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测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是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观测与研究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工作,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邢台地震强余震之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广大群众观测到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结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监测和预报地震,先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华北,后在全国相继开展了动物习性异常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地震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强烈要求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由于动物习性异常观测方法简单,种类多,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些效果。如1969年7  相似文献   

2.
浅牛6井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牛6井是河北省深井网中的一口高温热水动水位观测井,在进行水位观测的同时,还进行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目前已初步形成综合水化台。自一九七八年建井以来,对河北省邢台及唐山震区Ms5.0级以上强余震、京津地区4.0级左右地震,震前均有明显的短临异常反应。本文仅从七个震例对该井地震前的综合异常特征作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是强烈依赖于观测的科学,毫无疑问,地球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强烈地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尽管世界一直在争论着地震是否有前兆,但在中国,为寻求"地震前兆"的监测与地震预报研究的探索却已经持续了4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震监测体系。流体地震前兆监测是地震前兆监测体系中的4大学科技术之一。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地震监测预报探索的50年以来,地下流体监测技术经历了从人工手测(点测采样频率1次/日)、机械模拟观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报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观测研究是其基本研究途径;对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观测预测实践;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难点,突破它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观测与预测科学实践。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已取得了200余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实测资料,既经历了1966—1976年的7级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5.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以后,我国陆续建立了大量的地电、地磁观测台和流动观测网。在1966—1976年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间,取得了若干观测与研究结果,本文拟予概述和讨论,为今后工作提供宏观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地震数据库系统是为适应和推动地震工作发展所提出的新任务。建国后,特别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以来,以探索攻克地震预报难题为目标,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世界瞩目。地震科学的基础是观测。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众多的定点、流动观测、大规模考察以及许多实验研究。例如,局属地震台已达四百六十余个,在这些台上数千套仪器每天进行近千(台)项观测;建成了十七个区域或地方地震遥测台网,还有十一个正在兴建;近年来每年在四千多个测点上进行二万多公里的流动观测,迄今累积了约三十五万公里的数据资料;利用人工地震、工业爆破及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近三万公里;对不下百多次地震序列组织了现场综合观测考察,以及许多专题的地球物理、地质考察和实验;利用多途径的国内外科技合作和多渠道的交换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地球—空间科学和地震工程数据资料。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8.
《全国地震水化观测资料汇编(1969—1982)》1984年4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16开本,804页。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开展了水文地球化学方法预报地震的探索工作,并在多次强震和中强震前后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变化,积累了大量资料。该书收集了全国重点台站从始测到1982年底的全部水化观测数据,内容包括多数观测点的水中溶解氡、水温、流量、以及一些综合观测点的井压、水中溶解气体总量、氦气、氮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一、前言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利用地下水(水位、水化)监测预报地震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地震观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观测到了丰富的地下水地震前兆现象,获得了一批中强以上地震震例,同时,在基础理论、地震...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于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开始了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要目的的地电场观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台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由120多个固定台站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台网,观测数据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电磁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展现了良好前景。然而,由于我国数字化地电场观测起步晚,观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1-43
我国地电场观测始于1966年邢台6.8级地震前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先后建成了由100多个台站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网,开展了中国大陆地电场背景变化探测及主要活动断裂带、重点监视区等区域性变化的观测与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电场观测网的应用效能,探索地电场观测、研究和未来发展思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10月17—1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地电场观测方法与技术专题研讨会。本次专题研讨会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全国地震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地电管理部(甘肃省地震局)组织,江苏省地震局与江苏省扬州市地震局协办,上级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及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地震的孕育与发生总是伴随地球内部物质结构与密度的重新分布,引起地球内部局部重力场的时间变化,因此,重力观测对研究巨大地震震源区内部物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之后,我国就开始定点地面重力观测和流动重力测量,并在多次大地震测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地面重力测量受观测条件限制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和时间分辨率低等不足,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及中国境外,而卫星重力观测将成为地面重力观测的有力补充,为研究震前重力场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临汾盆地处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的东翼,汾河地堑中段。这里断层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八级强震。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后,盆地地震活动增强。一九七一年国家地震局组织地球物理所,地震地质大队等六个单位二百多人来我区开展地震会战工作达两年之久。为了加强领导,地委成立了地震会战领导组,配备了一名专职干部,印刷了一部分地震宣传材料,建立了八个群测群报土仪器点,十四个水位和动物观测点,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当时对党的地震工作方针理解不深,对大搞群测群防运动认识不足,致使地震工作冷冷清清,没有形成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4.
《震灾防御技术》2006,1(3):283-284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的,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所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的水文地质学专著中,有这样两句话:“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水位变化反映着含水层内水量的均衡。属于正均衡,水位上升;属于负均衡,水位下降。这一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成为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指导思想。无疑:这在研究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是正确的。尽管在邢台地震后广大地震工作者观测到一些与含水层水量变化毫不相干的水位动态,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对那些动态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全国第二代地震地下水观测网的建设和大量观测资料的取得,为研究地下水动态提供了新鲜的思路与途径,推动着地震地下水工作的飞速发展。在1981年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下水影响因素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地震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专著中首  相似文献   

16.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我国决定建立第二代地震地下水观测网。本文总结了自邢台地震以来地震地下水研究方面的主要经验、教训,参照国外有关建网的资料,提出深浅结合、点面结合,开展场的观测.控制活动性断裂等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网思想。在近几年建网工作中,此文提出的原则与方法已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的兴起地震学是一门观测性很强的学科。它一开始就是与研制地震观测仪器和建立地震观测台站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地震观测,主要是地震台站的观测,就没有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的发展。我国解放前地震台站为数很少,而且不能连续进行地震观测。解放后到1966年邢台地震前,已建有29个较完备的地震台和一些地磁台。为了烈度区划和水库观测还建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1966年邢台地震震情及其震害情况;从地震学和地震社会学两个方面阐明了邢台地震的特点;介绍了邢台地震发生后国家和部门采取的应急对策和抗震救灾对策;系统地介绍了周总理在邢台地震时对地震工作的指示;概述了地震科研队伍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形成知发展;总结了邢台地震对策的效果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SISMOS项目将保存地震学近100年的历史遗产采用数字方法保存珍贵的历史地震图、地震报告及相关文档(观测日志、台站日志)等地震学遗产,对于避免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这些数据的损坏和丢失至关重要(Kana-mori,1988)。以数字形式发布这些地震资料,利用现代技术对这些历史地震进行重新分析,对其地震灾害进行再评估,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发生过强震后就很少或不再出现地震活动的地区尤其有意义。2001年,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INGV)启动了一个创新项目——SISMOS(地震图存储),对地震记录图纸以及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