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渭南沋河宋家北沟剖面上部为黄土堆积,下部为河湖相沉积;包括全新世黄土(0.8万年)、晚更新世黄土(0.8~13万年)、中更新世黄土(13~73万年)、早更新世中、晚期黄土(73~120万年)及早更新世早期(120~250万年)三门组和晚上新世晚期(250~300万年)沈河组上部。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B/M 界限位于第8层黄土(L_8)中,M/G 界限位于沈河组与三门组过渡带的上部;贾拉米诺亚带(J)位于S_(11)—S_(12)层段,奥尔都维亚带(O)位于三门组砂层中。渭南新寺剖面作为宋家北沟剖面的补充,可接续沋河组下部层位,古地磁年龄为280~350万年。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次将怀柔地区第四纪地层,由老至新划分成五个地层单位。中更新统为坡、洪积物,下部浅红色角砾岩与亚粘土互层,上部红、黄红色含角砾亚粘土,厚8m。上更新统下部为洪积砾石层夹亚粘土,厚11.8m,测得热释光年龄7.1±0.36万年,6.6±0.32万年;中上部为冲积亚粘土及细砂层,夹泥炭数层,厚8.9m,含软体化石,并测得热释光年龄2.7±0.14万年,C~(14)年龄1.93、1.72、1.54万年。全新统划分为以下三部分:下全新统为冲积细砂夹砂砾层,厚4.6m。局部为亚砂土及砂土层,厚2m,其泥炭夹层测得C~(14)年龄9291±161年及6750±128年。中全新统为冲积物,上部亚粘土,中部黑色泥炭层,下部细砂及砂砾层,厚5.1m;测得C~(14)年龄为4730—2976年。上全新统为冲积细砂、砂砾层,各地厚度不等,测得C~(14)年龄为804±131年。在1∶5万怀柔幅测区内,除西北隅有少量的低山丘陵外,近百分之九十的面积为第四纪堆积平原。由于该区第四纪以来主要以沉降为主,故地表所出露的第四系主要为更新统中晚期地层。现对其划分和对比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1987年,对东岭子洞穴进行了初步的挖掘工作。该洞穴堆积地层厚度大于7.2m,其中获斑鹿、德氏仓鼠等哺乳动物化石。同时,还作了热发光(黄土)、铀系法(石钟乳)等年龄测定。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该洞穴(堆积)地层时代为1.9~11万年的晚更新世沉积,填补了该地区晚页新世5~9万年地质历史中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4.
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89,35(5):479-488
兰田黄土剖面厚约132m。更新统黄土不整合地覆盖在第三系红粘土层之上。在该削面采集了147组古地磁样品,经古地磁测定,结果显示B/M界限位于L_8之中,贾拉米洛事件位于S_(11)至S_(12)层段,奥尔都维事件位于S_(28)—S_(32)层段,在该剖面首次发现留尼昂亚时。结果表明:更新世黄土与第三纪红粘土的界线同M/Ga界限一致,兰田黄土最早形成于2.45Ma,据此推测兰田陈家窝猿人化石年龄为0.66Ma,公王岭猿人化石年龄为1.15Ma。  相似文献   

5.
大荔人头骨化石产地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8年发现大荔人头骨化石以来 ,都认为该化石是产自中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 ,一些学者一直认为其年龄是 180~ 2 0 0 ka B.P.,也有个别研究者认为是 2 30 ka、大于 2 5 0 ka、30 8ka B.P.的。实际上 ,不仅对化石的年龄有不同数据 ,对化石产地地层也有不同的划分与对比。经再研究 ,该区晚新生代地层从上上新统直到全新统都有发育。沉积类型有湖相 ,河流相和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人类化石层应是上中更新统的下部或下中更新统的上部 ,或更靠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托克托湖相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岩性描述以及OSL和ESR测年方法,研究内蒙古托克托台地郝家窑剖面和郝家窑钻孔的地层时代。研究表明,郝家窑剖面出露地层厚度47.0 m,湖相层顶部的年龄约为距今100 ka,剖面底部的年龄约为距今150 ka。郝家窑钻孔岩性大致分3段:0~12.77 m为棕黄色粉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OSL年龄为距今120~40 ka,应属晚更新世马兰黄土;12.77~72.23 m为淡黄绿、灰褐色粉、细砂层和粉砂质黏土,湖相沉积层,OSL年龄约为距今400~100 ka,属上更新统—下更新统;72.23~118.45 m为棕红色粉砂质黏土层夹钙质层,属受流水影响的风成黄土,ESR年龄为距今476~990 ka,对应于中更新统离石黄土。托克托湖相层的时代与萨拉乌苏河流域经典的萨拉乌苏组(距今75~150 ka)有较大差距,似乎不宜归入萨拉乌苏组,建议暂称为托克托组。  相似文献   

7.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 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区域剖面对比,认为将松辽盆地东缘中、晚更新世的界限年龄置于140 ka更适合地层实际情况。中更新世地层以河湖相、河流相和洪积相沉积物为主,完整的晚更新世地层应该包括下部的沼泽漫滩相黏土、亚黏土和上部亚砂土、黄土沉积。黑龙江省荒山剖面哈尔滨组下部可能由于相变而缺少沼泽漫滩相的沉积物。方正剖面与榆树东岗组剖面地层可以对比。中、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在中、晚更新世的地层界限处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田明中  曹伯勋 《现代地质》1993,7(4):421-427
本文对周口店新发现距今11~1.9万年的东岭子洞穴堆积物进行了成因研究,认为该套堆积物并非全属岩溶堆积物,其中也有风成黄土沉积。应用古地磁、热发光及铀系法等年代学方法测定,认为这套堆积为距今11~1.9万年间沉积,弥补了周口店地区近5万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空缺,是一个含有丰富地质事件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的时空展布及成因解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紫泥泉子组生物化石贫乏 ,以往在该组所见的少量古近纪介形类、轮藻化石也多集中在上部 ,因此《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根据层位关系将紫泥泉子组置于古新统—上始新统下部。根据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和钻井剖面的紫泥泉子组中新采获的介形类、轮藻化石 ,紫泥泉子组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始新世。紫泥泉子组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 ,露头区地层缺失多 ,覆盖区沉积较全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湖平面和河流平衡剖面升降变化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的地层发育  相似文献   

10.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正确确立储层意义重大。新疆克拉玛依油田424井上部2 140~3 178 m井段以海相陆源碎屑岩为主,在井深3 176.94~3 178.44 m深灰色粉砂岩与灰黑色细砂岩互层中获得了匙叶粉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等孢粉化石,指示其时代属晚石炭世早—中期(Bashkirian-Moscovian)的可能性最大;下部井段3 178~3 551.63 m以火山角砾岩间夹熔岩为主,在3 340.50~3 343.50 m杏仁状玄武安山岩获得306 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确认上部陆源碎屑岩与下部火山角砾岩二者为整合接触,二分性特征明显。据此,确认上部层位与424井之北哈拉阿拉特山区阿腊德依克赛组建组剖面下段总体可对比;下部层位与424井之北哈拉阿拉特组上部层位可对比。这一成果细分了424井中岩石地层单位,弥补了这2组在山区原建组剖面“原始接触关系不清,新老关系不明”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地层厚达万米以上。研究的叶城和阿尔塔什两个剖面分别厚4500m和7000m,基本代表了塔里木南部的新生代沉积。叶城剖面的底界年龄根据磁性地层测定约为8Ma。阿尔塔什剖面的底界年龄根据海相碳酸盐岩87Sr/86Sr的比值与全球Sr同位素曲线对比,约为30~35Ma。从岩性地层分析,剖面的下部为中新统乌恰群,主要由泥岩和粉砂岩组成,沉积相为低能环境的辫状河和曲流河。剖面的中部是上新统阿图什组,由红色泥岩、砂岩夹薄层砾岩以及埋藏风成黄土构成,沉积环境为冲-洪积扇的中远端。剖面的上部是上新统—下更新统西域组,由中粗砾岩夹块状粉砂岩透镜体(埋藏风成黄土)组成,主要是近源洪积扇沉积和风成沉积,以上地层层序可以进行很好的区域对比。塔里木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由新近纪红层向上变化为逆粒序砾岩和碎屑流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北缘隆升造成的沉积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干旱化气候的阶段性演化。在约8Ma时,叶城和阿尔塔什两个剖面都发育了风成沙丘沉积。而在阿尔塔什剖面,沙丘沉积之下还发育了一套厚层的膏盐沉积,指示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在此前后已经相当干旱,只是仅凭这些证据还难以判断沙漠发育的规模。而上新世—更新世阿图什组和西域组中发育的埋藏风成黄土沉积,则指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此时已经发育到了相当规模,极度干旱的气候条件(可能类似于现在)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孔剖面研究和热释光、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讨论了长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堆积序列、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长春地区自中更新世早期开始接受第四纪沉积。中更新统下部荒山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黏土,普遍含有铁锰结核;中更新统下部荒山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粗砂、黏土夹含砾粗砂和细砂。荒山组底界年龄约为(81.5±8.1)×104 a,顶界年龄约为15.0×104 a。中更新统上部东风组为泛滥平原沉积经后期黄土化作用形成的土状堆积,含有铁锰结核,其底界年龄约为13.877×104 a,顶界年龄约为12.955×104 a。上更新统下部的哈尔滨组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黏土,上部含有锈黄色泥管,其底界年龄15.0×104 a,顶界年龄约7.0×104 a。上更新统上部的顾乡屯组下段岩性主要为含砾粗砂、含砾砂层夹粘土和粉砂,含有锈黄色泥管;上更新统上部的顾乡屯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粉砂、粉砂质粘土和粘土,局部含有锈黄色泥管。顾乡屯组底界年龄约为6.224×104 a,顶界年龄约为1.10×104 a。顾乡屯组相当于末次冰期的河流沉积物。全新统温泉河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黑土,厚度各地不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孔柱状图将练江平原区第四系划分为9个基本层,通过对WYZK-06孔岩心的系统测年,标定了第四系的年代。第四系底部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厚度约40 m,为陆相沉积。中更新统底部地质年龄为(325±32)ka,属中更新世中晚期;顶部为一套厚达10 cm左右的稳定花斑黏土层。上覆地层为上更新统,反映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之间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中更新统分布局限于普宁—两英之间,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占据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表明练江平原是在中更新世发生局部断陷,在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接受大面积沉积。  相似文献   

14.
对廊坊地区LFK-1钻孔沉积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岩性、年龄以及沉积相的分析。研究发现:该钻孔剖面主要揭露了中更新统以来的沉积地层变化,以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其中,中更新统杨柳青组为三角洲相沉积,晚更新世以来为湖泊相沉积,进入全新世湖泊面积减小直至消失。其中,全新统厚14.2m,上更新统欧庄组厚179.3m,中更新统杨柳青组厚56.1m。廊坊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经历了从三角洲-湖泊-湖泊干涸的演化过程。其演化过程与深海氧同位素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江油马角坝、北川沙窝子是龙门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区域性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地,对这两地及前龙门山北段地区的调查发现:1)前人关于马角坝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和马角坝组主要化石群的记载有与实际不符之处,当地实际缺失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地层,总长沟群的时代应属晚维宪—谢尔普霍夫期,重新厘定马角坝组含义,新指定北川桂溪沙窝子的长滩子剖面为该组的参考剖面;2)在长滩子剖面长滩子组顶部Beichuano-phyllum与Cystophrentis珊瑚化石富集层之上、马角坝组Pseudouralinia富集层之下的大套厚层白云岩层组合的中上部层位,发现Cystophrentis等化石,基于这套厚层白云岩组合的岩性特征明显、顶底接触关系清楚、区域展布广泛,建议引用前人提出的黑岩窝组,同时对黑岩窝组的岩性、岩层组合与古生物组合特征、厚度和时代归属等作了补充和修正,根据其中所含生物群认为黑岩窝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3)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地层对比,探讨了龙门山石炭纪的古地理格局及环境演变,认为除前龙门山中部的桂溪—沙窝子等狭窄地区因长期地处泥盆纪海水入侵通道,地势低洼,出现了残存式的杜内期沉积外,前龙门山南、北段广大地区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已大部抬升露出水面,直到维宪晚期的全球性海侵,前龙门山遂再度没于水下,出现准平原化浅滩相沉积环境,并延续至石炭纪末。  相似文献   

16.
苏北泗洪县石集乡毛山村桂台附近上更新统戚嘴组上部地层新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整的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骨架化石。经化石发掘及地层剖面调查,推算该象站立时肩高超过4m,死亡年龄约50岁,时代为晚更新世MIS 3间冰期(距今约5万年),在河漫滩沼泽湿地饮水或进食期间淤陷被埋葬。化石地点所在的盱眙—泗洪丘陵岗地沉积区,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显示了更新世冰期—间冰期反复交替的过程:更新世豆冲组沉积于MIS 97间冰期初始阶段,泊岗组沉积于MIS 17~MIS 9之间的间冰期,戚嘴组沉积于MIS 5~MIS 3之间的间冰期,全新统连云港组沉积于MIS 1间冰期。这些组之间大多呈假整合接触,是其间各冰期造成的地层缺失。古菱齿象就是在更新世冰期—间冰期反复交替中演化分异出众多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的种和亚种,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其中淮河古菱齿象就是体形向大型化演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的成因研究对地质灾害(滑坡等)、灾害事件(堵江等)、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兵书宝剑峡下游新滩大滑坡的东侧势大岭剖面发育了一套近5m厚的灰褐色亚黏土,是一处新发现的土状堆积物。本研究在野外剖面测量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粒度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势大岭剖面上部土状堆积物(剖面中第1层)主要由<50μm的颗粒组成;>50μm的砂粒级以上颗粒平均含量1314%;作为风尘 “基本粒组”的10~50μm的粗粉砂平均含量达50%,为众数粒组。粒度参数、频率曲线及粒度象(C- M、L- M、A- M图)等分析均显示为风积成因。势大岭剖面中、下部(剖面中第2和3层)属河流冲积成因,是由河床相与河漫滩相组成的二元结构。年代学研究及与前人河流阶地测年资料对比表明,势大岭剖面形成于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上部的土状堆积物形成于距今110~60 ka。通过与长江流域同期风积物的对比,认为势大岭剖面上部的土状堆积物属于下蜀黄土,并为下蜀黄土的西部边界。位于西陵峡西段的兵书宝剑峡是下蜀黄土与具有北方黄土特征的巫山黄土的分界,鉴于两者的区别,推测兵书宝剑峡至少在晚更新世可能在地貌上具有区域气候环境划分的意义,对此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黄土剖面系由相互叠复的黄土-古土壤层组成。黄土地层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完整的黄土剖面包括有早更新世的午城黄土、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上部和下部、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最近研究表明,在马兰黄土之上还有全新世黄土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午城黄土有差别。本文基于龙担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地磁研究、粒度以及磁化率分析,主要对正极性N3的极性归属问题进行阐述,N3对应于Matuyama极性时中下部的Olduvai极性亚时期,建立了该剖面的年代地层序列。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内部,时代为1.77~1.95Ma,从而得出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年龄为1.9Ma,下化石层位于Reunion极性亚时之下,时代为2.25Ma。  相似文献   

20.
甘肃庆阳地区沿河谷萨拉钨苏组分布普遍,在庆阳附近和环工子该组底部砂支和上部粘土层陶片。同一层位产哺乳动物化石,其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14C测年资料也反映它是一套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堆积,与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所确定的地质年代相一致。这一发现把陶器出现的年代提前了大约2万年,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