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本站是用EL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的,近两年改成了EN风数据仪以后,不少测站都发现容易漏记飑线现象.经分析发现,EN风数据仪记录风向风速是每一个定时正点和非定时正点打印一次风向风速,同EL电接风向风速仪比较,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缺乏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不能把风向风速随时间的变化完整地记录下来.当有飑线过境时,就很容易遗漏掉.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飑线漏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以其功耗低、精度高、功能较多的特点正在逐步取代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成为气象台站测风的常规仪器.由于其研制及开始使用的时间在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实施之后,规范未对其不正常记录的处理作出规定,有关方面亦未对这方面的内容作出详尽的解释.故当不正常记录出现后. 相似文献
3.
4.
由山东恒生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EN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已在部分省市应用,现就此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简介如下:I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是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的增强型,在保留了EN型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软硬件上都做了很大的改进,是EL型电接风记录器和指示器的换代产品,适用于气象、环保、风力发电等部门。1.1主要特点:1.1.1内部数据存储器可存储2个月的气表1内容及2天的风向风速连续数据,即使打印机损坏,数据记录仍可查询。1.1.2具有4个报警风速点。1.1.3增大了大风组织、加密报。1.1.4耗电少,… 相似文献
5.
6.
7.
8.
分析了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在商丘站使用13年来出现的一些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例1:龙门县气象局一台新型的EN1-G型EN测风数据处理仪,使用3个月,一次雷雨后,显示器显示出的风向是“77”,也就是说风向部分发生故障。按以往的做法,先判断故障出在室外部分还是室内部分,与传感器连接的二十线插头拔开,用短路导线一头插进插座B2口,另一头分别接触A1至A8八个方向插口(下称短路法),结果风向仍然全都显示“77”,于是我们判断故障出在EN测风数据处理仪上。 相似文献
10.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的一种风向异常打印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以下简称EN)是一种用来对测风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打印输出的智能仪器,它与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感应器配套使用。在使用中,EN时常会出现打印“77”的异常现象,特别是在瞬间风记录中出现较多。这既给有关气象记录处理和地面气象报表制作带来不少麻烦,还会影响原始资料的统计及使用价值。这里,笔者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对EN打印“77”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当遇到EN打印“77”的异常情况时,有的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管理人员总以为是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出了问题,就对其进行全面清洗和… 相似文献
11.
12.
13.
EN型测风处理仪是取代原来的EL电接风向风速计的指示器、记录器和大风报警器,并与EL电接风向风速计的传感器配套组成EN型自动测风仪。为了方便对故障机的检查、测试及维修后运行试验等工作的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针对EN型测风处理仪的构造原理及特点,试制了一个测试器,在自1994年以来的10年的时间里,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风廓线仪——下一代测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的一大成就。雷达风廓线仪的应用是对传统气球测风方法的一次彻底革命。这种被称为“无球测风”的下一代测风系统,有着许多气球测风方法无法相比的优点,它可以连续地向用户提供测站上空直至16km高度范围内的水平风和垂直速度资料。这些新的高空风资料,能帮助预报员更完整地分析对流层和平流层低层结构,进一步提高短时天气预报水平。风廓线仅实际上是一部垂直指向的晴空多普勒雷达,雷达接收机检测从大气层返回信号(受温湿条件变动影响)的多普勒频移,经由信号处理器.转换成为代表反向信…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等观测资料和WRF模式模拟资料,对2016年6月19日发生在赣鄂皖交界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演变特征和环境热力、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由多个对流单体组织合并加强形成,降水云团稳定少动。(2)飑线的发生发展与地面辐合线、冷池密切相关,地面辐合线在飑线初期对对流单体有激发、组织作用,飑后气流引导冷空气下沉,配合水汽蒸发吸热形成地面冷池,而冷池向外辐散的气流与西南环境气流在飑线后部形成地面辐合线,新单体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发展,使飑线具有“后向”传播特征。(3)垂直于飑线系统方向的低层风垂直切变有利于飑线强对流组织发展,表现为风暴相对入流对水平涡度的转换作用。(4)风暴相对螺旋度是用来衡量风暴入流强弱以及沿入流方向水平涡度分量的大小,随着飑线的不断发展,正螺旋度的数值逐渐增大,飑线成熟时期达到最大,表明低层环境风状况处于最利于强对流系统和气旋性涡旋发展的时期,而后随着飑线系统的消亡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16.
飑线天气现象是航空气象中危险和复杂的天气现象之一,2018年大理机场出现两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和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两次飑线天气过程的风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飑线天气过程开始前2~4 h,从底层到高层均出现明显的上升运动,飑现象开始前后,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同时存在,为大气中垂直热交换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2)飑线天气过程存在垂直风的水平切变及垂直切变,反映了强烈的对流发展,发展到离地高度5000 m以上;(3)飑线天气过程存在径向速度突变增大、谱宽变宽和单波束径向速度折叠现象,说明本场出现的是风雨交加的强对流天气;(4)高空到地面存在湍流运动,能量交换频繁,气流紊乱。 相似文献
17.
将2012年5月21日-8月16日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气象观测站内脉冲激光风廓线仪WINDCUBE V2与气象站内的100 m测风塔进行同步观测试验,在经过观测数据同步性调整、有效性检验和代表性样本筛选基础上,分大小风和有无降雨天气过程,对杯式测风仪、超声风速仪与激光风廓线仪的同步测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脉冲激光风廓线仪与杯式测风仪测量水平风参数的相关性较好,10 min平均风速、风向的线性拟合度均大于0.99,3 s阵风风速的拟合度大于0.96,湍流强度的拟合度大于0.67,风速标准差的拟合度大于0.79;大风情况下,激光风廓线仪对风参数的测量效果更佳。无降雨情况下,激光风廓线仪的测量效果较降雨时略好,10 min降水量小于15 mm的降雨对这款激光风廓线仪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3 s阵风风速的测量没有显著影响,对风速标准差有一定影响。当水平风速增大和有降雨时,激光风廓线仪对垂直速度的测量效果欠佳。该对比分析可为激光风廓线仪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九龙站风廓线雷达实时水平风数据制定了水平风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求取中位数水平风场,其次构建实际观测风场和中位数风场的差值序列,然后求取差值序列的均方差,再根据差值均方差得到质控判别式,最后试验求取质控判别式中的质控阈值。通过对九龙站2017年风廓线雷达水平风数据质量控制发现,实测风向数据有2044185个,25721个没有通过质控,未通过质控的风向数据占总观测的比例是1.258%,风向数据在近地层通过质控的数据最多,随高度增加通过质控的数据量有所下降。实测风速数据有2044185个,18296个没有通过质控,未通过质控的风速数据占总观测的比例是0.895%,风速数据在2000~4000 m出错的最少,近地层次之,4500~7000 m出错的数据最多。质控后风廓线雷达和探空观测风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减小,相关系数增加,风向数据质量在500~7000 m提升明显,风速数据在1500~8000 m之间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NCEP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对2016年7月30日发生在华北、辽宁附近的一次强飑线过程中后向入流的演变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发生在中纬度新生冷涡槽前,低层有水汽辐合区和地面辐合线对应,且过程中伴有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释放。飑线后部中层(冷涡槽后)一直存在α中尺度西风大值带,此大风速带造成了上下层相反的水平涡度,并形成喇叭形环流结构,该结构不同于经典飑线结构。飑线后部水平方向上水平涡度分布不均匀,并形成水平涡度旋度上正下负的分布,即导致中层强风区上部上升运动、下部下沉运动,该下沉运动引发飑线中的后向入流和低层强风速带形成。在中层,飑线的后部边缘始终有较强的风速大值带伴随飑线的发展,该大值带的形成与对流强弱和非热成风涡度有关,对流过程中低层非热成风涡度为负,中上层非热成风涡度为正,导致飑线后部中层西风加速和低层西风减速,有利于后向入流的发展和飑线的维持,当对流减弱时,非热成风涡度与后向入流均减弱。文中给出了后向入流形成演变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