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大地测量学是现代大地测量学深入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新学科分支,利用大地测量资料进行地震应力触发研究是地震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对地震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基于库仑应力失稳准则的库仑应力模型,然后从静态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和粘弹性应力触发3个方面回顾了地震应力触发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地震应力触发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GNSS、InSAR、重力、水准等多种大地测量资料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地壳形变、应变和应力,以及与GIS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系统阐述了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利用各种大地测量数据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区域的位移场,反演计算应变场、应力场、活动断层运动参数以及库仑应力;通过确定活动断层的临界应力值,建立地震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可能发生地震的位置、最大震级、复发时间及其对应的概率;最后借助GIS实现断层区域的地质和构造环境、三维形变数据、应变场、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图的管理与可视化。本文最后讨论了所建系统的具体应用,讨论了汶川地震激发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应力扰动的持续时间和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多断层作用产生的位移场,并对存在高强度障碍体的区域,其内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断层与障碍体的交汇处是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变化最剧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格林第二内部积分公式导出地面位移与地壳内应力变化的关系,分析和讨论利用地面位移变化速率来计算地球内应力场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方法;最后,采用2001—2005和2004—2007年间在中国四川地区观测的GPS位移场速率数据,对汶川地震区震前地壳内深度为15km处的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地壳内的局部最大主压应力变化和最大剪应力变化区域与同期发生地震活动的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研究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理论成果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重力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关系,总结了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理论的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建议构建弹性、粘弹性和弹塑性的利用地面重力数据确定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的解析模型,联合多类数据反演时变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进一步加强研究时变地壳应力应变场和地震应力触发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坐标时序去除同震形变和震前稳态速度场后,采用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震后对数弛豫时间,可更准确地提取震后对数弛豫项,从而可以分析震后弛豫项对测站位移的独立物理贡献,并为震后余滑和黏滞性松弛效应等现象的分析提供参考。以日本2009—2019年GPS坐标时序为例,估计2011年Mw 9.0地震震后对数弛豫时间,发现不同站点的对数弛豫时间与其震中距关系显著,且服从高斯分布。据此,构建高斯函数加常数模型,可由震中距概略估计震后对数弛豫时间。高斯分布曲线的峰值、峰值位置、半宽度信息、最低位置分别为3.5 a、0 km、262 km、0.5 a,由此得出震后对数弛豫项影响时间大于0.5 a的站点主要集中在震中距约524 km范围内。震后弛豫效应区域分布的差异性显著,对数弛豫时间越长的区域,弛豫项水平位移表征越大,其中存在两个平均弛豫时间2.5 a的中心区域,与震后余滑的中心区域及时间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2~2004年间280多个GPS点位复测资料,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地壳形变速度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速度场由北向南由4 mm/a逐渐增加到9 mm/a;采用边界元(BEM)理论及位移不连续的多边形元素构建断层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均匀介质且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弹性空间模型反演计算了断层滑移量,模拟了GPS点位的位移场,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主要活动断层和首都圈地区的地表、地表下15 km和25 km剖面的静态位移场、应力及应变场.结果表明,GPS点位的模拟位移场与观测值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误差分别为0.68 mm及0.77 mm,各个主要活动断层在1992~2004年间的构造活动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剖面的应变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SARS传播动力学模型及其多智能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SARS时空动力学传播模型,并应用多智能体技术研究个体尺度上SARS时空传播行为的模拟方法。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本文采用Java和VRML开发工具,研发了SARS传播与控制的智能体模拟原型系统,并以SARS在虚拟社区的传播为例,开展了SARS时空传播行为模拟的初步试验以及反映SARS疫情控制效果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水久敞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阈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 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间的线性沉降速率为13.2 mn/a,总体半均沉降速率为16.8 mm/a,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表明,PS-DInSAR技术不仪可有效探测地表离散目标的线性形变,还可探测其非线性形变以及获取地表区域形变场,并且可监测地表形变的时序变化过程.除了可用于城市沉降监测外,PS-DInSAR技术还可用于地震、火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震后GNSS形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建胜  赵斌  谭凯  王东振 《测绘学报》2018,47(9):1196-1206
采用国际通用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对1999—2015年汶川地震震后龙门山断裂两侧分布的109个GNSS连续站和区域站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各测站点水平向坐标时间序列。考虑2013年芦山地震同震位移影响,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获取震后该区域109个测站在2010—2015年间累计震后形变场,断裂带上盘靠近震中的近场区域,水平向最大震后位移达到5~7 cm。基于震后黏弹性松弛模型,通过格网搜索,根据3种不同破裂模型分别反演龙门山断裂上盘中上地壳最佳弹性层厚度估值与下地壳/上地幔黏弹性层最佳黏滞系数,获取3种不同破裂模型在2010—2015年间震后形变观测值与模拟值分布。根据模型二反演得到的模型参数,推估汶川地震在未来几十年内对周边区域地壳形变影响,其中仅2018—2058年40年尺度累计震后位移最大能达到19 cm。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矿产资源权益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权益金的征收方式,梳理了矿产资源权益金与其他税费的关系.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指出正在建立的权益金制度对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权益金制度,能够使政府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利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公开透明,有助于理顺中央地方利益关系,能完全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价款制度不适应市场规律,应随着市场机制发挥充分作用而取消.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GML)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3D城市模型是三维城市GIS研究的基础。本文对CityGML1.0(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1.0,城市地理标记语言)的发展和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含了CityGML1.0的5层LOD模型、空间数据模型、CityGML模块、应用领域扩展等,还给出了基于CityGML1.0开发的系统实例,最后对CityGML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Perl语言一经问世就受到许多关注,是一种很流行的脚本语言。本文将对在Linux系统中的Perl语言使用的安全机制进行入手,从程序员容易忽略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编程技巧提高Perl脚本语言的使用安全性,从而对Perl语言的使用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林明华 《测绘通报》2011,(11):91-94
以布鲁纳理论和罗杰斯理论为指导,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实践动手能力、记忆与想象力4个方面,阐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想象力作为获取知识的桥梁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所学理论在头脑中视觉化和影像化,使得抽象的理论问题转换为具体的形象问题,最终达到长期记忆和灵活运用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作为一种新的信息维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均起到重要作用,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地理信息企业,本文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通过研究地理信息产业的甲级企业数量、业务数量与业务分布研究地理信息产业的分布,揭示产业分布现状与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信息产业分布不均,中国大陆共796家甲级单位,北京市甲级单位占总数的13%,直辖市以互联网地图服务业务为主,省(自治区)以工程测量业务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规划环境问题的现状,我们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技术特点,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地貌、城市整体绿化状况、城市工业环境和居民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与统计,它设计了基本操作、区域设计、整体规划、和绿化管理四大功能模块,来模拟城市规划、绿化与绿化管理中的动态性变化,实现科学化监测并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
多模板电子地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岭  靳奉祥  季民 《测绘工程》2002,11(2):25-26,44
着眼于电子地图的层次结构,提出了电子地图阅读特征化思想与方法;并借助电子地图多模板机制来实现地图动态可视化效果,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电子地图的阅读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数字秩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分析数字技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数字秩序”的概念,对数字技术进行了一些思考,得出未来人们应以“数字生态生存”的方式创建“数字生态文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刘勇  李成名  王继周 《测绘科学》2008,33(6):136-138,49
依据主动数据库理论,针对当前GIS内部空间数据库维护和外部系统应用的情况,提出了主动数据库与GIS结合的必要性,比较了被动GIS和主动GIS的差异,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环境下的主动GIS的概念、特征,提出了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设计了主动GIS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信息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开发信息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目前,尽管信息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全民信息意识的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是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