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依据最小离度相似原理,根据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布及热力和动力演变相似,每天找出若干个历史相似个例,并根据各相似个例的相似程度和对应的各站点的降水实况计算出各站点当天产生暴雨的可能值,把可能出现暴雨的站点连在一起即可得到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2.
广西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们以中期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与历史上的大范围持续性雨个例对照作为分析依据。用建立暴雨中期天气过程模式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及娄理统计与天气学相结合的方法,用相似分析原理和指标判别规则,作出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期预报,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中期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与历史上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个例对照作为分析依据,用建立暴雨中期天气过程模式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及数理统计与天气学相结合的方法,用相似分析原理和预报指标判别规则,作出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期预报,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东营市天气、气候资料,对1980-1995年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暴雨产生的特点,并在天气特征分型的基础上,利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制作了汛期暴雨分县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5.
针对临夏州大—暴雨产生的物理条件,总结了相关的物理量及其指标,根据地面、高空及T213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采用三角形插值法计算各站点的相关物理量,利用集合的方法建立了临夏州大—暴雨物理量诊断集合预报模型。通过个例检验,该模型对临夏州大—暴雨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崔粉娥  王勇  李慧君 《气象科技》2013,41(4):696-702
2010年8月4-5日和2010年8月21-22日两次天气过程都是在副热带高压外围产生的沿海大暴雨天气,利用多种资料,重点针对基层气象台(站)常用的几家数值模式产品,对两次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降水量要素等方面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家数值模式产品对暴雨定量预报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降雨量级普遍偏小,对强降水中心的预报稳定性较差;在降水量级上,EC模式预报较准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产生暴雨天气影响系统位置和强度的预报,不同的数值模式有所差异;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预报,T639模式和EC模式各时效预报脊点位置跟实况场一致,但强度较实况偏弱;但对高空槽和切变线的预报跟实况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暴雨预报中需要在参考数值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强对流工具、实况加密资料、物理量场、相似个例和经验外推等其他辅助手段提高暴雨站点预报准确率,从而提升灾害性天气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施望芝  高琦  张萍萍 《湖北气象》2007,26(3):217-222
暴雨的落区、落点预报仍是当今天气预报中的难题。为了逐步提高暴雨落区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2005年6~8月湖北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着重分析了对产生暴雨贡献较大的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量值。结果表明,500、700、850 hPa假相当位温之和[Σθse(5 7 8)]的水平分布场在某一地区表现出有能量锋区存在,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模型和指标,12 h后满足条件的地区有暴雨发生;当某个站点在暴雨发生前,500、700、850 hPa温度露点差之和[Σ(T-Td)]≤10°C时,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指标时,12 h后该站点有暴雨发生。最后,根据同期暴雨个例的多要素综合诊断分析,归纳出数值预报场模型和预报值指标。  相似文献   

8.
毕春盛  李强 《气象》1996,22(3):37-39
中期暴雨预报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预报制作到服务全过程自动化。中期暴雨预报方法主要有:环流分型相似预报、暴雨个例相似预报和中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采用层次分析动态决策方法进行预报集成。该系统在业务预报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ECNWP)产品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分别通过形势场和物理场相似,寻找最佳相似个例日期和区域,预报未来24 ̄168h黑龙江省暴雨落区,并建立客观定量自动化的预报业务流程,向预报员以图像和文本两种方式提供预报结果,以MICAPS第3类或第14类文件格式上网,向各地区台站发送指导预报。1998、1999年汛期进行了业务试运行和预报评分检验,效果较好,达到或接近预报员综合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综合相似预报法在短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勇 《气象》1996,22(10):31-34
该文选取1961-1998年4-11月造成陕西暴雨天气的586个个例,用专家预报暴雨经验与多元相似相结合,把每个个例总一组暴雨指标,同时又做为和以相似的历史样本,在有限区域内对陕西暴雨天气进行短期预报,1989年7-8月作预报9次,其次确率达78%。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内的强暴雨。进行了预报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资料样本,以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强暴雨预报经验为基础,利用强暴雨预报经验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在检验的基础上构筑预报因子系列,依据于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采用回归方法与判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较短样本资料的情况下,建立起实用效果理想的强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内的强暴雨,进行了预报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资料样本,以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强暴雨预报经验为基础,利用强暴雨预报经验对R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在检验的基础上构筑预报因子系列,依据于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采用回归方法与判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较短样本资料的情况下,建立起实用效果理想的强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用欧洲中心3层数值预报产品,综合运用相似系数和距离系数,研制了既反映环流形势相似又反映强度值相似的鹤壁市暴雨24 h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4.
江苏暴雨概率预报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圣劼  孙燕  刘安宁  罗兵 《气象科学》2016,36(2):269-274
以未来12~36 h、36~60 h和60~84 h的暴雨预报为目标,利用2011年—2013年夏季6—8月欧洲细网格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分析了江苏夏季暴雨的可能预报因子。通过对各因子进行相关性、敏感性和代表性分析后,优选了22个对不同强度降水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暴雨预报因子。以这些因子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江苏省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其预报产品已在江苏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上投入业务使用。该方法在2011—2013年7月,针对提前12 h预报的历史回报试验中,TS技巧评分平均为13.6,明显高于EC细网格24 h降水预报产品(平均TS评分仅为4.5)。在2014年梅汛期的6月25—26日、7月1—2日和7月4—5日三次区域性暴雨个例的预报试验中,提前60、36、12 h的预报效果均较好,其平均TS评分(44.6)也明显高于欧洲细网格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20.4)。  相似文献   

15.
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周雨华  毛亮  何正阳  姚蓉  居晶琳 《气象》2003,29(11):41-44
为了解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总结了欧洲中心、华盛顿、日本及中央气象台天气在线网站德国数值预报模式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产品和降水预报产品在湖南省2002年几次典型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湖南省中短期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永清  吴士兰  王瑞 《气象》1997,23(11):36-38
选取1970-1995年暴雨个例,采用F判别方法对产生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选取发生暴雨的落区及强度预报指标,研制了暴雨的多维相似预报方法。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太奇 《四川气象》1996,16(2):17-18
介绍了1995年盛夏期间利用IVT:24CHINAT63BAF资料对我区暴雨模式进行套用的基本情况,表明IVT:24CHINAT63BAF的资料所套用的暴雨模式个例明显优于常规天气图资料所套用的暴雨模式的个例.阐明了IVT;24CHINAT63在实际预报中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启发了我们在搞地区性预报改革时开发、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鹤壁市暴雨相似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欧洲中心3层数值预报产品,综合运用相似系数和距离系数,研制了既反映环流形势相似又反映强度值相似的鹤壁市暴雨24h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9.
梁立光 《四川气象》2004,24(2):48-49
通用客观预报工具设计是根据预报人员在制作预报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为基础。借用逐步回归的教学方法。从Micaps系统中提取上游气象要素实况、数值预报产品和预报站点的天气实况等气象要素作为样本序列.建立预报回归方程.从而作出预报站点的客观天气预报产品。作为预报业务的初始天气预报的程序实现。它具有时间、空间、各气象要素预报的通用性、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与新乡市大到暴雪历史个例找相似,当最大相似值超过临界值时,起报24 h有大到暴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