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水酸化数值模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天麟  邓振勤 《气象学报》1986,44(2):199-205
假定形成在硫酸、硫酸盐和硝酸盐核上的云滴,溶解酸、碱性气体在很短时间达到气—液平衡,进行了云水酸度的数值模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云水酸化不仅与云空气中酸、碱性气体和气溶胶粒子组分的初始浓度有关,而且还与云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河谷风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高原气象》1993,12(1):1-11
  相似文献   

3.
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第四改进型(MM_4),对“81.7”四川暴雨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了一系列96和72小时数值模拟;其目的在于研究模式物理过程和空间分辨率以及行星边界层(PBL)参数化对西南涡生成和发展模拟的影响。96小时的控制试验(方案Ⅰ)结果表明:水平分辨率160km和总体PBL的10层MM_4对西南涡发展模拟得较好,但对其生成只有初步模拟的能力;各种物理过程主要影响西南涡演变的强度,而对其位置影响较小;去掉潜热释放会显著影响西南涡在后期的发展;没有地面通量将使西南涡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明显减弱;于试验不能模拟出西南涡在整个暴雨期的发展,且使其移速略快,无摩擦试验指出,地面摩擦对西南涡的生成是不重要的。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采用高分辨PBL模式,能使西南涡生成和发展位置的模拟有明显改进,但其强度一般偏强于实况。事实表明,进一步完善模式物理过程、改进PBL参数化和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based on the sounding data in the stratosphere, ERA-40 and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in the past 62 years. The QBO periodicity experiences a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longer (shorter) the mean period, the smaller (larger) the amplitude of variation is. The QBO amplitude varies in a cycle around 10 to 15 years and in an out-of-phas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iod.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QBO amplitude in 30 to 10 hPa, while a little declining trend in 70 to 40 hPa. The deviation of the QBO zonal wind extremum centers from the equator also shows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deviation location of the easterly core is generally in the reverse side to the westerly core, which means that when the easterly core is on one side of a hemisphere, the westerly core is on the other side.  相似文献   

5.
水稻净光合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业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观测资料,建立了水稻净光合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有关参数,探讨了水稻叶片的净光合能力与温度、光照等气象条件之间的本质联系,为研究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和产量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diagnose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of a process of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of a tropical cyclone which occurred over West Pacific Ocean based on a diagnosis method of potential vorticity inversion of frontogenesis.The study diagnoses quantitatively the role and effect of dynamic influence of westerly cold troughs,middle-latitude baroclinic frontal zones,cyclone cycles and unbalanced wind fields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of a tropical cyclone,and also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during each stage of the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and the processes are also unbalanced.  相似文献   

7.
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可能影响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8,17(4):412-419
利用地面电场,地面降雨和雷达资料就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凝结反馈对云层垂直发展影响的一个线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尺度垂直运动的线性分析,作者证明凝结反馈对云层的垂直发展有着很强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在温度和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作者引出了在凝结反馈作用下非定常运动中的频率公式和定常运动下的波速公式。这样,南方雨季中每次雨停时常常见到的云层迅速分层的现象得到了可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热带气旋云图、气象雷达回波图资料,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资料;并用大气运动方程和天气学原理分析得到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结构,根据流场建立平面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结果表明,TC在成熟阶段或发展很强时期,由两组二维驻定微分方程组解确定水平流场,TC眼区以内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TC眼区以外气流沿逆时针方向流动。TC眼区内外相反方向风场之间为风向切变圆环,圆环上不断有气旋形成,并存在低空急流,是狂风暴雨出现区域。结论与合成雷达回波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郑伦伟  陈军  周毅 《气象科学》2006,26(2):183-191
本文采用基于埃特尔位涡反演诊断和锋生函数诊断的锋生位涡反演诊断方法,对一次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爆发性气旋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机制研究。本文主要从锋生演变的角度,定量诊断了与对流层顶折迭现象相联系的高层位涡扰动,由凝结潜热释放造成的中层位涡扰动,与低层锋区扰动相联系的低层位涡扰动以及以低层水平辐合辐散为主要成份的非平衡风场在气旋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并对以上各物理过程相互作用,造成气旋爆发性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气象场相关结构对EOFs展开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学报》1993,51(4):448-456
本文从矩阵扰动理论出发,提出利用矩阵的范数(norm)作为度量气象场随机扰动的稳定性指标,并由此间接推估EOFs展开的稳定性。经理论论证、数值试验和实例计算表明,气象场的相关性越好,达到稳定相关结构所需样本越小,由此得到的EOFs稳定性也越好,反之则不然。上述规律又直接受样本大小n和站点数目p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气象场来说,达到稳定EOFs的样本临界值不同,必须警惕EOFs展开有可能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赵强  刘式适 《气象学报》2001,59(2):242-245
文中利用合理的赤道 β平面近似方程组研究 β效应和地球旋转向量水平分量 (即Coriolis力分量 f*=2 Ω cosφ)共同作用下低纬度大气波动的特征。定性结果分析表明 ,若扰动与纬度有关 (混合 Rossby-重力波和 Rossby波 ) ,f*虽然不影响波动传播的频率特征 ,但修改其决定波动经向结构的振幅。如果扰动与纬度无关 (Kelvin波 ) ,则 f*的影响消失 ,这与 f*- f平面上波动的情况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2.03),对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在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42h模拟,并对螺旋云雨带的涡度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在陆地上的移动路径,及其产生的台风暴雨的螺旋状分布。台风螺旋云雨带的形成与维持,可以用涡旋Rossby波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改变局地相对涡度径向梯度分布,从而沿台风径向激发出“局地涡旋Rossby波”。  相似文献   

14.
殷来朝 《气象学报》1936,12(12):680-686
绪言湖北省位於长江中游,(约自东经108°—116°北纬29°—33°)据云梦平原,面积约六十一万方里,地势西北高於东南,襟江带汉,湖泊星罗,滨水有四十馀县之多,自古有泽国之称。全省田庐除一部分在山区者外,大半恃堤防为之保障,设不幸而遇淫潦,则数十县富庶之区,尽成一片汪洋,国富民命,损失不可胜计。民国二十及二十四年之大水灾,迄今犹令人谈虎色变!夫水旱饥馑之灾,虽由於天变之剧  相似文献   

15.
Using a 5-layer P-o mixed coordinates primitive equations model, a process of heavy rain is simulated that occurred over the middle-and lower-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on July 1-2, 1991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done of the effec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over different waters on the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 has shown that the appearance of SST anomaly is followed in a short term (2 or 3 days) by. A 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circulation as well as in precipitation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6.
张耀存 《气象科学》1995,15(3):245-253
本文利用三维土壤-植被-大气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分析植被覆盖状地山谷风环流形成与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状况不仅影响风速大小和环流强弱经,而且对环流的形成和维持也有很大影响。植被覆盖度越大,山谷风环流形成时间越滞后,风速越小,环流强度越弱,维持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7.
大地形对Rossby波波射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吕克利  朱永春 《气象学报》1994,52(4):405-413
本文利用Runge-Kutta方法计算了大地形对定常、非定常低频Rossby波波射线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地形对Rossby波波射线有重要影响。对位于地形上游的波源,定常波波射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地形时,会绕过地形偏向高纬度传播并加密波射线,地形起阻挡屏障作用;波源位于地形中心时,东西走向的地形使波射线发生分支现象,南北走向地形没有这种现象产生。文中还计算了地形存在下,周期为50d的低频Rossby波波射线。结果显示,地形对低频波波射线的影响似乎更复杂。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钱永甫有地形5层原始方程模式,与颜宏等复杂地形条件下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进行单向嵌套,即初始场采用前者计算5d后,得到各特征等压面上的高度场和湿度场,向后者每24h输送一次边界值。地-气模式采用经Deardorf植被参数化修正的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进行耦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夏季(7月)有植被和无植被两种情况的数值试验。有植被情况模拟的高度场、温度场与实测场的相关系数高于无植被的情况。试验发现,有植被比无植被情况的海平面气压场、低层高度场、潜热输送、整层大气湿度和降水量有所增加,而温度场和大陆热低压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陈瑞荣 《气象学报》1962,32(4):285-300
本文考虑了降水过程中水滴对空气的拖带作用和降温作用,并考虑到含水量变化时,由于水滴对空气拖带力的变化,而对垂直运动产生的反馈影响,导出了局地积云的运动方程、热力方程和含水量方程,并由此研究在降水过程中云中空气垂直运动、云内外温差和含水量结构的变化。计算结果指出,局地积云在降水过程的影响下,云中空气的垂直运动、云内外温差和含水量都要明显变小,并且很快地由下向上逐渐出现下沉运动,云也由下向上逐渐消散。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现象是基本相似的。本文共做了五个不同条件的个例数值计算,并由此分析比较了不同降水强度、不同稳定度、不同云中初始条件和不同云外环境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对北京地区1997年12月18日平流大雾时的温度场和相应的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影响温度层结变化的因子,对逆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各个因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表明:(1)上层逆温与位于其顶部附近较为强劲的偏北气流是相伴出现的,基性质属下沉逆温。其逆温强度的变化与其顶部较为强劲的偏北气流变化同向。由于其本身处在较强的风切变之下,使其本身湍流不易发展,同时它也象盖子一样阻挡了上部动量和热量的下传,对近地层逆温的稳定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2)不论在逆温稳定维持阶段或是逆温大幅度减弱阶段,垂直运动都是逆温发展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地表的辐射冷却,对近地层逆温的影响,表现为较强的回波强度峰值,对应气温变化的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