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燃煤过程中氯氟烃的产生和释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静态去除燃煤产生的CO2气体,经冷阱两步浓缩,气相色谱-质谱对燃煤产生的烟气样品进行了检测,近100种物质被检测出,其中,二氟二氯甲烷与当地大气背景相比呈显著异常.随着燃烧温度的变化,二氟二氯甲烷具规律性变化,当燃炉温度达到400℃左右时,氟里昂释放达到峰值.燃煤过程中,二氟二氯甲烷含量变化表现出与氯甲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氟里昂的生成同氯甲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除了氟里昂外,燃煤过程中产生的氯甲烷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中矿物成分的研究,综合评述了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即矿物质对温度的变化特征和硅铝酸盐矿物、黄铁矿的转化特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燃烧工况条件下煤中矿物质转化为不同的矿物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煤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迁移与富集。大部分元素在煤的燃烧产物中得以富集,一些挥发性强的元素将扩散到大气中。在飞灰中,大部分环境有害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其粒度成反比,即在细粒飞灰中更加富集,由此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更大。在我国,大型燃煤电厂的环境问题值得重视,同时大量的民用炉灶产生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5.
氧弹燃烧-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氧弹燃烧-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将样品于加入已知量的碳酸铵溶液的氧弹内燃烧,释放出的氯被碳酸铵溶液吸收后用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7mg,回收率为96.4%-101.4%。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与ISO和国标方法相当,但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6.
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变化的,用其现今实测值代替地史演化过程中的含量值计算生烃量势必产生误差。提出了一种恢复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相对含量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表明:煤岩中稳定组的相对含量在地史过程中变化最大,其次是镜质组和丝质组。用煤岩当前显微组分相对含量计算的地史过程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生成量较实际值要小,它们的最大偏差在理论上分别可达到14.04 % 、32.25%和 32.71 %. 相似文献
7.
Huang Wenhui Yang Qi Depart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eng Supi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Zhao Zhigen Department of R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1,12(4)
INTRODUCTION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ay arise dur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ation. Among these prob1ems, much attention hasbeen paid to S(), and NO. emission during coal combustion.But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produced by hazardous elementsdur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ation are also important and de-serve to be studied (Goodazi, 1995; Finkelman, 1993; Valk-ovic, l983). For example, when coal wastes are used for landreclamation, the harmful elements in them may pollute water,soil an… 相似文献
8.
9.
10.
在中厚煤层的开采中,通过采用无煤柱开采、分层开采与放顶煤相结合的方法,杜绝了因煤炭丢失而形成的碎煤体产生发热源;采取对变形失效密闭重新构筑,对开采方式以及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等措施,以尽量减少采空区的漏风;采用阻化剂和预防性注浆,来阻止煤炭自燃的发展;利用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网络,能够及时发现火患苗头,为适时采取措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乌达矿区低温氧化和新鲜煤样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通过两类煤样的特征官能团吸光度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在氧化前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规律:氧化后的煤样中脂肪族和芳烃CH减少,酸酐C=O从无到有,芳烃骨架C=C基本不变,进而研究了其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族和羟基含量越高,煤自燃倾向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13.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陆相生油的观点最早可能源于瓦窑堡煤系含油性特征。通过对瓦窑堡煤系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和宏观煤岩学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瓦窑堡煤系煤主要形成于深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类脂组含量高,且镜质组的主要类型为富氢的基质镜质体,有机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瓦窑堡煤系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热模拟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但由于瓦窑堡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煤系泥岩有机质类型偏差,且煤中主要生油显微组分尚末进入大量生油期,因此难以形成油藏。 相似文献
14.
15.
黔西南煤层主要伴生矿物中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将黔西南煤层中不同同成因的7种主要矿物分离,对其进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利用冷原子吸光谱测定煤及矿物中汞的含量;并结合矿物包裹体测量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煤层中汞主发布于矿物中。 相似文献
16.
煤及其转化产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参考Tessier形态分析程序,对煤及其转化产物中的Mn、Mo和Pb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原煤使用形态转化中的环境效应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Mn、Mo和Pb在原煤、煤焦、气化灰、燃煤灰中的形态变化依次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比例下降,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比例上升;各元素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之和在原煤、气化灰、燃煤灰中依次减少;对原煤和煤焦中的有机态重金属的重复及高提取剂浓度提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