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埋大跨隧道掘进中爆破振动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重庆双山隧道开挖爆破施工过程中,为控制爆破振动对山顶建筑物影响,隧道开挖采取了减小单段最大装药量,增设周边减震孔,以及选用合适的爆破器材等措施来控制爆破振动,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双山山顶建筑进行设点监测振动,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对爆破振动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是成功的,利用传统的经验预测公式保守估算单段最大用药量运用在该工程上可行,振动对测点周围的房屋影响不大,说明对爆破震动所采取的控制技术是成功的,结论为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梧村隧道大跨度浅埋暗挖段下穿密集建筑物群,地质条件和环境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的风险,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开展全面的监测,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管线、地面以及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对关键的建筑物实施24 h自动化监测。建立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监测信息管理、预测预报系统和LED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将所有监测信息和施工动态存储入数据库服务器中,供联网的计算机检索查询。以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建立报警及监测工作III级管理措施,并及时将报警信息及工程近况以文字和图形方式发布在LED显示屏上,供参建各方知晓。 相似文献
4.
5.
以京沪高铁西渴马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管棚和双排小导管预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通过分析开挖过程中不同预加固措施下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在隧道轴向上,管棚和双排小导管支护起到了梁的作用,能很好地控制上方岩土体由于隧道开挖而导致的松动,且减少掌子面上方围岩应力,保证掌子面的稳定性;(2)在隧道横向上,管棚和双排小导管能与周围的岩体形成承载拱,可限制上部围岩应力释放,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 性;(3)管棚的纵向梁效应要强于双排小导管,但双排小导管的横向拱效应要强于管棚。 相似文献
6.
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通常跨度较大、高跨比较小属于大跨扁平隧道。这种结构型式对围岩稳定和结构受力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中有必要通过开挖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江苏省宁波-常州高速公路茅山东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双向6车道浅埋大跨扁平隧道。对于破碎的Ⅳ级围岩,针对设计阶段拟采用CRD法和实际施工采用下断面左右分部台阶法的开挖方案在设计支护条件下的三维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分析了下断面左右分部台阶法是可行的。与实际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实际开挖方案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八达岭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环境特殊,爆破施工必须按减震爆破设计,为此设计了孔内分段加孔外分段从而增加起爆段别、减少单响药量的施工方案,以达到减震爆破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长安复线隧道浅埋暗挖工程为背景,对目前经常采用的台阶法开挖、小导管超前注浆及喷射砼三种技术措施,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其控制地表沉降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可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跨浅埋黄土隧道中系统锚杆受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西北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而在黄土地区修建跨度超过15.1 m、开挖面积达170 m2的超大断面大跨度铁路隧道洞群在国内尚属首次,相关的设计理论与经验均较为欠缺,尤其是系统锚杆在黄土隧道中的作用机制及锚固效果尚不清楚,使得设计遇到关键难题。为研究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系统锚杆的作用,通过理论推导,阐明了锚杆的作用机制,指出了浅埋大跨度黄土隧道中锚杆的受力原因。采用理论锚杆单元模型,计算得到与实测数据一致的结果,说明该理论模型能够解释浅埋黄土的锚杆受力情况。综合研究表明,浅埋黄土隧道中拱部系统锚杆的锚固效果较弱,而边墙部锚杆的锚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隧道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万松岭隧道工程开挖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地震波的振动监测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爆破振动监测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振动传播的数学模型;确立了其传播衰减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修正后的爆破地震波衰减经验数学公式;经对比分析,所得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公式预测的质点振动速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结合该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从选择合理爆破时差、最大装药量、微差起爆、掘进进尺、预裂爆破等5个方面提出了爆破振动控制技术措施使该隧道开挖施工爆破中的地面振动速度值控制在了安全范围以内,从而确保了施工段地面建筑群的安全和该隧道工程开挖爆破作业的安全。其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导流隧洞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导流隧洞地质条件,结合隧洞的布置特点和现场的施工情况,采用固定测点的方案,对隧洞开挖施工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测试数据发现,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效应,质点朝临空面的振动速度明显大于其他方向。测点和爆点不在同一高程时,当两点的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较大时,“高差效应”引起的质点在不同方向的峰值振动速度差别十分明显,当两点的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较小时,“高差效应”明显减弱。对于高差与爆破振动传播和衰减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修正公式,但这些公式均把高差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考虑,物理意义不甚明确。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考虑高差影响的实际意义并结合无量纲分析,取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作为“高差效应”影响因子,对传统爆破振动波衰减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经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爆破振动波衰减规律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对实际监测中出现的振动速度超过安全控制速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破坏效应。其研究成果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坝体及大坝帷幕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该工程爆破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爆法是隧道开挖中一种主要的施工方法,爆破开挖不可避免会对围岩产生扰动。以新建走马岗隧道上穿东深供水走马岗引水隧洞工程为背景,开展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选取与交叉段岩性一致的爆破施工开挖区域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得到了现场爆破施工方案条件下走马岗隧道爆破振动规律。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出走马岗地区爆破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的Sadovsk公式,反演得到控制爆破振动的最大掏槽药量及安全距离,制定出交叉段施工的安全控制范围以及相应的爆破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并付于交叉段现场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振速控制标准及爆破方案符合安全要求,保证了在建隧道的顺利开挖以及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爆破开挖及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原有隧道改扩建拱顶塌腔段扩建开挖,系统研究了多临空面条件下岩体爆破振动规律。采用完全重启动数值方法和拉格朗日算法分析岩体爆破振动规律,模拟爆破振动对隧道塌腔加固区和既有隧道围岩的影响,并获得了特征点的振动速度和衰减规律。数值模拟的最大振速符合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的要求,从而验证了爆破设计的可行性,并指导了爆破施工。同时,对隧道塌腔段开挖进行爆破振动监测。通过对比分析现场振动监测数据,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结果表明,采用拉格朗日算法和完全重启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描述隧道多孔毫秒延期爆破破岩和质点振动传播规律。该研究结论对隧道多孔毫秒延时控制爆破工程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实时监测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实测结果表明,(1)迎爆面位置影响既有隧道断面的爆破振动速度分布;震源距离测点大于30 m时,距离是爆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震源距离测点小于30 m时,主要影响因素则为装药量与距离。(2)岩体越坚硬完整,爆破振动波传播衰减越慢。采用导洞先行预留光面爆破、导洞爆破掏槽眼和周边眼及底板眼分开起爆、控制最大段装药量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影响,控制其对钱仓山隧道的影响,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大跨公路海底隧道,其两端陆域段位于富水的强风化岩层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期间,部分断面发生了较大变形,超过了预留变形量,给二次衬砌的施工造成了影响,而且过大的变形有时还会导致隧道围岩失稳,应寻求一套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和施工记录,并结合数值方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锁脚锚管、加强临时支护及管井降水等工程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但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富水强风化岩层中修建大跨公路隧道时,将两种或多种工程措施的组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采用降水(连续墙)+加强临时支护+锁脚锚管的组合方案后,隧道的拱顶下沉减小了46 %~60 %,水平收敛也减小了约30 %。这些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差爆破降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单段实测爆破振动信号,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分析了特性各异的子信号在不同微差时间下叠加信号的时频特征,通过引入“降幅率”和“振速比例”的概念,提出了微差爆破叠加信号各特性随微差时间、起爆顺序及子信号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使叠加信号达到一定降幅率的时差并非某一具体时差点,而是多个间断的时差区间,其主频随微差时间的不同呈阶跃锯齿型变化;合理微差时间下,两单段信号的振动特性越相近,干扰降震效果越明显;若装药已定,优先起爆小药量的段别所达到的降震效果更佳。现场试验数据显示,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微差爆破的现实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云南省盐津县白水江三级电站引水隧洞下穿内-昆铁路手扒岩隧道的工程实际,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测试对既有铁路隧道受下穿引水隧洞施工产生的振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及警示是偏于安 全、可行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比经验公式更接近工程实际;引水隧洞的掌子面距铁路隧道前后4D(D为引水隧洞开挖洞径)范围内施工时,需对铁路隧道交叉点处的振动速度进行监测,重点是竖直方向的振动速度;引水隧洞在铁路隧道正下方爆破施工时,爆破施工所采用的最大段装药量不得大于2.5 kg,以满足振动速度控制标准;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爆破振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是此类地下近接工程成功修建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