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养殖对江苏海州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于江苏省海州湾条斑紫菜养殖及非养殖海区各设置4个采样位点,采集表层海水,提取海水中浮游藻类的总DNA,PCR扩增浮游藻类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rbc L)基因片段,构建了养殖及非养殖海区rbc L片段质粒文库。在文库中随机选择50个阳性克隆并测序。经比对分析,在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发现8种海洋微藻,隐鞭藻占总克隆数22%,海链藻和骨条藻分别占6%和2%;养殖海区发现10种微藻,其中异丝藻占总克隆数22%,优势度明显,仅3种微藻为二海区共有(骨条藻、隐鞭藻及小球藻),表明紫菜养殖及非养殖区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及养殖区的浮游藻类香农指数均值分别为3.273和3.654,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1.090和1.040,显示养殖区浮游藻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群落的成熟度与稳定性非养殖区高。研究证实,表层海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组成是动态的,条斑紫菜的养殖行为形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汞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环境汞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近几年来,对海水中汞的有关研究已进行了大量工作,已报道过的海水中汞的浓度为0.5—364毫微克/升。为了准确地测定不同海域海水中汞含量的自然背景值以及评价在不同的海区是否受到汞污染,对海水中汞的检测方法要求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出限。虽然汞的冷蒸气原子吸收测定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用于直接测定海水中汞的自然背景值,灵敏度也还不够,需要采用预浓缩步聚。目前已有的预浓缩方法有:双硫腙-氯仿萃取法、  相似文献   

3.
深澳湾海水养殖区水化因子的动态变化与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7年1—12月连续12个航次对深澳湾内网箱养殖区、太平洋牡蛎养殖区以及龙须菜-太平洋牡蛎混养区域等不同养殖水体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养殖海区NH4-N、PO4-P等主要水化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对深澳湾水体进行了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深澳湾水域NH4-N、PO4-P的空间变化情况与地理位置和养殖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湾外的S1站由于具有良好的水体交换条件,因此调查期间S1站的NH4-N、PO4-P在整个海区均为最低值;网箱养殖区的S5站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故该水域的NH4-N、PO4-P在整个海区内最高;S3站的低NH4-N、低PO4-P与其所养殖的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吸收有关,而同样是龙须菜养殖区的S2站,由于其所处位置水体较浅且正好位于两股海流的汇集处,水动力条件较好,因此S2站的NH4-N的含量较S3高一些。NH4-N、PO4-P的时间变化主要与养殖活动的季节性有关,如在龙须菜生长旺盛的春夏季节,水体中的NH4-N、PO4-P就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在9—11月,整个海区内的养殖以太平洋牡蛎与石斑鱼为主,因此这一季节的高氨高磷主要与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有关。DIN组成中以NO3-N为主,占到了DIN总量的73.5%,其次是NH4-N,为21.0%。在整个调查期间,深澳湾整体水质良好,5个站点均达到了国家海水水质二类标准,12个月份中有9个月份的DIN和PO4-P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要求。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深澳湾养殖区各个监测站位的海水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均处于2—3之间,属于P限制型中度营养。  相似文献   

4.
桑沟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8月—2004年7月桑沟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潜在性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为10.15μmol/dm3。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年平均含量的78.69%,其中以秋季的含量为最高。NH3-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15.11%,NO2-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6.20%。活性磷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0.23μmol/dm3,浓度呈现春季较低和秋季较高的分布特征。活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2.86μmol/dm3,浓度呈现冬季较低和夏季较高的分布特征。DIN∶P,Si∶DIN和Si∶P的比值年平均分别为43.2,0.31和13.4,磷酸盐和硅酸盐为限制因素。与1983年在该海域所获数据比较发现,溶解无机氮的浓度是20年前的10.7倍,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43.9%,活性硅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34.1%。桑沟湾海区营养水平仍很低,总体上处于贫营养或中度营养化阶段,海水水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海水中汞的分析.由于海水中汞的含量极微,一般认为是5—30毫微克/升[1,2],许多分析者常在原子吸收测定前先进行汞的预富集.各种汞的预富集步骤的共同缺点是:测定装置复杂,操作不便,样品用量大,分析时间长和易引进杂质.因此,研究海水中痕量汞的直接测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近年来,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研究主要是改进测定方式和条件,以提高测定灵敏度.本文介绍了应用我组研制的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所建立的海水中痕量汞的差示冷原子吸收测定法.用同样的测定方式和条件,差示法与非差示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3倍,方法的检测限达0.1毫微克汞/100毫升.  相似文献   

6.
坛紫菜与彩虹明樱蛤复合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坛紫菜的培育状态、不同氮源及其质量浓度和彩虹明樱蛤与坛紫菜质量比等因素对复合养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菜在苗网上有序分布比自由分散式有更长的生长时间和更高的生长速率.以NO2-N培养的坛紫菜其生长速率最高,4天和7天的生长速率分别达6.13和4.20%/d,高于NH4-N的4.28和2.43%/d及NO3-N的4.72和2.87%/d;不同氮源对培养7天的无机氮变化量和pH值影响较大,其中对第7天的pH值有显著影响(p<0.05).氮源质量浓度在2.1 mg/L水平的坛紫菜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在1.4 mg/L和2.8 mg/L水平的坛紫菜生长速率;氮源质量浓度对贝类成活率及培养4天的水体的pH值和DO值影响大,其中对第4天的DO值有显著的影响(p<0.05).贝藻质量比对坛紫菜生长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水体的pH值和DO值关系密切,贝类越多,水体的pH值和DO值越低.表明复合养殖中坛紫菜能够促进贝类养殖容量的增加,能够对NO2-N等氮源的吸收利用,从而降低了氨氮对贝类养殖的毒性影响;坛紫菜光合作用吸收了CO2,释放出O2.复合养殖有利于养殖生态系统中O2和CO2保持动态平衡,促进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高锰酸钾把海水中的Cr~(3 )氧化,然后将pH调至3.5—4.5,再加入DDTC络合并萃取到MIBK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MIBK中的铬。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标准偏差为0.26±0.024微克/升。  相似文献   

8.
条斑紫菜的全人工采苗养殖实验自1970年在我国北方沿海一些生产单位中推广以来,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成为沿海某些公社的一项群众性的生产事业。北起辽宁,南迄江苏北部,各地大都先后兴建了育苗室,进行了条斑紫菜丝状体的大量培育。但是,由于育苗室培养池的海水相对静止,原来含有的氮<0.08毫克/升,磷<0.01毫克/升(青岛栈桥附近),像这样的浓度是不能满足丝状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如不及时对水体补充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16年江苏省如东紫菜增养殖区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监测数据,将3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如东紫菜增养殖区的水温、盐度和pH值适合紫菜生长,虽然近3年均有所变化,但仍有利于紫菜养殖;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石油类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年际变化较小;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石油类、砷含量正逐年增加,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含量超出一类海水标准,有机污染指数表明水质开始受到污染状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夏炎  严俊 《海洋学报》1983,5(5):587-595
海水中蕴藏着总量为42亿吨的铀,海水提铀的研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海水提铀的关键是从铀含量3.34微克/升的海水中富集铀,使用吸附法富集铀时,首要的问题是吸附剂的研制,由于螯合树脂(或纤维)类有机吸附剂的选择性强,容易成形,物理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坛紫菜养殖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海区的集中,紫菜绿变病害时有发生,轻者紫菜生长停滞,颜色发绿,质量下降;重者大量脫苗,有时脫苗率达90%以上,幸存的藻体生活力弱,抗病力差,容易过早附生硅藻,养成期缩短,导致减产失收。我们于1975—1979年在同安县大、小噔岛紫菜养殖海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存在于水体中的铀,按每升海水含3.3微克铀和海水体积为1.4×10~(21)升计算,则海洋中铀的储量约有46亿吨。因为铀是海洋中许多天然性元素的母体,含量又很高,所以在海洋地质学、放射化学和资源开发的研究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就海洋中的铀含量、存在形态和~(234)U/~(238)U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条斑紫菜对NH_4-N的吸收特点,作者在第一部分工作中重点讨论了紫菜在不同浓度NH_4-N培养液中吸收速率的变化情况及通气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温度对吸收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吸收速率作了比较。一、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工作用完整的小紫菜作材料,由于其生长季节短,选材较困难,因此改用紫菜圆片做材料。选用同一人工养殖区的生长期藻体,从叶片中部用直径为1.45cm的打洞  相似文献   

14.
紫菜养殖业是福建传统近海渔业养殖类型,具有很高的经济收益.采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晋江近海紫菜养殖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指数进行了估算,以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2015年该海区紫菜养殖生态足迹为197.313 ghm2,其中人工、能源、基建是对生态足迹贡献的主要因素,相比于鱼和虾的精养、半精养的水产养殖模式,紫菜养殖无需投入饲料,对环境的压力较小.紫菜养殖人均生态足迹为0.009 ghm2/人,生态足迹指数为76.76%,是一种"绿色化"的强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依据受损和未受损两种情况对生态补偿政策提出建议,需要市场、政府两种转移支付手段配合使用,通过具体措施鼓励和促进紫菜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近岸典型养殖海区的潮流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7月在我国北方典型养殖海域桑沟湾进行现场观测,探讨养殖生物和养殖设施影响下潮流垂直结构的特征.结果显示:①夏季的桑沟湾,大量养殖生物和养殖设施的存在造成了潮流垂直结构中出现了潮流上边界层这一独特现象;②建立1个双阻力模型来描述这个现象,得到湾口北侧海带养殖区的潮流上边界层平均阻力系数-CDS=5.4×10-2和底边界层平均阻力系数-CDB=1.5×10-2;湾中部贝藻兼养区的-CDS=4.9×10-2,-CDB=1.9×10-3,并与同在黄海的自然海区青岛外海做比较;③在半日潮占优的桑沟湾海区,养殖阻力和底应力均具有1/4潮周期特征.在养殖阻力大于底应力的情况下,该海区出现了表层海水先涨/落潮的现象,这与浅海潮流底层海水先涨/落潮的一般规律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2015年江苏近岸海域4个航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江苏近岸海域表层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海区全年表层DIN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4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NO_3-N在4个季节均为DIN的主要存在形态,NO_2-N的比例随水温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灌河口和江苏海域南端启东嘴处为营养盐高值区,而海州湾是营养盐低值区。江苏近岸海域在夏季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而秋季北部海域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冬季海州湾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其余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春季海区整体呈现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用次溴酸钠氧化法测定海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氨在海水中主要以铵离子形式存在,也含有适量的水合氨分子和游离氨分子,其比例随海水PH、温度而不同。海洋化学上所称氨含量或铵氮量是指三者含氮量的总和。海水中氨的含量甚微,年变化约在5~50毫克/立方米之间。一般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氨—氮为海水中生原要素之一、是海藻类的主要氮素营养盐,它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用冷藏条斑紫菜进行大面积采单孢子苗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全人工养殖由于是用紫菜丝状体放散的壳孢子进行人工采苗,这就必须培养大量丝状体来满足采苗的需要。为了简化紫菜的栽培过程,我们用条斑紫菜单孢子作苗源以代替壳孢子。经过室内外实验,于1979年在青岛海水养殖一埸进行了大面积采单孢子苗  相似文献   

19.
坛紫菜(P.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自然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是闽、浙等省的紫菜优势种。坛紫菜具有良好的栽培(养殖)性状,有较长的生长期;对海区、附着基有广泛的适应性;藻体大、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冬季生产的坛紫菜质地柔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独特的风味,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它已成为我国人工养殖海藻的主要对象之一,年产量占全国紫菜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坛紫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条斑紫菜一样,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单位之间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江苏沿岸海水高位养殖池塘和紫菜养殖区绿潮藻分布情况调查结果,结合当前江苏省海水养殖实际,分析了南黄海绿潮藻对江苏海水养殖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