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跟踪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用太  王基华 《地震地质》1998,20(2):99-104
张北-尚义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存在为期两年以上的地下流体高值中期异常;近一年来该区地下流体异常比起彼浇并与某些中等或中强地震活动遥相呼应;震前两个月距震中100 ̄200km的地区出现典型的地下流体短临异常。两年来跟踪上述异常,不断修正对震情形势的认识,震前半个月做出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北地震带强震频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甘东南地区被认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之一。2013年7月22日岷县6.6级地震发生在这一区域,本文对岷县地震前后甘东南地区地下流体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岷县地震前距震中300 km内的一些地下流体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和同震响应。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响应等几个方面对甘东南地区的水氡、水温、水位、流量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出的中期异常效果较为理想,震前7-32个月各测点资料开始出现异常;震前几个月地下流体资料出现了上升速率加快、趋势性上升、下降及与正常形态不一致等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在空间上,流体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km范围内,且外围流体异常主要表现为趋势上升或低值,震中附近流体异常表现为突升。震前流体异常还与测项有关,水温、水化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氡、氢气突升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4.
山西临猗-永济5.0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8年 7月 1 1日山西临猗—永济之间发生 ML5.0地震 ,震前在晋陕豫交界地区存在水位、水氡、溶解氢气、氦气、气体总量及逸出氦气、氢气等多项地下流体异常。总结分析了该次地震前地下流体短临异常特征 ,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家口Ms4.2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鱼金子  车用太 《地震》1998,18(4):405-409
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MS4.2地震是1997年上半年首都圈地区发生的显地震,虽然该地震震级不高,但地下流体的短临异常十分显。作主要介绍了该地震前地下水流体短临异常的特征高此得到的科学启示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5.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分析了2008年6月以来天山中东段地区地下流体部分监测点短临异常情况。研究认为该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布特点可能与本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玉兰 《内陆地震》1995,9(2):158-162
对新疆地下流体中的汞量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震前水汞变化明显,异常幅度大,突跳至发震时间短,是短临预报灵敏项目。开展地下流体中的汞测量为新疆水化短临预报地震研究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9.
张华英  杨建文  高琼 《华南地震》2021,41(2):176-182
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的前兆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漾濞6.4级地震之前滇西地区的地下流体、形变以及背景噪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尤其滇西北地区的水温水位在震前表现出明显的短临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川西地下流体化学各观测组分的异常特征及其与中强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四川及邻区5.5级以上中强地震前1~2年,均能观测到地下流体化学层次跟踪方法发生异常;在观测台点较多的地区,中强地震前1年时间内,可观测到2个以上台项地下流体化学形态异常及短临异常;地下流体化学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地下流体化学异常台项比在很大程度上受震中附近水化观测台项多少及其台点分布均匀与否的影响,其大小往往不能客观反映川西地下流体化学异常与地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波特征的时空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喜玲  张爱玲 《地震研究》1997,20(1):108-116
本论述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洱源、腾冲两个地震台的多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异常及滇西北多台波速比异常的特征,探讨了其时空演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得出:在时间进程上,多项地震波突变特征均在震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现。其中,波速比在大震前的单点突变异常幅度为中强震的5倍之多;振幅比突变异常幅度约为中强震的3-5倍;尾波持续时间比则是在震前一年左右出现持续性的低值,时间尺度约为中强震异常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王炜  陆远忠 《地震学报》1991,13(3):328-337
本文将专家系统技术中的 MYCIN 不精确推理方法推广应用到地震学方法的综合预报中,给出了一套确定各类可信度,对异常证据进行相关改正及其计算发震综合信度的方法.并据此利用华北地区1966年以来的18次震例在各阶段的地震学异常进行了检验,求出相应的发震综合信度.最后对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立明  王振亚  兰丛欣 《地震》1999,19(4):372-378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7级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并探讨了物理解释。结果表明,本地区≥ 7级地震空间上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发震间隔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本地区≥ 7级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行为,表现为孕震构造10年尺度的大范围中强震平静,研究区2~ 5年尺度的中强震频发,末次中强震的时空任意性等特征,对区域地震分析预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山地区的高压自流水、高压油气藏及地热异常区的出露与天山地震带分布的一致性表明,孔隙水压异常高的动力条件可能成为触发浅源地震的重要机制。本文以丰富的震例为依据,认为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出现两类异常:一类是应力应变能积累阶段的趋势性异常;一类是应力应变能预释放阶段的临震突发性异常。两类异常在形态上和时空分布上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它们显示出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立德  付虹 《内陆地震》2010,24(4):289-297
汶川8.0级地震前兆异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短临异常台站和台项数与孟连地震相比少近一半。短临阶段汶川地震异常台项增多时间出现在短临阶段早期,孟连、丽江地震出现在晚期。汶川中期异常多数开始于震前2~3年,异常台项数为11,50%以上测值出现巨大变化,孟连中期异常开始于震前1~2年,异常台项数多达20,约30%台项于震前0.5~1年测值出现巨大变化。汶川震中及附近地下水宏观异常始于震前3年并断续延至震前1个月,2%的面积内宏观异常占全省总数的30~50%,绝对数少、相对数多。邢台、唐山、海城及松潘等地震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2~3个月至发震当天,且数量多、强度大,汶川与其他强震前兆共同点是,中短期阶段均有一定数量测值呈现巨大变化的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17.
张学敏  张洪斌 《内陆地震》1996,10(3):269-275
1995年3月19日,新疆和硕县那音克乡发生Ms5.0级地震。震前,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气体Ar、CH4、CO2、H2S等和库尔勒地区的断层气Rn相继出现明显的异常。异常具有短期临震性质,主要表现为短期趋势升高,临震突跳。  相似文献   

18.
对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地震后的异常进行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7.2级主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归纳邢台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可能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High-value subsurface fluid anomalies appear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region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before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Some of the anomalies have appeared alternately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moderate and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last year (1997). Typical short-term subsurface fluid anomalies have appeared in the area at 100 km ~ 200 km distance from the epicenter for two months before an earthquake. Tracing these anomalies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and repeatedly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of seismic regime, we have mo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short-term and immin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 at half a month before its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