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黑潮及其对中国海环境影响的研究"课题计划安排,冬季黑潮调查于1984年12月25日开始至1985年2月5日结束,历时42天.在25°N-38°N及128°35′以西近八十万平方海里范围内,进行了海洋水文、气象、生物、化学和物理等专业的综合调查, 施放了锚碇测流浮标站,获取了长达约十六昼夜连续海洋观测资料,同时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试验了红外测温仪,表层水温走航自记仪和安德拉海流计及"CTD"等新的调查仪器、设备.资料质量比较可靠,较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流经我国东海的黑潮是世界大洋著名强流之一,由于它源于太平洋的北赤道流而携带热带大洋的高温(及高盐)水,流向中纬度地带,形成了独特的高温、高盐特征,特别是前者,更为显著,素有暖流之称。  相似文献   

3.
4.
5.
2011年12月25日,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六号平台进行NB14-2-1井压裂作业,也是该平台首次压裂作业获得圆满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主压裂作业,始终将环空压力保持在2 900-3 050 psi之间,以确保LPR-N阀打开。与此同时,在分别向两个缓冲罐供液的同时,及时将泥浆池剩余胶液进行汇总,  相似文献   

6.
1986年5月20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东海分局组成一支调查队,对东海黑潮主干及其邻近洋区开展了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日本气象厅派两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调查工作。这是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海分局“实践”号调查船承担了此次海上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7.
按“国家海洋局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总体方案”要求,1986年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为“普查”阶段。东海黑潮拟完成四个季度调查而取得完整资料,以便了解黑潮进入东海后产生的变异、水文特征、海水流动状况及生物、化学要素的分布等情况。对日本以南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的调查,这属首次。着重了解该海域各种海洋要素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中、日海洋学家参加的黑潮合作调查,已于1986年5月20日—6月30日胜利地完成了首航任务。调查海区为东海东北部海区,日本列岛以南海域。完成13条断面线,88个测站和3个测流浮标站,共获得各站海面气象要素、各层水温、盐度、  相似文献   

9.
10.
1986年黑潮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87年4月8—10日在青岛召开,历时三天。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40余篇,主要内容有黑潮流域的水文特征及生物、化学状况等,深受与会专家和学者们的好评。会议结束后还专门组织了专家和学者进行评审,决定出版“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集Ⅱ”,并计划今后再陆续出版六集。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锚碇测流浮标系统是当前海洋调查中,大面积、同步、长期连续获取海流资料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特殊天气过程中获取资料,靠单船观测是很难进行的,采用锚碇浮标就能胜任。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已有很多国家在研究和使用锚碇浮标监测海洋,日夜连续收集数据资料,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北太平洋黑潮末端及黑潮延伸体的流场异常采用复EOF分析,结果发现:该海域流场明显异常在全年四季都主要发生在黑潮末端和黑潮延伸体上,其异常的主要形式在前2个模态均表现为一条由中尺度涡旋组成的涡旋带,带上通常有两两旋转方向相反的涡旋偶。各季第一模态方差贡献表现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日本以南的黑潮流量相一致,秋季最大,夏季次之。ENSO的机制是副热带太平洋经圈环流与热带太平洋纬向环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在各季第一模态的年际变化上均有所反映。冬季PDO在年代际变化上表现明显,其他三季则NPGO表现明显。该海域流场异常的性质是海洋Rossby波的异常,而赤道太平洋流场异常的性质是赤道俘获波的异常,但两者均与风应力异常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0月20日至1990年11月16日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中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潜标系流系统海上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系流系统中使用了本所研制的四台四千米海流计和一台千米海流计,都取得了实时数据。其中1000米深度系流系统的海流计取得21天数据;300米深度系流系统海流计取得26天数据。共取得5000多组数据。  相似文献   

14.
黑潮(Kuroshio)作为太平洋上一支强大的西边界流,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经吕宋海峡,从台湾以东进入东海,穿越吐噶喇海峡进入日本以南海域,最后汇入北太平洋环流。本文作者所指源区是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以东至我国台湾岛以东之间,在此区域黑潮流经吕宋海峡,流态发生显著变化,是近几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关于菲律宾以东黑潮的研究较少,作者重点阐述吕宋海峡处和台湾以东黑潮的研究进展。一、吕宋海峡处黑潮吕宋海峡由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三个海峡组成。该区属于副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点。吕宋海峡靠近台湾一侧的…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报道,自去年7月8日开始,流经日本八丈岛南部的蛇行黑潮流路恢复直进型,宣告日本这一海区的黑潮大蛇行消失。黑潮大蛇行对这一海区的金枪鱼和鲣鱼资源影响极大,这一现象的消失将使日本的渔业出现新的转机。但该厅指出,四国海域尚有小冷水团移动,今  相似文献   

16.
源区黑潮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潮(Kuroshio)作为太平洋上一支强大的西边界流,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经吕宋海峡,从台湾以东进入东海,穿越吐噶喇海峽进入日本以南海域、最后汇入北太平洋环流。 本文作者所指源区是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以东至我国台湾岛以东之间,在此区域黑潮流经吕宋海峽,流态发生显著变化,是近几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关于菲律宾以东黑潮的研究较少,作者重点阐述吕宋海峡处和台湾以东黑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89年11月14至1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本东海大学平野敏行教授和国家海洋局学术委员会主任苏纪兰教授,对中、日双方开展黑潮联合调查以来的基本情况作了回顾和展望。大会共报告30篇论文,内容涉及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等,展示了中、日双方自1986年开展双边合作调查以来的研究成果。海洋二所苏纪兰教授、袁耀初研究员等九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其中五人在大会上宣读了各自的论文,赢得了与会专家及同行们的兴趣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137°E经向断面上的黑潮与黑潮逆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 137° E 断面 1967~1995 年冬、夏季的温、盐资料,计算和分析该断面的地转流。主要结果是:(1) 黑潮是流速很强且较稳定的单支海流,没有多支现象;黑潮逆流则不同,有时为单支,有时为2 支甚至3 支出现,带有多支性成份;(2) 多年平均而言,该断面上31° N 为黑潮与黑潮逆流的分界线。冬季,黑潮主要出现在31°~33° N 之间,黑潮逆流主要出现在29°~30° N之间;夏季,黑潮主要出现在31°~34° N 之间,黑潮逆流主要出现在 28°~31° N 之间;(3) 该断面 26°~34° N 之间的流速结构,可划分为Ⅰ、Ⅱ、Ⅲ3 种类型,2 支海流均为带状的单核结构。平均而言,黑潮与黑潮逆流流速均具有夏强冬弱的现象,但后者冬、夏季差异不显著。对黑潮逆流的多支性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台湾以东及东海黑潮调查研究的主要动向及结果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管秉贤 《海洋学报》1983,5(2):133-146
本文阐述台湾以东及东海中黑潮调查研究的情况.但本文不拟就此作一全面的历史性回顾,而是着重介绍六十年代中期,即“黑潮及其邻近海域合作调查(CSK)”开展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一海域黑潮调查研究的主要动向及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日合作黑潮调查研究第三次工作组会议于1988年11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浙江宾馆举行。这次会议回顾了1988年度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的实施情况,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图集整编和资料交换情况的汇报,并讨论了1989年度中日合作调查研究的初步计划和召开黑潮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