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高原器测时期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利用青海26个代表站1961-1997年气温资料,给出了加权平均的气温标准序列,分析了青海近37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从70年代起逐渐升高,90年代达到最高值;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高空各层温度变化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花都建站以来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花都气象站建站46年来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发现1967~1985年是连续偏冷期,1996~2004年是连续偏暖期;最低气温与年际冷暖有正对应关系.功率谱分析表明,最低气温存在7.7年的短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60a来洞庭湖区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1952-201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年平均、冬季、春季和秋季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尤以冬季和春季为甚.除夏季外,年平均和其他各季气温在1990s,先后发生增温性突变.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但显著性不明显,低温日数下降趋势非常显著.除夏季外,年平均和各季异常冷年,基本出现在1950s至1970s,异常暖年,均出现在1998年以后.除夏季外,各季气温均存在准9a周期.  相似文献   

4.
龙门县近45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龙门县气象观测站1964-2008年逐日的气温资料,分析了龙门县近45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龙门县年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增温倾向率为0.010℃/年,近10年平均与前35年平均相比上升了0.4℃,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半年,夏半年增温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倾向率高于最低气温且气温的日变化呈增加趋势,这与我国许多地区不一致;高温天气更趋频繁,近10年平均与前35年平均相比高温13数平均增加了9.2d/年,低温天气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省7个探空站1970~2001年高空观测资料,对各站500hPa标准等压面层的温度、高度进行了突变和异常分析,揭示了该层温度、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同时探讨了500hPa高度、温度变化,尤其是异常变化对地面气温的影响及相互联系。结果表明:500hPa高度、温度多数台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由低(冷)转向高(暖)的突变;自1987年以后,500hPa高度、温度的正异常明显增加,负异常明显减少;500hPa高度、温度的异常偏高(暖)和偏低(冷)变化与同期地面气温的变化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近50年气温概率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波  孙力  刘实 《吉林气象》2007,(2):12-15
本文选取了吉林省10个测站的冬、夏季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吉林省冬、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概率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吉林省的夏、冬季气温表现为两种变化特征,一是均值的显著变化;二是方差的显著变化。吉林省夏季和冬季气温均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不同的年代际变化阶段,气温的总体概率分布特征差异很大,这种概率分布形式的差异与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繁与否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冬、夏季气温变化特征还表现为平均值的增加,因此吉林省发生暖冬及夏季高温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近44年云南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姚愚  李晓鹏  闫丽萍  罗园  李卫红  李毅巍 《气象》2006,32(10):81-87
利用云南省121个地面测站1961-2004年的年平均气温,分析了云南最近40多年来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气温的年代变化上,1960年代和1980年代云南气温波动较小,1970年代是近44年来最冷的一个年代,1990年代以后逐步转暖,但1990年代的年平均气温波动也较大。各地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气温倾向率,1980年代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4℃/10年,与全国大部地区的升温率接近,滇西的保山、中甸和思茅等地是近40年全省升温最快的地区,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全省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主分量分析揭示了云南各地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第1特征向量场的高值区是云南气温变化的敏感区,第1主分量序列是反映云南整体年均气温变化趋势的指标,第2特征向量场的正值区和负值区基本对应第1特征向量的低值区和高值区。在第1特征向量的高值区1960年代以来的气温变化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低值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近40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文峰 《气象科技》2006,34(1):68-72
利用陕西省1961~2002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使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得到冬、春、夏、秋4季最高、最低温度第1特征向量。第1特征向量均为正值,且方差贡献均超过60%,所对应的时间系数能代表最高、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由此研究了陕西省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冬、春、夏、秋4季,无论最高、最低温度1980年以后均呈增温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中心区域普遍在关中中、西部和渭北;而近10多年来温度日较差除秋季外,有增大的趋势,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云量的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恩施市1966~2016年近50年的年平均气温、0~20cm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统计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恩施市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突变情况、地气温差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市近50年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总体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和地温的年代际平均阶段性特征明显,1966~1996年,气温和地温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开始,气温和地温呈明显增暖趋势,2006~2016年年均气温和地温是近50年中最暖的10年。恩施市1966年到1980年代初期,气温和地温多波动,从198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均呈现出明显变冷的趋势,地温变冷趋势更加明显;年均气温在1998年突变为增暖趋势,且近10年增暖趋势十分显著,而各层地温突变为增暖趋势是在2001年,较年均气温晚三年。各层地温与气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气温和各层地温从1966~2016年升温幅度在春季最明显,夏季最不明显;春季平均气温较各层地温的升温速率均偏小,夏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有增温趋势,但增温趋势不显著,秋季和冬季,土壤深度越深,气候倾向率越小,增温趋势越不显著。近50年恩施市地气温差为正,除0cm地气温差呈增大趋势外,5~20cm地气温差均呈减小趋势,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减小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卞韬  任国玉  刘思廷  赵煊  范欣 《气象科技》2024,52(1):116-123
利用石家庄17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1年逐日地面气温、0 cm地温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气温差从1月开始逐渐增加,5月达到最大值5.0℃,然后开始减小,12月达到最小值-0.8℃;地-气温差在11月到次年1月为负值;春、夏、秋季均为正值,夏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冬季以负值为主;(2)石家庄多年平均地-气温差在1.6~2.6℃之间,平均为2.1℃;整体上东部大于西部。(3)近50年石家庄年平均地-气温差呈显著的减小趋势,变化速率为-0.14℃/10a;夏、秋、冬三季的减小趋势均非常显著,夏季的减小趋势最强;石家庄市区和近郊站点年和四季地-气温差的减少趋势更显著。本文结论对科学认识石家庄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地区近46 a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卞韬  连志鸾 《干旱气象》2008,26(2):57-62
利用石家庄地区1961~2006年5个气象站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以及炎热日和寒冷日的年际以及各月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石家庄地区的气候显著增暖,平均气温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夏季最小,2月份增暖幅度最大,5月份最小。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趋势远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温度。石家庄地区中东部增暖幅度较大。近46a平均日较差显著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气温。寒冷日数显著减少,炎热日数增加不明显,西部、北部和南部的炎热日数甚至呈弱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隆林县1958~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隆林县近53a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隆林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其以秋、冬季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溪地区5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吉奇  宋冀凤  徐璐璐 《气象科技》2007,35(5):661-664
应用本溪地区1953~2005年气温序列资料,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周期变化、冷暖阶段、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分布规律非一致性变化;年平均气温最冷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而生长季最低气温出现在70年代,春季最冷与年平均气温是一致的,夏季和秋季最冷出现在70年代,冬季最冷则出现在60年代。年均气温上升来源于冬季,春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增温幅度增大,近15年各季出现负增温现象,但气温变化总体是趋于上升的。  相似文献   

14.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3,他引:10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于内陆,东南部为0.026℃/年,西南部0.023℃/年,中部0.021℃/年,北部0.012℃/年。各区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70和80年代变化不大,90年代升高最明显。从季节分布看,各区域增温速率冬季最为明显,为0.025~0.035℃/年,秋季次之,为0.012—0.031℃/年,冬、秋增温速率均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为0.011~0.019℃/年,夏季最小,为0.001—0.019℃/年,春、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洛阳气温资料,利用曲线图分析了洛阳市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规律,得出了洛阳市近50年的气候由“冬冷夏热”逐渐向“冬暖夏凉”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近45年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青海省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霜冻气候资料及日最低气温资料,对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等地的霜冻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主要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年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早(秋)霜冻初日推迟,晚(春)霜冻终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东部农业区霜冻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的趋势最为明显,柴达木盆地次之,祁连山地区和青南高原霜冻初日推迟趋势较明显,而终日提前趋势不明显;大部分地区重霜冻频数减少,强度减弱,春霜冻期低温强度变化趋势较秋霜冻期明显;气候变暖使早霜冻危害减轻,晚霜冻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17.
邢台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4—2011年邢台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邢台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8a来,邢台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9℃,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683℃/lOa;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中,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大,夏季最小;1—12月气温日较差中,5月最大,8月最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月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2)年气温日较差在近58a存在15a的低频振荡周期和4~7a的高频振荡周期,并在1972、1981、1995年发生突变,在突变点前后,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表现为增加珲仃减少趋势,且年气温日较差在突变年呈阶梯下降趋势。(3)最低、最高气温非对称的变化是气温日较差下降的直接原因。另外,年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总云量、水汽压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几乎不相关。邢台市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对各类作物的产量、品质有不利影响,但冬季气温日较差的下降减少了果树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