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据1996氏4目4日《人民日报》报道,面积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过去降雨十分罕见。3月15日下午,一场春雨从天而降,淅淅沥沥持续近1个小时;3月20日又下了一场4个小时的大雨。无独有偶;今年2月份《中国气象报》曾报道,从卫生云图上观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块1.7万平方公里的积雪区,雪深3~10厘来,是有卫星遥感资料30年以来的第一次。这两侧报道绝非偶的巧合,它说明一向干旱少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变得温润了。气候学家们研组认为,沙漠降春雨有着更深刻的气候背景,它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物。军江80采代初,当一些…  相似文献   

2.
雷达和卫星资料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1998年7月20日-21日发生在湖北东部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同时将不同时间的雷达和卫星资料适时加入模式改变当时模式中的水汽场,并与控制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入雷达和卫星资料后的数值模拟,由于修正了暴雨区及其邻近区域对流层中低层水汽场,雨区位置和雨量中心值比仅用探空资料的控制试验更接近实况。雷达与卫星资料引入模式对于24小时降雨产生的效果不同,雷达资料的影响是局部的,范围较小,卫星资料影响范围较大,而且适时加入雷达、卫星资料能够及时通过水汽场修正,使24小时预报的雨区范围和中心强度与实况更加接近,而二者结合起来的效果与降水系统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1996年盛夏至1997年初夏一年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沙漠腹地春夏和初秋为多风季节,主要盛行东北风和东风,其次是北风;降水主要出现在5、6、7三个月,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的年降水量只有14.2mm,主要集中在7月份;沙尘暴、浮尘、扬沙、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年平均气温为14.4℃,极端最高气温为45.6℃,极端最低气温为-21.3℃。  相似文献   

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盛夏十场沙尘暴综合分析与预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盛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十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中小尺度型”作为对前人沙尘暴天气学分型的补充,把这十场沙尘暴分为冷空气翻山型、锋前热低压型、中小尺度型三类。认为对流层顶部存在南亚高压双体型长维持和中亚地区副热带超长波大槽长维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在此期间又存在伊朗副高的南北振荡和青藏高压的东西振荡,使得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以及中小尺度系统一次接一次地影响南疆,是1996年盛夏沙漠地区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的主要天气学成因。并提出了盛夏沙漠腹地沙尘暴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2001年6月23日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和台站风格系统资料对2001年6月23日宁波地区4个测站出现暴雨和大暴雨过程的环境形势,物理量场,单站要素,卫星云图及多普勒达回波图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揭示其主要环境条件特,研究其变化规律,结合多年业务实践,利用相似的气候背景条件和物理量,要素图象特征,试图为大暴雨前0-24小时的预报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腹地1985年雪灾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1985年10月青藏高原腹地一次特大雪灾的地面气象要素场及卫星辐射场特征,并对生成重雪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雪灾的范围与过程,降水量≥8mm与积雪深度≥5cm的范围基本一致,雪盖的后延冷却效应较强,持续时间近5个月;卫星辐射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气系统净辐射收支中行星以照率起入导作用。11月积雪中心区域各因子均达极值-行星反照率距平高达16%,OLR距平值减小-14.6W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同步物理反演法以6小时数值预报场为背景场对1992年1月份NOAA-12卫星垂直探测(TOVS)资料进行了大气参数反演,并对水汽反演误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以常规观测作为检验的标准,检验结果按3条轨道统计,发现反演的相对湿度平均误差与背景场的误差密切相关,均为负值;在高层和高纬度,误差绝对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误差的日际变化在高层比较稳定,低层振动较大.对反演误差进行订正后的结果表明,在500hPa以上反演均比背景质量要好,尤其轨道A所有层次上订正后的反演比背景场好.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盛夏十场沙尘暴综合分析与预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盛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十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中小尺度型”作为对前人沙尘暴天气学分型的补充,把这十场沙尘暴分为冷空气翻册型,锋前热低压型,中小尺度型三类。认为对流层顶部存在南亚高压双体型长维持和中亚地区副热带超长波大槽长维持的大尺度五流背影,在此期间又存在伊副高的南北振荡和青藏高压的东西振荡,使得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以及中小尺度系统一次接一次地影响南疆,是1996年盛夏沙漠地区沙尘暴天  相似文献   

9.
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乃是南疆的一道独特风景。自古以来 ,它就以其变幻莫测的奇异景色 ,吸引着世人。去年我有幸与《中国气象报》几位记者同仁在大漠腹地长途旅行 ,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大漠奇观 ,至今还常常浮现于眼前。塔克拉玛干沙漠白昼焦灼的阳光 ,将所有的一切都镀上了金色 ,连阳光下蒸腾的空气 ,连人的呼吸也变成了金色。只是面积 33 7万平方公里堪称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大漠”委实太大了 ,我们的视线不时被绵延起伏的沙丘所阻隔 ,所以 ,那些金色底版上又有了深浅明暗不一的黄色的点缀。在金黄的底色下 ,头顶…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87.9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卫星云图的云场演变为线索,分析了1987年9月4——5日(简称“87.9”)烟台历史上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的云图特征。指出该暴雨过程源于高原气旋云团,由黄河气旋、江淮再生气旋影响半岛。冷锋云带与山东气旋云团汇合叠加,造成了5日的暴雨1987年9月3日20时至5日7时,烟台市全区连降大—暴雨,有五个县市超过100mm,市区最大为168mm,平均雨量75.3mm。降雨同时,风力7—8级,阵风10级。大部分县市区遭受严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501.4万元。九月连续两天出现强烈暴雨,为建国以来所罕见。这次降雨过程明显分二个时段。第一时段从9月3日23时至4日4时,5小时降水40毫米以上;从4日17时至5日4时,11小时约降水100毫米以上,为降水的第二时段。表明先后有两个强系统影响山东半岛。根据卫星云图上云场的演变特征,可将该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盛夏沙尘暴天气卫星云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四气象站出现沙尘暴天气多达16d,同期沙漠边缘肖塘气象站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为10d。本文收集了NOAA-12、NOAA-14遥感图象资料,运用三个通道合成图象和遥感亮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归纳出盛夏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的四种云图类型:①北部冷空气翻越天山、南支暖湿气流爬坡进入盆地型;②盆地热低压与系统性天气触发相互作用型;③热带暖湿气流翻越青藏高原与盆地冷气团结合  相似文献   

12.
蔺雷  朱民 《气象科学》2001,21(3):279-290
本文探讨了一种将卫星反演的水汽资料计入MM5中尺度模式的方法,并对长江流域暴雨实例进行了模拟试验。在工作中,分别比较了将T63同化资料、常规探测资料及卫星与常规资料融合的水汽初场加入到模式,做几种不同初场的12小时降水预报(每6小时输出结果一次),经比较其结果表明:卫星与常规资料融合后的数值模拟预报,一般比单独用T63及常规探测资料作初值进行预报效果要好,初步说明了这种新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蒋宗孝 《气象》1996,22(6):25-28
通过分析1994年5月1-3日闽西北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卫星反演湿度场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文中分别用两套相对湿度初始场方案 ,对 5个暴雨个例进行了预报对比试验 ,探讨了利用GMS- 5卫星图象反演的高分辨率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 ,以提高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 1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湿度场的水平中尺度结构 ,尤其是有效地增强了对降水有重要影响的高湿区的分析 ,且与实际探空资料更为接近 ;( 2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一般会使 2 4 h的降水预报评分有所提高 ,特别是具有使预报前期 ( 0~ 6h)的降水场向观测场逼近的作用 ,但对预报后期 ( 6~ 2 4 h)降水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TOVS 水汽反演的误差分析及其订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同步物理反演法以6小时数值预报场为背景场对1992年1月份NOAA-12卫星垂直探测(TOVS)资料进行了大气参数反演,并对水汽反演误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以常规观测作为检验的标准,检验结果按3条轨道统计,发现反演的相对湿度平均误差与背景场的误差密切相关,均为负值;在高层和高纬度,误差绝对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误差的日际变化在高层比较稳定,低层振动较大。对反演误差进行订正后的结果表明,在500 hPa以上反演均比背景质量要好,尤其轨道A所有层次上订正后的反演比背景场好。  相似文献   

16.
本对2002年4月30日夜间至5月1日大降水天气的环流特征、卫星云图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民和县大降水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雷达和卫星资料在淮河流域暴雨实时数值预报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徐慧  葛文忠 《气象科学》2000,20(4):433-439
本文在前一工作「文献」基础上,将雷达和卫星资料计入PSU/NCAR MM4中尺度数值模式,对1998年6月底和7月初的二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帝时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计入雷达和卫星资料的敏感性试验效果,比不计入该二种资料的控制试验有较好的明显的改进,文中还分析比较了控制试验(CTE)和敏感试验(STE)每三小时的雨量和散度场,、垂直运动场及高度场的变化。结果显示,STE的雨量、产生暴雨的切变丝低涡系统以及散度和上升运动等的增强时间都比CTE提前,因此,24小时雨量与实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潘杰丽  朱明 《广西气象》2007,28(A01):16-19
通过对2006年钦州市4月7~8日突发暴雨天气个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钦州突发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为近地层(925hPa)的切变线。还有有利的高低空的物理量场和能量场配合。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盛夏沙尘暴天气卫星云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四气象站出现沙尘暴天气多达16d,同期沙漠边缘肖塘气象站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为10d。本文收集了NOAA-12、NOAA-14遥感图象资料,运用三个通道合成国家和遥感亮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归纳出盛夏沙漠腹地沙尘暴天气的四种云图类型:①北部冷空气翻越天山、南支暖湿气流爬坡进入盆地型;②盆地热低压与系统性天气触发相互作用型;③热带暖湿气流翻越青藏高原与盆地冷气团结合型;④锢囚云系瞬时锋生云带尾部甩入盆地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1年9月22-23日南疆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分析,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