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嘉荫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尔义 《吉林地质》1996,15(3):81-88
对松嫩的嘉阴盆地的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进行了总结;重点论述了松花江群和嘉阴群的特征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新生代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厘定的山东省新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分5个群、36个组。划分如下:山地丘陵区下第三系官庄群下分5个组,五图群下分3个组。上第三系新建临朐群,下分3个组;保留巴漏河组和白彦组。鲁西平原区上第三系称黄骅群,下分2个组;下第三系称济阳群,下分3个组。第四系岩石地层单位采用了18个组。  相似文献   

3.
北淮阳区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北淮阳地区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即确定了西段桐柏地区寒武系地层,厘定了中段南湾组与定远组形成时代,再次划分了东段佛子岭群与梅山群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的造山带地层层序;并指出该区进一步研究面临的问题,即区域地层的衔接与对比、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的重建以及缝合带位置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4.
湖南冷家溪群岩石地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湖南冷家溪群雷神庙组、黄浒洞组,小木坪组、坪原组等岩石地层单位及其标准剖面的岩性、岩相、标志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了冷家溪群微古植物面貌与组合特点,探讨了冷家溪群的时代归属。对省内各地出露的冷家溪群,进行了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区的一些太古宙地层问题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关论文对笔者所做狭义阜平群地层年龄的报道所做评论与实际不符,而其厘定地层生成年龄或为Sm-Nd等时值,但却是违背了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或属侵入该群的岩体年龄;或为同侵入体年龄吻合的变质年龄。所述湾子群的碎屑锆石年龄等也为高级变质作用中H2O流体改造的再次均一化值;在空间分布上的亲缘关系也远大于新太古代五台群,并非所倾向的古元古代。赞皇群中部的原红鹤组被分离为古元古代官都群的依据与实际不符,解释有误。所称狭义阜平群最老层位索家庄组的命名地点实为花岗质侵入体所占据,所含麻粒岩为从北区移植至此。《中国地层典》所建阜平群的全部层序己被1/5万区调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和燕山北部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侏罗纪早中期为含煤地层,晚期为以兴安岭群为代表的火山堆积;白垩纪早期为火山-沉积含煤地层,晚期为红层。第三纪以二连盆地合大量哺乳动物群的杂色沉积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滇东昆阳群地层序列的厘定及其在中国地层表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滇东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年代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元古代青白口系柳坝塘组的几组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年龄,通过新元古代地层柳坝塘组与下伏地层(美党组、大龙口组和富良棚组)连续沉积关系以及昆阳群各组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将滇东地区建立新的"系"一级地层单位,即"玉溪系",填补其在中国地层表中待建系的位置。笔者通过进一步的野外地层追踪和对"原昆阳群"的锆石年龄数据的比对研究,明确了"原昆阳群"争议已久的"倒八序列"为华南古陆西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的正确沉积序列,并以此在滇东地区建立了完整中—新元古代地层及年代地层层序,结合华北古陆上已建立的西山系(1.4~1.2 Ga),本文将昆阳群分属于西山系(1.2~1.4 Ga)和玉溪系(1.0~1.2 Ga),重新厘定昆阳群时代的归属,以期填补中国地层表中的"待建系"。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株罗—白垩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多重地层划分进行山东省地层清理研究中,对中生代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划分得出一些新认识。提出蒙阴盆地及其周围的汶南组与淄博地区的三台组属同物异名,故汶南组名应废弃。山东省侏罗系只有坊子组、三台组一个地层序列,将二者合建淄博群。并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以岩石组合特征为依据,对白垩系进行了划分、对比,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理顺了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各单位间相互关系,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现象,4个群共划分组级单位22个。  相似文献   

9.
郭健强 《地层学杂志》1995,19(3):171-179,190
西藏类乌齐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可划分为下部仁青卡群和上部雁石坪群两部分。仁青卡群系新创,代表早侏罗世海退沉积序列的杂色陆源碎屑岩建造,由隆再这组、去买组和埃买组组成,并首次发现Hiatellaarenicola,Lilingellacuneata等湘赣区的分子。该群下与三叠系,上与中侏罗统均为整合过渡。雁石坪群代表中侏罗世海进沉积序列的碳酸盐岩建造,由货乃组、结弄组、北腾组和日阿沙组组成。叙述和讨论了这些地层单位的岩石和生物特征及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二叠纪植物群与地层分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二叠纪分布着安格拉植物群、华夏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三个植物在地地层中的分布是受古地理模式控制的,安格拉植物群沿北部边缘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展布;冈瓦纳植物群仅见于喜马拉雅地层区;华夏植物物群分布在华北地层区和华南地层区。三个植物群常混生有欧美植物群的分子。在植物群与地层分区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二叠纪植物群古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梁飞  孙革 《世界地质》2015,34(1):1-6
首次在嘉荫晚白垩世永安村组发现水生被子植物卡班叶—Cobbania(Lesq.)Stockey et al.化石,刷新了对桑顿期(Santonian)永安村组植物群组成及对卡班叶地质历程的认识。对卡班叶的植物结构和生长环境的分析为研究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中期的古地理与古环境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沿岸晚白垩世恐龙生物群化石产地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世界地质》2005,24(2):118-122
根据对黑龙江沿岸孙吴、逊克和嘉荫保兴-炮台店一带晚白垩世地层与嘉荫乌拉嘎、龙骨山等含恐龙化石群的渔亮子组(K2y)等对比及在前三个地区已发现部分恐龙化石的线索,初步预测孙吴北部、逊克东南部和嘉荫保兴-炮台店等三地区可能为较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产地。预测区含恐龙化石的晚白垩世地层均属河流-湖泊相沉积,除恐龙外,尚可能发现叶肢介、介形类、鱼、龟鳖类、鳄、鸟类及被子植物等伴生化石。上述地区下伏于渔亮子组的太平林场组(K2t)和永安村组(K2yn)等地层,也有含恐龙化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Three taxa of Late Cretaceous aquatic angiosperms,Queruexia angulata(Lesq.)Krysht., Cobbania corrugata(Lesq.)Stockey et al.and Nelumbites cf.extenuinervis Upchurch et al.from Jiayin of Heilongjiang,NE China,are described in detail.Among them,Cobbania and Nelumbite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in China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aquatic angiosperm assemblage of Queruexia-Cobbania-Nelumbites appears to imply a seasonal,warm and moist environment in the Jiayin area during the Santonian-Campanian time.  相似文献   

14.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烃源岩海侵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馥  蔡进功  高福红 《沉积学报》2009,27(4):650-656
太平林场组作为孙吴—嘉荫盆地最重要的生烃层位,与松辽盆地海侵层位嫩江组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该盆地萝北剖面和黑龙江剖面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太平林场组底部沉积时为高盐度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这与嫩江组早期的海侵咸化水体特征一致,且向上具有水体盐度及还原性降低趋势。综合前人研究中的古气候,古生物等方面证据,认为在早白垩世,孙吴—嘉荫盆地为松辽古湖盆一部分,太平林场组与嫩江组为同一湖盆沉积,且遭受了海侵。太平林场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保存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转化成烃,可为该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The existence of the Cretaceous-Tertiary (K/T) boundary in the non-marine succession is expected at Jiayin in the Heilongjiang River area, China. Zircons from a tuff sample from the Baishantou Member of Wuyun Formation in Jiayin were analyzed by the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U-Pb dating and fission-track dating methods. Ages of 64.1±0.7 Ma (U-Pb) and 61.7±1.8 Ma (fission-track dating) were obtained, which allow re-evaluation of a previously reported late Maastrichian age for the tuff layer that was in conflict with the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Danian age of the section in agreement with the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韩建新 《地质学报》2012,86(3):363-370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产地,在我国晚白垩世恐龙的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地区曾发掘出土大量鸭嘴龙类化石,是研究大型鸟脚类恐龙尤其是鸭嘴龙类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理想地区。但相对应于鸭嘴龙类化石来说,兽脚类恐龙化石在该地区的发现却较为鲜见,主要以牙齿的形式出现。本文主要对最近在该地发现的一批兽脚类恐龙的牙齿化石进行详细描述对比,初步研究显示含有霸王龙类、驰龙类、白鲨齿龙、福井盗龙以及可能为新的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相似文献   

17.
Three taxa of Late Cretaceous aquatic angiosperms, Queruexia angulata (Lesq.) Krysht., Cobbania corrugata (Lesq.) Stockey et al. and Nelumbites cf. extenuinervis Upchurch et al. from Jiayin of Heilongjiang, NE China,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mong them, Cobbania and Nelumbite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in China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quatic angiosperm assemblage of Queruexia-Cobbania-Nelumbites appears to imply a seasonal, warm and moist environment in the Jiayin area during the Santonian-Campanian time.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地块西缘太平沟地区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1:25万嘉荫县和太平沟幅区调填图时,首次在太平沟地区发现蛇绿岩的存在.太平沟蛇绿岩出露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西侧,牡丹江-嘉荫断裂以东,呈NE向展布于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之中,并与其呈构造接触.蛇绿岩由超镁铁质岩类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辉石岩和变基性岩等组成.太平沟蛇绿岩是松嫩地块-佳木斯地块裂解的产物.蛇绿岩可能来源于俯冲带附近的由小型扩张中心形成的次生洋壳,具有LREE略富集的P-MORB特征,Nd、Ta的负异常,可能与俯冲作用有关.太平沟蛇绿岩的发现,对于研究黑龙江省东部元古宙板块构造、佳木斯地块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构造动力学信息,对寻找与地幔有关的金属矿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嘉荫乌云组地层划分及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黑龙江嘉荫乌云煤矿等地的早第三纪乌云组及其植物群的划分、对比及时代等问题长期争论.笔者等在乌云组下部发现以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等为标志的大植物及孢粉化石组合,显示古新世达宁早期的时代.并据此将乌云组划分为两段:下段为"白山头段"(新建),代表乌云组下部的地层,时代为达宁早期;上段为"含煤段",时代可能主要为达宁晚期.结合与北邻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同期地层及植物群的对比,认为整个乌云组应与上查加扬组(并包括中查加扬组上部)相对比.嘉荫乌云露天煤矿所出露的含煤地层及其植物化石的时代,仅大体上属于古新世达宁晚期,并非达宁期全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北部嘉荫盆地中南部原划新近系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北部嘉荫盆地北端的黑龙江南岸渔亮子组是中国最早发现爬行类动物化石的层位,盛产恐龙化石.长期以来,盆地中南部的地层被划为古近系孙吴组.对乌拉嘎镇、庆林林场的孢粉研究显示,该地层的时代属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马斯科里赫特早期,可与黑龙江南岸嘉荫地区的渔亮子组对比.孢粉组合中含有大量耐干旱盐碱的克拉梭粉(C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但未见前人在该地层中发现和报道的反映温暖潮湿气候环境的鹰粉(Aquilapollenites)和槐叶萍科(Ariadnaesporites)异孢.反映当时有一暂短的从温暖潮湿-干旱炎热的气候大变迁,这种变迁可能是造成恐龙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