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对比及构造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很广,过去认为陆相红层岩性、岩相变化很大,古生物化石缺乏,很难划分和对比。解放后,在红层盆地中找到了许多盐、铜、石油等重要矿产,促进了对红层的科学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初期以来陆续在一些盆地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在若干盆地进行了微体古生物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一些盆地的地  相似文献   

2.
红层裂隙水特征与找水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红层地区裂隙分布规律及红层裂隙水特征,以实例论证了红层裂隙水与构造、地貌、岩性等之间的一些必然关系。从而总结了红层地区找水方法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在湘东、湘东南一系列红层盆地开展了大面积重力测量。在寻找隐伏煤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一、红层掩盖区地层物性特征及构造形态的重力反映通过在湘东、湘东南几个地区的重力测量工作,了解到:红层掩盖区基底为侏罗系及白垩系及更老的地层,由变质岩、灰岩等组成,密度2.70~2.80以上。红层本身密度2.30~2.40以至2.50。二者间有较明显的密度差,这是利用重力方法控制红层盆地构造形态的前提。一般说来,重力值越低,基底越深,反之亦然。重力异常形态,一般能反映基底起伏形态。从施工地区布伽重力异常平面图分析,红层盆地  相似文献   

4.
在对四川省屏山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调查区浅层地下水质进行了分析测试,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水质指数方法结合水质统计分析以及SUFER8.0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评述了该地区中红层区和非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理措施,为四川省红层找水打井工程的工作开展和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层的分布及地质环境特征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根据我国红层的分布特征及形成背景 ,将我国红层划分为西南地区红层、西北地区红层、中南、东南地区红层和其他地区 (西藏及华北的部分地区 )红层。重点研究了以川滇红层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红层和以甘肃红层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红层 ,研究了各个区域红层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特征等工程地质环境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特征 ,将研究区域的红层划分为四川盆地红层、西昌滇中红层、滇西红层和甘肃红层.  相似文献   

6.
南方几省红层掩盖区地震普查找煤工作中的许多难关,还没有突破。几年来,我们在江西红层掩盖区,用地震方法作了一些普查找煤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川东红层地区房建勘察的几个水文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川东红层地区目前房建勘察在水文地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建筑场地环境水文地质特点、地下水对房建工程的影响、房建工程主要的水文地质问题和房建勘察的水文地质工作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队先后在吉安盆地、袁水凹陷、信江凹陷等有第三系和白垩系红色岩层(简称红层)掩盖的地区,进行了电测普查找煤工作。兹将我们对红层掩盖区物探找煤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我国红层岩溶与红层岩溶塌陷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岩溶地区面积广阔,岩溶地貌和现象类型多样。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红层中出现的岩溶现象较为特殊:可溶岩类型复杂,成岩作用差,溶蚀机理多样,还易风化崩解。近年来红层岩溶塌陷多有发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对我国红层岩溶与红层岩溶塌陷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红层岩溶主要存在于以可溶物质胶结的或含碳酸盐岩砾石的红色沉积岩为主的地区。红层岩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可溶岩类型复杂,溶蚀机理多样;(2)成岩作用差,力学强度低,易风化崩解;(3)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红层岩溶地区不但会出现覆盖型岩溶区的土层塌陷,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岩溶作用还可能出现基岩塌陷。根据红层岩溶地区地质结构,其塌陷模式可概化为红层上覆松散层塌陷、红层溶洞顶板垮塌以及红层整体垮塌三类。今后有必要从红层溶蚀特点和红层岩溶塌陷模式出发,开展红层溶蚀对岩溶塌陷作用机理的专项研究,为红层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巴中市大量发育的红层地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中市红层地质环境特点,归纳了红层区域滑坡类型为浅表层土质滑坡、深厚层土质滑坡和缓倾顺层岩质滑坡三类,研究了三类红层地区滑坡的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从满足基层防灾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对红层地区滑坡灾害防范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总结和提炼,提出的滑坡灾害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聂发运 《安徽地质》2023,(4):331-335
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红层地区崩、滑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有崩塌及滑坡两种类型,以崩塌为主,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7%。红层区崩塌以滑移式及倾倒式为主,成灾模式为滑移或倾倒+毁坏模式;滑坡主要为牵引式,成灾模式为蠕滑+拉裂模式。对红层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的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永进地区齐古组红层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对该区齐古组红层成因研究,有着切实的理论和经济意义,且能弥补齐古组陆相红层研究的不足。在前人对陆相红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永进地区齐古组泥岩全岩测试分析、镜下(扫描电镜)特征及岩心观察,探讨该地区红层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显示,永进地区齐古组泥岩主要以石英、钠长石和白云母为主,未见菱锰矿,其中钾长石在红/绿色泥岩样品中均有出现,赤铁矿仅出现在红色样品中。泥岩中粘土矿物组合呈高伊利石、较高伊蒙混层、少量绿泥石和蒙脱石,缺失高岭石的特点。认为永进地区齐古组下部红层为沉积暴露氧化成因,顶部红层是在沉积期发育局部红层基础上再次叠加潜水氧化作用的结果,主要致色矿物为赤铁矿。永进地区-天山北缘中段齐古组发育大量红层,可能是全球气候循环和构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及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的三叠纪地层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研究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初步识别出5组12段海相红层,分别是:飞仙关组(大冶组)红层(印度阶)、嘉陵江组红层(奥列尼克阶)、雷口坡组(巴东组)红层(安尼阶)、天井山组红层(拉丁阶)和马鞍塘组红层(卡尼阶),并将这些红层与相邻地区(湖北中西部和贵州)三叠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海相红层均属于滨海-浅海陆棚相红层,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碎屑物质及Fe_2O_3主要来源于康滇古陆和龙门山等高地。同时,文中还探讨了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纵向分布与古气候、古纬度、水深、植被、矿产、岩石颜色、构造运动等之间的关系。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全国乃至全球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规律研究和时代对比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其危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云南省内红层岩土工程特性的初步研究以及在红层地区的工程建设实践,分析和介绍了红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红层边坡变形破坏过程-蠕变、剪切、滑移 3 个阶段的特点及红层滑坡呈周期性扩展的机制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对工程建设的主要危害-滑坡危害和蠕变危害。根据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特点及工程的性质和安全要求,提出了对红层边坡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利用激发极化法的极化率、电阻率、衰减度半衰时、充电率等极化参数在四川红层地区寻找地下水,并探讨了红层地区的含水层位,以及含水层位的确定。该方法受地形影响小,曲线反映异常直观,能有效解决红层地区的找水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新生代陆相红层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在红层形成时期,发育了区域性铀成矿作用;红层的完整程度直接反映了铀矿保矿条件的好坏,可作为铀矿化的"指示标志"之一,因此,红盆地区地层的识别及下伏地质体的探查对于铀矿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和土壤氡测量的工作方法,结合华南鹿井地区丰州盆地的地质资料和岩石电阻率特征,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资料,查明了勘查区内的红层厚度、产状及其与下伏花岗岩体的接触关系以及隐伏断裂深部展布特征;利用土壤氡测量可提高断裂构造推断的可靠性,指示深部铀矿化信息。通过钻孔验证,推断结果基本反映了实际地质情况,对于深入开展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林宝玉  宋妍妍 《地球学报》2019,40(3):428-446
本文对曾经考察过的西藏自治区主要研究剖面(即:聂拉木、定日、定结和申扎剖面)重新研究,参照国内已知的西藏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资料,对西藏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海相红层进行系统研究。在西藏奥陶—志留系中,识别出11层海相红层。其中,在奥陶纪地层中识别出6层海相红层,在志留纪地层中识别出5层海相红层。已识别出的11层海相红层中,除奥陶纪青泥洞组海相红层(XORB1)属于深水大洋红层外,其它10层海相红层均属于浅水-半深水的陆棚红层。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所含化石,本文初步讨论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我国主要地区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地处湘西山区的湘黔、焦柳铁路沿线分布众多的红层边坡。因其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边坡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文章首先对这一地区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边坡破坏形式、规律、机理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分布在湘西铁路沿线的红层具有岩性多变、软硬互层、浸水崩解、遇水软化、结构面众多及泥化软弱夹层发育等工程特性;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有风化剥落、坡面变形、崩塌落石和顺层滑坡等。文章通过湘西湘黔、焦柳铁路沿线12处较大红层路堑滑坡的调查及综合分析,得出这一地区红层路堑滑坡形成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滑坡体物质及滑动面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该地区红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红层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6)
红层井水作为红层区老百姓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来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对红层水井开展回访调查工作发现个别区域出现红层水井使用率逐年下降,水质发生异常变化,针对成都市红层水井利用现状,对红层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红层水井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