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7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大会的决议,并经中国政府同意,第13届INQUA大会将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址将设在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中的“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持召开。预计有上千名外国学者和几百名中国代表出席这次会议,这是INQUA自1927  相似文献   

3.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和展览会于1989年 8月 22日-26日在新落成的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苏联、匈牙利、日本、新加坡、中国等1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近6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英国、希腊、波兰、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169位古地理学家和74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邵龙义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杨树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级干部鲍志东分别致欢迎词,《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副主编A.J.(Tom)  相似文献   

6.
8月13日—20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了第10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召开了国际洞穴学联合会成员国代表会议。38个国家的代表676人及未正式注册者近千人参加了大会。我国参加大会注册代表3人。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86,32(4):封三
这次会议是为纪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著名腕足动物学家威廉斯而召开的。会议于1985年9月9日—13日在法国西部海滨城布雷斯特市西布列塔尼大学召开,由国际古生物联合会主办。有100多位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98海洋科学会议于1998年2月9~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举行.会议由美国地理联合会和湖沼与海洋学会共同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大约1500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大约有60人在会议上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际腕足动物专业会议自19(?)5年9月9日至9月13日在布列斯特市(法国)的布列塔尼亚大学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2个国家100多名代表,其中以英(18人),法(17人)和美(16人)出席的人数最多。中国有9人,煤炭部的何锡麟和丁惠、核工业部的李罗照、冶金部的韩乃仁、科学院的金玉(王干)、孙东立、张宁、地质矿产部的朱慈英和徐桂荣。  相似文献   

10.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11.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1982年9月19日至25日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矿物会议。我国作为成员国,由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组成代表小组,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多个国家,共400余人。我国郭宗山、张培善、谢先德、秦淑英四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国际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八月十八日至廿二日在瑞典中部城市律勒欧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所属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持召开的。该协会的主席(1984~1986年届)是瑞典地质调查所的主要负责人G·考斯基博士。会议由瑞典、挪威、芬兰三国的地质调查所负责组织工作。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00多人,来自近四十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我国的代表15人。会议邀请发言的九人,包括开幕式大会发言4人,分别介绍了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区前寒武纪及显生宇成矿作用和火山岩中矿床成因模式;分组发言4人,介绍了前寒武纪金矿  相似文献   

13.
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共有71个国家1130余名代表到会。以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为团长、黄秉维为顾问的中国地理代表团(45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分成14个专业组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水文—海洋—冰川学、生物地理与土壤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4.
Ⅻ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1987.7.31.—8.9.)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共958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19人)。上届执委会主席法国第四纪地质学家H.Faure届满卸职。新的执委会由加拿大第四纪地质学家N.W.Rutter任主席,M·N.Alekseev(苏联)、Bowler(澳大利亚)、Gullentops(比利时)和刘东生任副主席。会议还决定下届大会1991年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第3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2007年9月16~21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葡萄牙分会承办。来自35个国家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科学院系统。本次会议的主题“地下水与生态系统”。会议共设17个专题:(1)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及其对河流、泉水基流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2)地下水水质,在依存生态系统中面临的主要过程。(3)评估和确定在依存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中地下水自然与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作用。(4)在生态系统和过程中地下水污染的影响。(5)…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二年多精心筹备 ,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和IGCP4 4 8国际工作组会议将于 2 0 0 1年 8月30日 - 9月 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中国水利学会和国际教科文组织 (UNESCO)、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IAH)、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AEG)、国际地理联合会岩溶委员会 (IUGKarstCommis sion)国际发展地球科学家协会 (SGID)国际洞穴协会 (IUS)等国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17.
消息报道     
《水文》1987,(2)
第八届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在美国召开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LAHR)第八届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18~22日在美国爱阿华大学召开,我国首次派出以陈赞廷为团长的3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与会的151名代表来自16个国家。会议收到交流论文81篇和特邀报告5篇,我国代表陈赞廷应邀作了题为“黄河冰情问题”的专题报告。 (陈希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3 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石油、地矿、科学院、地震、能源、冶金、有色金属、高等院校等部门的130多个单位,共607人。 会议共收到论文720余篇,其中441篇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0)》。 刘式达、肖佐、曾融生和杨文采教授应邀在大会上宣读了四篇综合报告。会议分16个专  相似文献   

19.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一9日在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国家教委、能源部油汽总公司3个系统11个单位的16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有11位代表报告了有关蓝片岩低温一极低温的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了极低级变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共同组织,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计划(PAGES)和EGU共同资助的“第三届亚历山大.冯.洪堡国际会议:东亚季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于2007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和学生约130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有刘东生院士、汪品先院士、安芷生院士、符淙斌院士、丁仲礼院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EGU名誉主席Andre Berger,EGU创办主席Peter Fabian,PAGES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