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3.
本文对太平洋气压场和海温场相互关系的分析,不仅证实了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的北方涛动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系,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北方涛动与太平洋海温相关最显著区域是在赤道太平洋日界线以东附近、Namias海区和加利福尼亚洋流区,而南方涛动与东太平洋和秘鲁沿岸的海温关系密切.并发现南、北方涛动虽处于同一3-4年的振荡系统中,但对各次埃尔尼诺过程而言,南、北方涛动指数的极值和相对强度都不尽一致.分析表明,埃尔尼诺现象的三种不同增温类型与南、北方涛动影响赤道太平洋海温在空间上的差异,以及位相和相对强度的不同匹配状态有相当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自从半个世纪前沃克发现并命名了“南方涛动”(SO)以来,许多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相继对南方涛动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到60年代后期,许多学者又把它与厄尔尼诺(ElNino)现象联系起来,统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涛动远远不是仅仅涉及到东南太平洋上的高压带与北澳大利亚到印度尼西亚低压带间海平面气压波动,它已被看成是全球尺度的年际气候变化的一个最突出的标志,并且它和热带海平面的气压变化、季风降雨及北美和热带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冬季环流变化有关。此外,还有的研究把它与印度的干旱、北半球的大气平均温度、渔业捕获量和农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53~1984年的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资料,分析了北极各海区海冰覆盖量与南方涛动的时滞相关关系,统计了北极海冰正距平年和负距平年南方涛动指数的平均情况。初步结果表明,北极各区海冰与南方涛动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时滞相关的最大值从南方涛动早于海冰7个月(Ⅰ区,+0.48)到晚于海冰39个月(整个北极,+0.38)不等,对北极海冰正距平年和负距平年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些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6.
7.
地形与热源强迫下的南方涛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 Nino和La Nina位相时的海温异常和地形作为大气下垫面的异常强迫,引入IAP的两层原始方程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出了南方涛动的典型结构.当去掉地形后,仅仅由海温异常也能模拟出太平洋东西部的气压异常振荡,但太平洋东部振荡中心的位置并不与观测的一致.由此可见,观测到的南方涛动是在实际地形下对全球海温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有关热带太平洋的海洋学和气象学近年来已列为理论和“诊断”研究的课题之中。从事这方面的大量工作是探讨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SO)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南方涛动与北太平洋海温相关场的时滞关系以及它们的时空变化,表明在不同海域、不同季节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PMIP2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全新世北大西洋涛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MIP2中的4个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全新世气候的模拟结果,利用现代和中全新世两个时间段的冬季海平面气压场(SLP),分析了北大西洋海平面气压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了这两个时间段的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亚速尔高压加强,冰岛低压加深,南北气压差增加,NAO强度显著增强。对中全新世北大西洋地区SLP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显示,4个模式均能捕捉到了NAO的主要结构。中全新世NAO处于正位相的时间较现代提高了10%~30%,其中MIROC3.2提高了29.3%;虽然NAO指数振幅变化不大,但还是能显示中全新世NAO显著强于现代,这与地质资料恢复的结果相一致。对NAO指数的多窗谱分析显示,现代NAO指数存在3~5 a的准周期变化,中全新世NAO指数存在3 a的准周期变化。NAO对中全新世亚洲地区冬季增温有重要影响。北大西洋地区中纬度海面温度(SST)的增温可能是导致中全新世NAO强度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在南半球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沿岸的海面温度相对较冷,这些冷水强烈地影响着赤道大陆气候,在由塔西提/达尔文间不规则的高/低气压所定义的南方诗动的减弱价段,这种气候背景型式强烈地受到改变,在南方涛动减弱阶段,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出现,赤道太平洋水团要比通常温暖。 相似文献
12.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大洋表面温度最高的区域,也是全球海-气能量交换年总量最大的海域。它的维持和变化不仅对El Nifio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对热带西太平洋暖池进行了许多实验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王世平,1989; Wyrtki,1989;黄荣辉,1994;董敏,1994;Wajsowicz,1994)。但是这些研究多偏重于暖池对大气环流和东亚气候的影响方面,对暖池本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后者却是进一步了解发生在暖池区的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暖池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所不可缺少的。本文在分析1951-1990年间的SST资料和137°E,155°E,165°E断面观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研究成果(符淙斌,1990),对暖池的形态、高温中心和热含量这三个主要特征及其变异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找出了暖池表面面积与南方涛动指数和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1951—1986年赤道太平洋(10°S—10°N,180—85°W)海表面温度(SST)与南方涛动指数及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重点探讨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出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认为与选取代表赤道太平洋平均海面温度的海区范围和选用代表南方涛动的两个气压站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400a 来南方涛动与我国东部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01~1979年南方涛动指数(SOI)和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各分区旱涝等级资料,计算了各季节的SOI与旱涝等级之间的遥相关及其振荡特性。结果表明,SOI与黄河流域旱涝的遥相关较之与长江流域更为显著,且两者呈反位相。谱分析还揭示了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准3.5a振荡周期,这与各季节的SOI振荡有密切联系。此外,南方涛动变化多超前黄河和长江中游区域性旱涝变化la左右,尤以冬季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相关统讨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指数及太平洋东、西部海温与台湾海峡西岸春季海雾天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 起源于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并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等产生显著的影响。过去几十年来, 广泛、深入而细致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海气耦合模式以用于ENSO模拟和预测, 各种类型的海气耦合模式应运而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ENSO数值模式及其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包括已发展了一些高度理想化的概念(concept)模型来解释ENSO准周期性循环(包括正负反馈机制等); 同时也已发展了几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海气耦合模式并用于对ENSO的真实模拟和实时预测等研究, 尤其是已能提前6个月或更长时间对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等进行有效的实时预测。其中最为复杂的模式是基于原始方程组的大气环流模式(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AGCMs)与海洋环流模式(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OGCMs)等所组成的环流型耦合模式(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CGCMs), 这类模式变量取为完全变量的形式(如总的海表温度场, 其可以分解为气候态部分和年际异常部分), 还考虑了尽可能详尽的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中间型耦合模式(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s, ICMs)是一类介于高度理想化概念模型与复杂的环流型耦合模式之间的简化模式, 其对应的控制方程组采用距平形式, 直接取大气和海洋年际异常场作为预报变量(如海表温度年际异常), 而相应的气候平均态部分则由对应的观测资料来给定; 大气与海洋模式间的耦合采用异常耦合(anomaly coupling)。混合型耦合模式(Hybrid Coupled Models, HCMs)是另一类简化的海气耦合模式, 其中海洋或大气模式有一个分量模式采用了简化的距平类模式(类似于ICMs),而另一个分量模式则采用环流型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如可采用统计的大气风应力年际异常模式与OGCM间的耦合而构建一种HCMOGCM,也可采用简化的海洋距平类模式(如ICM中的海洋分量模式)与AGCM间的耦合而构建另一种HCMAGCM。历史上, ICMs、HCMs和CGCMs等这几类耦合模式都在ENSO理论体系的发展、数值模拟和实时预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作者与合作者所研发的ICMs和HCMs的构建、特点和应用例子等。 相似文献
18.
1 南方涛动 气象学上的三大涛动是指南方涛动(SO)、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每个涛动系统都是由一组一个高压和一个低压的大气活动中心组成。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南方涛动。Hildebrandsson于1897年注意到澳大利亚悉尼的大气压力变化是与阿根廷布利诺斯艾里斯反位相的。其后,Lockyer和Lockyer父子进一步确认了此现象,并估计大概有3.8年的振荡周期。图1说明该震荡具有的两个作用中心,一个位于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另一个位于热带东南太平洋。这两个作用中心的海平面气… 相似文献
19.
热带大西洋西部纬向风异常与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埃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发生前期,热带大西洋西部高、低层纬向风的变化,发现埃尔尼诺南方涛动发生前热带大西洋西部低层东风分量与高层西风分量都有明显增强.根据这种关系,可能提前3-8个月预报出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发生.文中根据统计事实,讨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对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外强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个热带太平洋中等海气耦合模式,针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对热带西太平洋季节内振荡(MJO)和季风的响应进行了研究.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的MJO和季风这类周期比ENSO周期短的大气外强迫对ENSO的影响随强迫强度的不同具备不同的表现形式:当MJO或季风很弱时会使ENSO振幅加强;当为中等强度时,几乎对ENSO没有影响;当MJO或季风较强时,ENSO振幅加强,锁相时间从冬季转移至秋季;外强迫非常强时,会因为短周期外强迫形成的海洋波动干扰了ENSO循环,ENSO循环振幅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