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调查分析了 2 0 0 2年 4月 2 3~ 2 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 ,邹平县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的小麦遭受自 1 980年以来罕见的冷害 ,造成花粉败育 ,不能正常开花授粉 ,形成不孕小穗 ,使 2 0 %小麦减产 ;提出了防御冬小麦抽穗扬花期低温影响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代表站2004—2011年中籼迟熟水稻品种区试资料及1984—2013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分析田间环境下逐日最高气温与水稻结实率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高温敏感时段主要在水稻齐穗期前36天至齐穗期前4天。其中,齐穗期前14天左右(减数分裂期前后)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根据各样本水稻减数分裂期逐日最高气温,实现研究区域站点尺度水稻高温败育的定量模拟预测。模型对高温年份2004年和2007年各站点水稻相对结实率模拟和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74%和2.84%。分析表明,利用基于水稻高温败育模型的定量模拟方法,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情况进行较好预测。  相似文献   

3.
水稻从抽穗开花到结实成熟阶段,是决定实粒数、结实率、粒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水稻全生育期后期的三分之一时间,往往决定它干物质积累三分之二。在正常情况下,当稻穗抽出剑叶的当天或一、二天即行开花,一般说,自外颖开始张开到闭合为止为开花过程,从开颖开始到全开度,约需10—20分钟,在全开度下,经持约半小时以上,然后颖壳闭合,闭合过程也约需20—30分钟,当温度高时,开颖过程短;温度低时,则开颖过程长。当然水稻  相似文献   

4.
龚绍先 《气象》1977,3(3):4-5
华北地区常年到三月下旬或四月初,小麦叶片就由匍匐状态转向直立,麦苗进入起身期。此时植株体内进行小穗分化,就是农民所说的长“码子”,这个时期约经历半个月,当主茎第一节长出地面1—2厘米时,为小麦拔节期,拔节期的开始标志着在每个小穗上进行小花分化。因此,起身拔节期小麦的主要生育特性是在根茎叶营养体繁茂生长的同时,又进行着以小穗和小花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并且从起身期以后,主茎和大分蘖逐渐长成穗,小分蘖慢慢死亡,即分蘖向“两极分化”。所以起身拔节期是争取壮秆、大穗,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管理措施的好坏关系到每  相似文献   

5.
啤酒大麦对粒重要求十分严格,因为大粒重能提高出酒量和提高啤酒品质.而大麦粒重的大小,不仅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就是同一品种不同年份的粒重大小也不一样.在江汉平原的气象条件下,年度间抽穗期迟早相差7~10天,而成熟期却只相差1~2天,表明气象条件对大麦粒重有较大影响.为了探求气象因素对大麦籽粒增重的影响,1987~1989连续三年,我们对78-22、毛1、早熟三号、舟麦2号、通麦5号等11个二棱大麦品种,进行了籽粒  相似文献   

6.
1 玉米果穗“不满尖”的原因玉米果穗顶部有 2cm左右不结籽 ,俗称秃顶或不满尖。造成玉米秃顶的气象因素主要有二 :一是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 (也称“卡脖旱”)影响 ,抽不出雄穗 ,或雌穗抽丝时间推迟 ,花粉盛散期已过 ,致使雌穗顶部花丝未授到粉而秃顶 ;二是在受粉期间阴雨过多 ,花粉散不开 ,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 ,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成秃顶。除此之外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和前期生长缺磷钾也是玉米“秃顶”的两个重要原因。后期缺肥可使玉米发育到中途便停止生长 ,使尖上秕粒增加而成秃顶 ;前期缺磷钾则可造成玉米孕穗抽丝开花期的…  相似文献   

7.
对2009年北京地区6-8月雷电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北京地区雷电的高发时段,共有雷暴天数60天,其中集中发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这与北京地区“七下八上”的汛雨分布特征一致;北京地区发生雷电时基本上是持续出现数天,最多持续7天,而不发生雷电时,连续无雷电日出现的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8.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由于北方较强的冷空气侵入我县,温度急降的一种干冷或湿冷天气。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露风期间,正是晚稻进入孕穗、扬花、灌浆的时期。水稻对低温的反应特别敏感。在寒露风的影响下,由于气温急降,低温干燥天气或者阴雨天气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水稻幼穗发育,花粉受精和灌浆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受害较轻的一般空粒或半空粒异常增多,出现豆鼓谷;受害较重的,出现“万年青”现象或者全穗不结实,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谚语。因此,在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对  相似文献   

9.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1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相应诱发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诱发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核抑制基因的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产生光(温)敏效应,从而抑制可育基因的表达而表现为不育.因这2种"不育"(实质上是败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故称之为"诱导"不育.不育基因表现不育的较为少见,如"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因不受其它基因作用,一般均表现为质量性状的特征,不存在半不育株类型.  相似文献   

10.
“高压过载”是713—C最常见故障之一,而且一出现“高压过载”雷达就探测不到回波,也就不能进行雷达观测和预报,因此对它的抢修非常重要.所谓“高压过载”是指当发射机或与其关连的触发脉冲片路发生故障时,为了保护发射机其主要器件的安全而设置欠流保护、过压保护、冷却保护这三种电路,只要其中之一动作就会自动切断发射机高压,而使“过载”指示灯亮,此类故障统称为“高压过载”.下面就我工作中常遇到的几例故障及其维修过程作个简要的介绍:1 故障现象:“高压过载”指示灯亮,按上“复原”按钮后,发射机上的高压电压表和磁控管电流表均无指示.  相似文献   

11.
叶安健 《气象》1982,8(3):40-41
一、抓住荧光屏图象的变化 711雷达平面显示器采用固定式偏向线圈旋转扫描,并和高度显示器合用一个磁式示波管。它的组成可分为四个部分:示波管及其附属电路(含聚焦电流放大器G_(12))、扫描电路、信号距标混合电路和零度标志产生电路。前两部分能正常工作,荧光屏上就能显示正常旋转的扫描线。至于信号距标混合电路,不过是接收机和分频器在本显示器的“派出机构”而已。示波管及其附属电路有故障,荧光屏上就什么也没有(即无亮点),或者荧光屏图象的辉亮聚焦不正常。若扫描电路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则荧光屏上只有亮点而无扫描线,或者扫描线不正常。  相似文献   

12.
低温对于日本北部的水稻栽培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因子。整个营养生长期的连续低温会使抽穗延迟,结果产量会大大地减少。然而出苗或移植短期低温的影响,也好像幼穗形成期到开花期一样,是值得注意的。如果移植后最初十天遭受低于13℃连续低温,水稻植株就会死亡。生长在洼地苗床中的稻秧移植后在温度高于16℃时开始发根。 在幼穗形成期至开花期之间,如果短期温度降低到17℃以下,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实。这种减产型式跟延迟型不同。柿崎和木户(1938年)发现,这个时期的低温阻碍减数分裂阶段花粉母细胞的正常发育,因此造成不实。他们的结果后来被田中(1940,1941年),木户  相似文献   

13.
1故障现象启动主机后,绘图仪(CE-150)笔架、笔筒不动作,但可听到笔架有一微弱的“喀”声,主机屏幕上出现:“CHECK6”的提示符.2检查维修过程2.1检查外接电源EA—150输出电压为9V,正常.2.2卸下 PC—1500主机,接上电源开机且正常.2.3判断故障出在绘图仪,先检查机械部分无阻滞  相似文献   

14.
一、三伏不热,夏凉明显今年的“三伏”天,人们并不感到太热,因为7、8两月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省,使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特别是7月上旬和下旬的温度比常年偏低2—4℃。7月份有许多台站的平均气温接近或超过历史最低纪录,有6个站出现“极端最低气温”异常值,有7个站出现“月平均最低气温”异常值。35℃以上的高温日数也少于常年。 7月份,早稻正处在抽穗扬花到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低温阴雨,使早稻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RYJ-2全自动辐射记录仪是目前各级辐射观测站普遍使用的辐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之一.该仪器自投入业务使用以来,对于各种不同的需求都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从实际工作过程中看来,其故障率也较高,故障原因复杂,使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我们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以二级辐射观测站的故障为例,浅析RYZ-2全自动辐射记录仪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常见故障. 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多数情况会伴随蜂鸣器告警声和灯走不停或灯走乱跳,所以非正点观测时间或日出、日落时间听到蜂鸣器告警声时,说明仪器工作不正常.当仪器出现故障时,一般的检查方法为: (1)先检查记录仪面版上的电池过放指示灯是否亮,若亮说明电池过放,蓄电池电压过低,如果有交流电,应检查线路是否正常,并及时把快充开关扳到"ON”处充电,若没有交流电时,应及时换备份仪器,否则,必须用毫伏表进行手工观测.  相似文献   

16.
701-B型雷达是701雷达的改进型,但主机保留了原701雷达的主要部分。定时器、测距显示器、测角显示器、发射机、一号电源、二号电源的全部,接收机的大部分电路都与701雷达相同。雷达在长时间的运行中,各分机的元器件发生质变。使机器的参数发生变化,引起雷达故障。下面就结合我站701-B型雷达出现的两个故障实例进行分析。例1,测距粗、精示波管不亮、无基线、发射机高频,振荡管FM-7F阴流无指示。经检查,一号电源输出各电压值均正常,发射机高压、指示正常,用耳机检查定时器送往发射机的发射触发脉冲时,听不到电流声,说明无发射触发脉冲送来。确定故障发生在定时器部分。进一步检查定时器,  相似文献   

17.
我县广泛流传有“暧惊蛰、冷春分”,“冷惊蛰,暧春分”的群众看天经验。我们以此为线索,对二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期间的冷暧气团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当冷气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则冷;反之,则暧。从大气环流的演变情况看,一次乌拉尔阻塞高压的建立到崩溃一般要7—9天,稳定时能维持半个月左右。而付高这时也开始活跃,付高短周期也一般为5—7天。因此,可以认为“暖(冷)惊蛰,冷(暖)春分”是冷暖气团短周期天气过程的交替,从而形成十五天左右的周期。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用本站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进行验证比较,发现气温日较差的对应关系较好。从而采用气温日较差曲线图,建立十五天韵律的倒春寒天气中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一次秋季雷暴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腾飞  张杰  尹丽云 《高原气象》2013,32(1):268-277
利用NCEP/NCAR资料、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新一代探测资料对2010年9月21-23日的云南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移的热带低压“凡亚比”为这次雷暴云团发展提供了热带偏东风辐合及低层暖(300~302 K)、中层湿(相对湿度≥80%)等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中尺度雷暴云团负闪电占主导地位,发展阶段云顶亮温下降,均为负闪电,负闪电频数高达1 245次·(30min)-1;从成熟阶段到消散阶段,云顶亮温逐渐上升,负闪电逐渐减少,有少量的正闪电出现并逐渐增加.另外,雷暴云团结构和闪电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前部为主对流区而后部为云砧或高云的结构特征,云顶亮温前部较后部低且梯度大.密集负闪电主要出现在云顶亮温≤-60℃附近和前部大的云顶亮温梯度区,稀疏正闪电分散在密集负闪电后部和云团中部.多普勒天气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前部云区表现为具有不均匀结构的中尺度带状回波,后部云区属于无回波区;密集负闪电主要出现在带状回波上强度≥40 dBz和顶高≥10 km的强回波区内及中尺度不均匀风场附近,且回波强度越强、顶高越高,负闪电越密集;发展后期稀疏的正闪电分散在强回波的后部边缘或者后部弱的对流回波和层状云回波上.  相似文献   

19.
三年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温度廓线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红燕 《气象学报》2011,69(4):719-728
对安装在北京南郊观象台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测量的温度廓线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分析。首先在2006年9月晴天条件下,对比由7个氧气通道测量的亮温与由微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的亮温。得到51.250GHz的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标准差值最大,为3.8K,其余通道均小于1.8K。2种亮温的偏差值以及绝对偏差值,在51.250和52.280GHz处大于1.0K,在其余5个通道处都小于1.0K。2种亮温拟合直线的斜率,在52.280和53.850GHz处分别为0.66与0.7,其余通道都大于0.8。然后,使用2005年9月—2008年8月的观测数据,对比地基微波辐射计与探空同时观测的大气温度。结果显示,2种测量技术的差异随高度而增大。另外,将3a观测数据按照季节以及晴天与非晴无降水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2种测量技术存在不同差异。其中,夏季测量差异最小。而晴天测量差异在3.250km以下比非晴无降水天小。  相似文献   

20.
我站的55型小电台一般是用蓄电池作电源的,在工作中,我遇到并排除过几次电源故障,现举一例: 故障现象(见图):打开变换器开关,指示灯不亮,无电压指示,充电机的电压表指针由高迅速降到1伏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