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处署寒暴早,春季雨水好。处署,指处署节到白露节间,即八月二十五到九月九日之间。寒暴早,这一时段降温早且幅度大,在九月二日之前。春季雨水好,指次年三月——五月总降水量正常——偏多≥10mm。初春雨水少。早春二月降水距平趋势与后春降水距平趋势成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冰雹天气谚语西北风、雹子精。伏天早上凉飓飓,午后冰雹打破头。乌云西北风,冰雹必定凶。不刮东风天不潮,不刮南风不下雹。雹前风头乱。红云夹黄云,定有冰雹跟。云中若有白云扫,雨中雹子必不小。黑云红梢子(或白梢子),必定下雹子。红日一叶云,响雷起妖精(有雹)...  相似文献   

3.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影响天气的学科基础是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与云降水物理学,需要将天气-动力-云降水物理耦合为一体。考虑到目前将天气动力学性质的基础数值模式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中的问题,从数值模式动力方程、模式分辨率、云物理过程、数值求解方案、初边值条件等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中一些需要重点解决、且不可忽视的特色问题,并举例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期望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构思更适合于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使数值模式功能真正向满足人工影响天气的要求靠近一步。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的回顾大气中的降水是大陆上水份主要的源泉.气流从海洋上携带着大量的水汽到大陆上来,有的化为雨水落到地面之上,滋润着田野,化着山泉和江河的泾流;有的  相似文献   

6.
章正英 《气象》1979,5(2):13-15
在县站的予报中运用群众经验时,应针对不同的予报对象,抓住实质,深入验证,灵活运用。现谈谈我们验证天气谚语的几点做法: 一、验证天气谚语要研究其内在联系 保定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偏东风与降水关系的谚语。如“偏东风,雨祖宗”;“东风不转,阴雨不断”;“雨后东风雨更凶”等,到底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如  相似文献   

7.
天气谚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是民间集体创作、言简意赅的艺术语句.它们包罗万象,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辞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观察气象变化的经验总结,运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帮助人们懂得气象知识,并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对1951—2000年共50年的清明、立夏、夏至农历节气日期与湖北省梅雨季节雨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节气日期特征与梅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由于从天文学上可精确预算节气日期,因此节气日期特征对梅雨趋势的长期预报及超长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义兰 《山东气象》2006,26(3):58-58
通过对比分析1977年—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济南20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不一定雪打灯;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都能看到月亮的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0.
鞠笑生 《气象》1981,7(9):37-37
气象资料信息化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地面、高空、船舶、日射、飞机、卫星资料及各种图象的数字化资料等。实现气象资料加工现代化,是多年来广大气象资料工作者的迫切愿望。下面仅就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信息化做一概要介绍。 一、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及其基本模式 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是气象资料实现快速加工的重要基础工作,有了它才能实现报表信息化——快速整编——输出出版格式——微缩贮存一条龙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从暴雨的基本特征来看,它似乎有些与干空气天气和动力学的固有特征不同。从热力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出发,寻找反映这种特征的物理量,探讨这些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理论上解释暴雨中的基本特征是当前暴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谢义炳教授提出的“湿斜压大气”是暴雨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作者从饱和湿空气的热力学、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并从暴雨的落区预报、动力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等方面探讨饱和湿空气斜压(简称湿斜压)大气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其重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天气雷达定标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标是天气雷达定量测量的基础,论述了目前我国数字化天气雷达定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人类企图抑制冰雹活动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很早人们就采取打炮的办法来抑制冰雹,打炮防雹的方法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中欧各国非常盛行,当时也有试验使用火箭的。那时,欧美气象部门的负责人曾经开了几次关于爆炸防雹的国际会议,但没有多久,这项工作就停顿了下来。1950年以来,由于受人工降水工作的影响,抑制冰雹的研究工作又逐渐多起来,使用的方法与过去没有多大差别,主要是在云中爆炸TNT炸药。爆炸防雹方法到1970年已经不用了。现在主要是用往云中播撒催化剂的方法抑制冰雹。往云里播撒催化剂抑制冰雹是云物理过程的人工变换。成功与否取决于对雹云结构的认识。雹云种类很多,雹云中的风场很复杂,而且风的垂直分量很大。对每种雹云必须掌握好播撒催化剂的时间和部位。因此对雹云进行分类是很必要的。雹云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超单体雹云和多单体雹云。  相似文献   

14.
范治源 《气象》1979,5(9):25-27
我国幅员广阔,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为了充分合理发掘自然生产力,保证农业全面发展,高产稳产,必须查清各地的农业自然条件,按照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客观规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的合理配置进行区划。这是制定农业发展全面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是因地制宜指挥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16.
数值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作出具体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风、霜、能见度等和天气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预报.根据一定的数值模式由电子计算机输出计算出来的环流形势图,并不是完全的数值天气预报,而仅仅是预报全过程的一部分或是一个中间环节.如何把目前计算出的环流预报进行解释(Weather Interpretation)转换成各地的具体天气预报,或者是否有可能从电子计算机直接计算出具体天气的预报.这是数值天气预报极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目前世界数值天气预报的状况来看,天气“解释”的问题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L.本特森是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天气预报研究小组主席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197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召开了一次关于“大尺度数值预报成果的解释和使用”问题的专家讨论会,L.本特森为讨论会文集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天气解释的问题》(Introdu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weather interpretation)的短文作为序言,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和江西省气象局的技术补充规定,是编发重要天气报的准则。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值班员在编报时,对其中某些规定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多报、漏报和错报现象。现就本站出现过的一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归纳如下:(1)瞬时大风(911fxfx、915dd):在日常观测中,当自动气象站监控常规数据栏出现大风报警信息,如极大瞬时风速≥17.0 m/s时,就应编发重要天气报;若极大瞬时风速≥20.0 m/s时,应再续发1次。此时有3个方面容易产生偏差:一是当过去6 h曾出现≥17.0 m/s的极大瞬时风速,且其风速超过本次报中的风速时,必…  相似文献   

18.
王炳忠 《气象》1984,10(8):40-42
1981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第八届会议上,通过了有关日照定义的建议。从此,日照就与太阳直接辐射联系起来了。由于现有的日照计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新定义确立以前研制出来的,所以除康培斯托克日照计尚可保留外,其余各种将因不符合新的规定而被逐步淘汰,其中包括我国广泛使用的乔唐日照计。 目前,各有关部门正抓紧新日照计的设计和研制。在此过程中,以光电池做为感应器件的日照计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普遍重视。国外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用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做感应器件自有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77,3(5):18-18
本刊1977年第1期上刊登了《一种气压速加法》一文后,读者金展同志和湖南钱粮湖农场气象站等,先后来信对该文提出意见和补充,我们认为该法确有不足之处,在文字叙述上也不够确切。现对气压速加问题作以下补充说明。 该文所述的速加法,其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对于10个加数的气压值计算而言,其适用范围只在其和为9900.0—10099.9毫巴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不适  相似文献   

20.
于治信 《气象》1982,8(1):42-44
大气压力是气象基本要素之一。自1643年发明水银气压表以来,测压精度已有明显的提高。水银气压表已成为气象部门测压的主要仪器。 但是随着水银气压表的广泛应用,如何防止水银污染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我国普遍使用的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槽部水银面的“氧化层”形成过速,往往又给观测人员带来很大不便。若清洗过勤,又容易扩大污染。 如何能做到既能保证所要求的测压精度,而又缩小污染范围,也使观测人员观测方便呢?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