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宋元时期拓展海疆、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清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妈祖信俗从福建莆田的湄洲岛走向世界,以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象征。妈祖信仰以湄洲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拓展,"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也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最便捷、最广泛的文化交流纽带。  相似文献   

2.
福康安征台与妈祖信仰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将福康安是乾隆帝的宠臣,也是平定台湾林爽文事件的功臣。福康安因征台和渡海需要而推崇和传播妈祖信仰,不但倡建有三座妈祖庙,而且留有题匾、碑记等。一方面他想证明清廷得到了妈祖神助,另一方面也想表明清廷认同妈祖信仰,这对抚慰台湾同胞心灵和强化妈祖信众的国家认同意识都起积极作用,而在北京创建的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京城的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传入、扎根和盛行的历史变迁,从雷州半岛丰富的相关碑刻资料,进一步证实了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变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明代以后,向妈祖宫庙献匾这一妈祖信仰形式渐趋流行。清代台湾妈祖宫庙题匾更是盛极一时,其中反映的妈祖助战功能,独具特色。清代前期反映的是帮助清廷统一和稳定台湾;中后期反映的是帮助台湾地方官府剿寇和平定民变;另外,还反映妈祖能帮助清军顺利渡海和抗击外国侵略者。了解妈祖助战功能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海神妈祖的多元职司,加深对妈祖文化内涵及清廷褒扬妈祖原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古代,雷州半岛信仰的海神主要有伏波将军和妈祖,尤其是元代以后,妈祖影响超过伏波,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妈祖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青睐,2)雷州半岛的汉人多为福建移民,3)雷州半岛少数民族的外迁。  相似文献   

6.
海洋文化行为是人类在海洋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海洋物质财产文化和精神财富文化时的动作。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海洋文化行为进行分类。并以海洋妈祖信仰和伏季休渔制度为例,剖析其后所隐含的社会学本质。不同阶层海洋文化行为的具体差异,是客观社会分层结构在相关社会领域的后果和影响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海神国家祭祀是随着我国沿海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的。中国的国家祭祀有着悠远的历史,在其影响下的民间祭祀历史同样长久。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唐之前的海神祭祀主要是以海为神;唐之后的海神祭祀则以岳镇海渎中祀为主要形式;宋朝,国家对民间信仰开放宽容,妈祖海神因其灵验不断被封赐,最终上升为国家信仰。在我国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家海神祭祀的主体和对象以及等级的变化都与当时的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涉海能力和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妈祖褒封史实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挖掘宋代相关文献,纠正清代以来妈祖志书沿袭的褒封记载讹误。重点考述“顺济”赐额时间应为宋宣和五年,“灵惠”首个封号应缘于姜特立征海寇之役;另外,对存在实据的妈祖早期其他七个封号,亦皆予以查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挖掘宋代相关文献,纠正清代以来妈祖志书沿袭的褒封记载讹误。重点考述“顺济”赐额时间应为宋宣和五年,“灵惠”首个封号应缘于姜特立征海寇之役;另外,对存在实据的妈祖早期其他七个封号,亦皆予以查证。  相似文献   

10.
绘画是妈祖文化载体中常见的一种美术形式。以搜集的元明时代水陆画中的海神天妃像3幅、安济夫人像1幅以及明代《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像》1幅,4种明刻古籍天妃版画插图为例,重点考述这些画像的来历、类别、意义和特色,认为海神天妃"圣母"之称元代已有,天妃画像元明时代屡有新作,并非中断至清代乾隆朝才出现。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有儒家"兼济"与"独善"的思想,但其中更多的是渗透着道家的"避世"和"全生"思想,其人生道路是从"兼济"到"谋食"再到"归隐"。既然在乱世中"兼济"无成,只能求生,包括避祸与谋食。避祸是既避"人间刑戮",也避"天刑"。而当谋食与人格发生冲突时,只能是归隐。陶渊明在归隐中借助诗与酒"顺物"游心",从另一意义上成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神怪小说起源于古代人们的鬼神信仰,鬼神信仰源至远古人类认识世界的神秘感觉和对鬼神的敬畏心理。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以及两教的自神其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鬼神信仰。神怪小说从宣扬神秘到利用人们心理的神秘感自觉的虚构创作,神怪小说借神怪故事更多地表现了现实世界的情感。从神怪小说发展的历史看,作品的宗教感不断弱化,神秘感则得到不断强化,即使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作品也不例外。神秘感的强化说明了作家的创作更多关注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是文学走向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思想浩瀚如烟海,其中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为儒道两家学说。在历史的发展中,儒道两家逐渐形成了互补的文化机制,且这种互补的文化机制对传统服饰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哲学高度探索儒道思想对传统服饰的影响,以期对传统服饰达到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历史典籍的梳理,发现中国的海神信仰具有漫长的历史及演变的内在规律性。其中明显表现在海神崇拜具有避难、求渔、求子等方面的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晚唐时期佛教发展状况以及对晚唐士子影响的视角,分析了《锦瑟》一诗体现诗人不彻底的佛学思想与人生回忆交融的思想主旨,并将同为修佛中人但思想境界却极为不同的王维与李商隐作比较,突出李商隐"情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当今大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或急功近利、肤浅、浮躁日益严重的现状,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远景性学习动机。远景性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挫折体验,知难而退;就业压力过大,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社会缺乏有效的信念引导;价值观物质化、功利化、眼前化等等。远近景学习动机刘大学生学习有着交织互补的作用,而远景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长久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也才能使学习本身具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旧约》是一部具有鲜明传记特征的文化文本,《新约》在继承《旧约》中耶和华一神教信仰的同时,也继承了《旧约》的传记性特征,在以人系事、人物塑造和历史感等方面表现出相应的传记性。因此,《新约》也是一部具有鲜明传记特征的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8.
在恐龙化石经受风化破坏过程中,温度和水是起作用的两大主要因素。为了深入探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机理,有效、科学、合理地保护恐龙化石,该文将恐龙化石及围岩作为岩体,运用岩体水力学研究中温度场与渗流场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温度和水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过程中的内在机制。通过建立温度场与渗流场数值模型,模拟温度场与渗流场在恐龙化石风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定性分析了温度与水相互作用对化石风化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9.
传统复杂网络话题传播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单个话题在网络中的传播,较少考虑多话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论文分析舆论传播过程中多个话题之间的竞争关系对话题传播的影响机制,建立基于复杂网络的多话题信息传播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实验及其结果分析表明,当引入个体信息环境影响因素后,一个话题的影响力大于舆论话题环境中其他话题的平均影响力,才会有较大概率影响到更多个体,否则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个体对于话题记忆能力的变化在不同网络中会产生不同影响,在随机网络和BA网络中,人们对于话题的记忆越深,其传播的影响范围越大,而在规则网络和小世界网络中,较小的记忆长度能够让话题传播影响力更大;同时,在具有社群结构的网络中,度大的节点并非会一定会更多的参与某一话题的传播,因为度大的节点有更大概率获得更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锦瑟》的主旨是千古之谜。道教、阴阳思想对诗人的影响和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认为:《锦瑟》不仅是李商隐悼念王氏的诗,更是诗人与王氏会魂的诗,正是源于结发夫妻间最真诚、最原始的世情感知,才促成诗人创作出这般辞意飘渺、意蕴丰厚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