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和当地施工技术水平,高层建筑软弱地基采用刚性桩和褥垫层处理,形成复合地基,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方法,施工难度小,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本文分析了刚性桩桩顶设置粒状材料褥垫层后的桩土变形协调原理,桩和桩间土共同承载荷载的受力机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和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的桩和褥垫层施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加拿大多伦多市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局部桩筏基础(PPRF)的设计及施工问题;探讨了设计PPRF的决定性因素;在保持PPRF设计的完整性前提下,提出了单位沉降量的准则,并用于筏板和桩的设计;计算了PPRF的滑移及转动;最后,采用有效方法对该工程采用的局部桩筏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PPRF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侧向土压力、分布不均的建筑荷载以及地基土的非均匀承载力,工程桩应主要布置在沉降较大的区域,即位于筏板基础承受高压力而土体承载力较低的西北部.探讨局部桩筏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为该类型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工挖孔桩只要配以简易的施工机具就可以将孔挖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硬土或岩层),使桩作为端承构件,不仅沉降量小,而且还能获得极大的单桩承载力.所以这种桩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由于人工挖孔桩的地下施工特性,且难以避开水源,遇水处理是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下面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工挖孔桩的特点、施工前的准备、挖孔工艺、钢筋笼制作、浇注砼及成桩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的阐述,说明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人工挖孔桩以其施工设备简单、质量有保证、对环境污染少和特有的大承载力优势得到许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认可,从而证明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确实值得推广,人工挖桩确实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武汉市某船厂一危房地基地固工程实例,介绍了锚杆静压桩的应用范围、工作机理和设计施工,总结出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的许多优点,籍此说明该技术用于地基加固、托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值得推广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新方法,以及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口径桩复合地基在局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小口径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方法,并通过采用该技术的工程实例,总结出小口径桩复合地基的诸多优点,藉此说明该方法用于局部软弱地基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同--运城高速公路某软基复合地基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山西大运高速公路某段软基处理为例,从挤密碎石桩的加固机理和破坏方式入手,通过对软基复合地基的原位测试结果分析,得出碎石桩不但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增加了桩间土的强度,减少了地基沉降,而且消除或减轻了地基的液化,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特别是为以后在高速公路修筑中的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针对抗滑桩常因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受荷段底面与嵌固段顶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将此段划为次受荷段,并推导了次受荷段桩后设计荷载大小计算公式和荷载分布公式,以及在弹性地基梁和悬臂梁模型下的适用于悬臂桩和锚索桩内力与挠度计算通用公式。以巴东县焦家湾移民安置点库岸防护工程预应力锚索桩为例,研究次受荷段对抗滑桩内力和挠度影响。结果表明:忽略次受荷段后土压力作用的传统计算方法会使桩身弯矩计算结果偏小,导致桩身配筋量不足,存在设计安全隐患。再以锚索排数、位置为控制变量,研究其对预应力锚索桩内力和挠度的影响,提出预应力锚索可有效地降低抗滑桩工程造价;增加预应力锚索的排数有利于调节抗滑桩内力分布,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将锚索设置为多排锚索。   相似文献   

9.
广东花都市新世纪大厦是一座29层的四星级宾馆,其场地素填土、第四系冲积层松散、基岩溶沟、溶槽发育,第四系孔隙水与基岩岩溶裂隙水通过导水天窗发生水力联系.大厦地基处理工程是项大型的复杂岩土工程,采用高压(30~38 MPa)旋喷双液分喷法处理后,对施工的2 653根桩进行了雷达扫描,检测结果桩身质量良好,桩体分布均匀;抽检291根桩的小应变检测亦表明,桩身完整,桩体密度、单桩与桩土复合地基的允许承载力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35个点的19次沉降观测,大厦基础9个月累计沉降0.965~0.892mm,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方和建设方对大厦地基加固工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桥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破坏机理,并获取在该地质条件下更为可靠的桩基计算参数,对秦巴山区软岩地基3根钻孔灌注试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软岩地基桥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呈陡降型,实测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500kN,桩的破坏方式为桩身材料强度破坏;淤泥质亚黏土地层中的碎石起到一定的骨架作用,增强了此地层桩极限侧阻力,发挥极限侧阻力所需的桩土(岩)相对位移为4~8mm;强风化砾岩表现为加工软化型,发挥极限侧阻力所需的桩土(岩)相对位移为3~8mm;中风化砂砾岩表现为明显的加工硬化型,所需的桩岩相对位移大,且桩极限侧阻力的特征点不明显;淤泥质亚黏土地层桩侧阻力占总荷载的60%~70%,随着桩顶荷载的逐步加大,该地层桩侧阻力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嵌岩段桩侧阻力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达到55%~65%,嵌岩段桩侧阻力沿桩深的分布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试桩为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约占桩顶荷载的20%左右,且未充分发挥,在上部结构允许的沉降范围内,适当增加桩端的沉降有利于端阻力的发挥;桩侧阻力先于端阻力发挥,建议单桩承载力设计时分别采用不同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