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从4个方面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进行论述:(1)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种类;(2)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多样性、产物的多样性;(3)红树林的生态功能;(4)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保护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东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沿海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种类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红树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资源遭受破坏的成因,并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南建省办特区后,在全面开发思想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却付出了很大的生态代价。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破坏,已使海南的生态环境笼罩着阴影,潜伏着生态危机。海洋生态环境退化,主要是两大海洋生态资源——红树林、珊瑚礁惨遭破坏。海南岛四周环海,大部分沿海海岸线,都生长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种类有29个品种,占全国红树林品种94%。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能挡风、御浪、固堤、护岸,被誉为“海岸卫士”,为保护海南岛不被海水侵蚀起着屏障作用。然而,浅海养殖业的盲目开发,使红树林大肆…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6—7月,采用对卫星影像图的分析和解译与实地样方、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红树植物种类及红树植物群系进行了调查,红树林保护区共有真红树植物11科24种,有半红树植物10科12种,常见的优势种类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角果木、秋茄、海莲和榄李等。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群落、红海榄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角果木群落、正红树群落、海莲群落、榄李群落、杯萼海桑群落。文章简介了海南省保护区红树林引种修复现状,指出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红树林资源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因此红树林得到了更多的保护,退塘还林、植树造林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5.
杨宗岱 《海洋科学》1993,17(3):17-18
1 中国红树林的种类及其分布 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是热带海岸独特的景观。红树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区域的高、中潮带,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高潮线附近具有水、陆两栖现象。在组成红树林的种类中不仅包括红树科植物,而且包括多种其他科的植物共同组成红树林群落。根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的红树植物已达24科30属82种,目前我国已发现16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省的沿海一带河口港湾的滩涂上。其中东北部东寨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迄今,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6月,对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鸟类、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管理现状调研,文章阐述了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受到的威胁,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湿地上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红树林在发展滩涂养殖和近海渔业,防止海岸侵蚀,防波护堤,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护基本库,净化环境,美化景观,解决海平面上升的生态危机,提取海洋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红树林物种组成、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南界为海南三亚(18°12′N),北界为福建福鼎(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28°25′N).中国红树林区系有红树植物20科26属37种.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是中国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地区.近50 年来,红树林面积先是锐减(1950年,48 266 hm2;1997年,14 877 hm2),2000年后略有回升(2002年,22 024.9 hm2;2008年,23 081.5 hm2).合理评估红树林湿地生态效价,完善红树林保护区制度,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红树林湿地保护网络系统,是中国红树林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我国红树林资源的历史变化,以及各地区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面积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等;归纳影响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过度养殖、海洋工程、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针对我国红树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红树林保护立法、环境综合整治管控、宣传教育、转产转业、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红树林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红树林资源现状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海岸潮涧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浪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为海洋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饵料等多方面的作用。 我国现有红树林面积14000公顷,红树植物种类37种,其中真红树26种,半红树11种,  相似文献   

11.
(一)如果说水灾是我国内陆省份最人的自然灾害的话,那么对我国的东南沿海破坏性最大、经济损失最惨重的天灾要数台风暴潮了。台风移近海岸时可增高海潮和引发巨浪,冲跨沿岸海堤、淹没农田、掀翻渔船、摧毁村庄和生产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多发季节,也是海岸红树林减灾作用最显著的时候。实践一再证明,红树林是海洋安全、沿岸居民安居的守护神。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生长的特殊森林。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的沿海。红树林枝于繁茂,根系发达五盘根错节…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而且是人类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在提供木材、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红树林资源的工业利用包括在建材和工艺材料、化工原料、燃料等方面对红树植物的直接利用。 一、建材和工艺材料 在红树林资源丰富的热带海岸,渔民的住房几乎都以红树植物为建筑材料,在泰国甚至有些村庄全部建在红树林里面,靠小木船与外  相似文献   

13.
李宝华 《海岸工程》2001,20(2):57-63
分述山东省海岸带木兰科各属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开花结果日期、分布及用途。为保护和发展该地区木兰科植物资源 ,满足沿海各地园林、医药等部门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沿海地区的木兰属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述了山东省沿海地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及用途。为保护和发展该地区木兰属植物资源,满足沿海各地医药等部门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植物。红树林生态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具有高光合、高呼吸、高归还率的三高特点,为热带河口海湾生态系重要的第一生产量的贡献者,有着极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树林的利用价值很高,它可以作  相似文献   

16.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红树林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它包括红树林生态系及相关的土壤、海水、底栖动物、鸟类和红树植物。我国现有红树植物37种,自然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面积14 000公顷。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不合理开发对红树林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造成面积锐减,资源濒危,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建立了12个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约50%的红树林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部沿海红树林保护和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部沿海生长着一类称之为红树林的植物,它作为与珊瑚礁齐名的海洋生态系统,与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海洋开发正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它的生存已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对红树林的保护与管理,笔者认为,应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看待,宜采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去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海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分述青岛市沿海地区商陆科、商陆属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分布状况、用途及栽培方法。为保护和发展该地区商陆属植物资源,满足沿海各地医药、园林等部门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大风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长在潮间带的红树植物在河口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本地种桐花树胚胎浸泡下沉实验与北部湾南流江和大风江河口段水体盐度、沿线潮间带植物群落结构与地貌分析,探讨红树林在河口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表明:南流江河口和大风江河口红树林自海向陆基本展现“红树林纯林(桐花树、秋茄、无瓣海桑种类混生)→红树植物与半红树植物(黄槿、苦朗等)混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与非红树植物混生→红树植物镶嵌→稀疏红树林小苗”的分布格局,但大风江河口向陆界限主要以红树、红树幼苗及半红树混生为主。此外,红树被浸淹时长是控制河口红树空间分布结构的主要因素。潮水上溯时长影响红树向陆生长的极限位置,宜林滩地是红树发育生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