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总体环境,从中提取出诱发水库地震的八项地质判别标志。同时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一般性和特征性两类地质判别标志,前者在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中均可出现,后者一般是水库地震中所特有的标志,是判断发生水库地震的王要地质判据,故在水库选址、最低限度在大坝选址时,要避开具有明显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标志地段。  相似文献   

2.
以咸阳某工程场地为例,首先阐述了场地的地震地质条件,然后在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场地土层进行一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研究方向地质灾害是指原生地质作用、次生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下,与城市有关的地震、活断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洪水淹没、冻融、地下水源枯竭、地下水污染、地方病等问题。其研究对象为:地下工程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填、道路冻害、水库防渗堵漏等均为地质学研究的丰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工具,对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开展研究,可以为地下水污染场地管理提供依据。我国目前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忽略了场地内部污染差异性,且对受体敏感性不太关注。为此,采用场地风险评估概念模型,重点关注场地实际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周边多种受体的敏感性,评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从污染源负荷、包气带防污性、含水层脆弱性和受体敏感性4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了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指标并确定了权重,构建了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风险划分为低、中、较高、高风险4个等级。以河南某六价铬场地为例,应用构建的风险评价体系,获取了场地的空间风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铬渣堆和掩埋铬渣处的东南部风险最高,污染风险主要来源于周边受体的潜在损失性及污染源负荷。敏感度分析表明各指标理论权重与有效权重几乎一致,说明所构建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可行,可应用于其他特征污染物场地的污染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九江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适宜性评价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九江市5个候选垃圾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优选,通过场地评价影响因子定权重和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数学模型计算各候选场址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依次为场地5>场地1>场地2>场地3>场地4。可见场地5为5个候选场地中最佳适宜性垃圾填埋场场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选址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和定性分析过多的缺点,为九江市重建垃圾填埋场地选址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是以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为分析威海市艾山垃圾处理场选址适宜性,该文将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场地建设条件、社会环境影响等作为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对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埝沟铁矿床为我国已探明的大型铁矿床,正处于开采初期阶段,年产铁精矿71.33万t,服务年限37.5a。矿山运营期间产生了废石、尾砂、锅炉灰渣等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该文通过对废石、尾矿的伽玛能谱测量分析认为:废石和尾砂的放射性含量较低,开采、选冶过程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放射性危害。通过对废石、尾矿以及锅炉灰渣毒性浸出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认为废石、尾矿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其淋溶水不会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及土壤的污染;锅炉灰渣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其存储场应按照Ⅱ类场要求执行,其淋溶水也不会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及土壤的污染。该文对主要固体废弃物(废石和尾砂)的岩性组成、主要矿物特征和用途进行分析研究,参考以往矿山利用成果,提出了综合回收利用的具体方向,如用于建筑材料、路基填料、玻璃生产原料、研磨材料、陶瓷原料、水泥、石灰生产原料、土壤改良剂或肥料、化工原料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区位-配给模型理论为指导,以路网疏散距离最短、场地服务容纳量最大为目标,构建最优避难疏散模型,以解决中小学避难场地选址问题。本文从保障学生避难疏散场地的安全性和适宜性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环境制约因素模型,对地形坡度、断裂带、河流湖泊、易燃易爆站点、高层建筑物倒塌范围和文物古迹保护范围6大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了实际的避难需求和供给容量。为减少利用直线距离直接作为疏散道路产生的误差,本文通过对不受影响的路网信息进行网络分析,计算最短疏散道路,以获取实际的路网距离。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避难场地选址的优化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避难场地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国内外及三峡工程邻区的水库震例研究表明,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诱发地震环境条件。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环境和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库首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认为本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地点是九湾溪断裂和仙女山断裂北端,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为5.5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长沙市垃圾填埋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析分析法,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垃圾填埋场自身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经济条件、场地条件五大因素,对长沙市内现有5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未来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要介绍燕山水库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指出水库淹没及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基渗透变形及膨胀土体稳定问题是该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在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北岸 ,已发现多处建筑物开裂损坏的现象 ,随着建筑向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地段的发展 ,建筑物损坏有增大的趋势。本文对该区地层的分布特点及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述 ,以期引起建筑和工程设计部门对该区不良地质现象的重视 ,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某工程实例的分析,说明建筑物桩基形式的合理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设备、工艺的适应性,才能确保桩基工程质量并最终节约建筑成本.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海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亟待解决。以威海市环翠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规划、交通、水利规划、气象、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地质环境角度出发,选取5个层次共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网格法进行了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分析研究,划分出垃圾可填埋区、限制填埋区、禁止填埋区。并在限制填埋区和可填埋区,进一步优选出几个垃圾填埋场地的首选场址,可供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库诱发地震烈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球27个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资料,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衰减规律, 结果表明: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低震级时,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明显偏高,随着震级 升高,与构造地震烈度的差距逐渐减小;水库诱发地震还具有震源浅、衰减快、影响范围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砬沟银多金属矿化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大兴安岭有色金属资源勘查重点地区之一,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区域内同一成矿带上已发现多处有色金属矿床。通过对突泉县大砬沟银多金属矿化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物探异常等综合研究分析,详细了解该区的矿化特征,获得了较好的找矿信息,总结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并提出了成矿远景及找矿方向,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豫西金矿为国内外地质界所瞩目,金矿田构造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构造层控矿特征、控矿构造类型、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控矿构造发展阶段、成矿热液圈闭条件、矿液流向及导矿构造的研究等。其研究方法包括传统地质构造、地球物理、构造地球化学、航片遥感解译、数学地质和电算技术等方法。其发展趋势是矿田构造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手段将得到广泛应用,由单一矿床(田)构造研究发展到更大区域内构造体系的研究,构造控矿因素与其他控矿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控矿构造类型的研究将有所突破,基础地质构造研究将永远占主导地位,矿田构造研究的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地质学领域的10种中文核心期刊相关科技论文开展文献计量分析,着重分析了近五年来所刊载科技论文的发表量、基金资助、学科分布和关键词等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了近年来我国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基本信息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把握学科领域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