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目前城镇管理所采用的常规手工操作方式,其手段落后、信息加工处理速度慢且精度低、缺乏更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各城镇的相对独立和非标准性的管理模式、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难以及时更新大量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用生态城市管理模式的全新概念和用现代地理计算机科学手段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管理信息系统,这将对21世纪现代化的城镇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1988年与1998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域的TM卫星影像提取各城镇的实际建筑覆盖区面积等专题信息,并利用Arc/Info802建立珠江三角洲乡镇级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的空间扩展特性,并就企业、交通设施、人口、区域经济与行政体制等驱动因子进行了初步综合分析。研究表明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总体圈层格局相对稳定,核心增长与交通指向扩展非常显著,城镇建筑覆盖区增长总量与增长速率空间分布不一致,城镇扩展强度指数空间分布也显示出核心增长与交通轴向增长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等级规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 TM卫星影象提取出城镇实际建筑覆盖专题信息 ,以城镇建筑覆盖面积代替人口统计数据 ,对 2 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变动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城镇等级规模总体时空格局、各等级城镇数量与规模变动特征、各行政等级城镇规模变动特征、城镇等级规模总体变动态势。结果表明 ,1 988至 1 998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内外圈层空间格局较为稳定 ,核心城镇的地位有所下降 ,各等级规模的城镇均衡化趋势较为明显 ,按行政等级划分的城镇中镇级城镇增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成为城镇群地区跨越发展门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研究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一项全新、紧迫的科学问题。文章从空间视角切入,提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空间响应系数”,定量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不同产业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时空特征,探讨了城镇空间响应强度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内在关系。根据第二、第三产业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将珠三角各县(区)划分为一致响应型、偏R2(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空间响应系数)响应型和偏R3(第三产业发展的城镇空间响应系数)响应型。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集聚水平、区域政策和制度是影响珠三角城镇空间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工业化进程越快,城镇空间响应强度越强。在不同工业化阶段,要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措施,把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镇空间优化相结合,建立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贤强 《地理学报》2014,69(10):1592-1592
正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是中国6大超大城镇群之一,在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清时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奠基阶段,近30多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先后有不少学术成果问世,但同时也存着诸多不足之处,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以广州、佛山等个别大城市、大城镇研究为焦点,整体上对中小城镇尚缺乏充分的关注;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区域城镇体系研究、城镇外部形态研究、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尤其是区域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的互动关系研究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增长,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增长速度演变轨迹的考察,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动因分析,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纵向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2座核心城市区域地位动态变化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方法,运用空间数据库存贮、管理和操作各类与城镇土地定级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建立了一个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并结合益阳城区土地定级的实践,对城镇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与决策,而资源环境数据库体系,是科学管理的信息基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空间数据库体系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专题信息空间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库;以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反映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四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建立库体系的内模式,并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型和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模型为例,给出了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景观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曾辉  邵楠  郭庆华 《地理学报》1999,54(3):253-262
本文以1988年-1996年6个时段景观遥感类型图为主要信息源,利用信息熵法和空隙度指数法对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异质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开发区主要呈宏观异质性分布,果园,农田和林地呈微观异质性分布,城镇和水体的异质性分布特征均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沈阳都市圈的范围及城镇空间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广华 《地理科学》2016,36(11):1736-1742
科学界定都市圈范围是研究都市圈的基础,采用2014年沈阳市及周边市县镇乡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断裂点和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沈阳都市圈范围。用经济隶属度指标划分城镇体系。用分形理论分析沈阳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为:集聚维数、容量维数、信息维数和关系维数分别为1.430 1、1.294 1、1.473 5和0.393 8,说明沈阳都市圈城镇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较为显著,城镇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较好,城镇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形成了以沈阳市为中心呈凝聚态分布的都市圈城镇空间结构,城镇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作用较强。进而提出沈阳都市圈城镇空间分布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7年、2000年和2002年三个时间断面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测算。评估表明,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人居环境建设开始进入软环境主导时代,但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明显较差,同时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面临着区域产业整合带来的严峻挑战。最后,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番禺台地东缘第四纪堆积阶地、陆域钻孔及海域地震探测等一系列联合剖面,分析了抬升区、下沉区和海陆之间的沉积差异和控制因素,剖析了地动型和水动型海平面变化对三角洲形成演化的影响,厘清了各组断裂的活动及其对三角洲沉积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2组断裂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它们共轭联动,控制着珠江三角洲沉积的格局和水道的变迁,尤其是北东东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北部大陆架滨海断裂系的组成部分。相比而言,陆域断裂活动性较弱,以缓慢蠕动和断块的差异升降和掀斜为主,海域断裂活动性较强,滨海断裂带是危险性很高的活动大断裂。三角洲其他方向的断裂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根据珠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并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科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发了针对该区域一体化研究的模型分析系统。基于元数据库的数据集成与模型管理技术,能对不同数据源,不同数据类型与时空特性的多元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综合信息系统在区域产业布局,资源窨组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得到应用,将为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开泳  陈田 《地理学报》2008,63(8):820-82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单个城市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城市区域的竞争。 都市经济区是在国家战略需求的推动下应势而生的新概念, 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国土规划和 主体功能区划。准确把握都市经济区内部的地域构成有助于进行有效地加强区域管理和空间调控。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分析或以区县为单元的空间分析, 从功能空间的角度对都市经济区内部地域构成的研究较少, 更缺少准确科学的划分和判读方法。为了准确把握 区域空间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威胁, 规划者和政府官员需要探索判定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新方法。文章在总结当前几种主要的地域类型判读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运 用遥感和GIS 手段进行区域地域构成判别的思路, 并成功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内部地域构成的 空间分析。研究发现, 当前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镇化, 大都市的发展 无序蔓延, 存在的用地粗放、结构混杂、功能有待优化等问题, 工业区、居住区等用地的空 间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向心型分布和交通导向型分布特征, 同种地域类型的集聚性分布明显增强。通过从单要素和整体特征上认识和把握珠江三角洲地域构成与空间组织特征, 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空间管理和调控。还有助于深化区域地域构成的认识和空间结构的监测和分析, 也可作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依据, 为从区域尺度上制定空间政策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村镇土地利用快速非农化,其中以东莞、中山、佛山3市最为典型。论文以3市为案例,探讨2010年来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空间型态。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09—2015年间3市的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通过斑块密度、空间离散度、空间均匀度、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景观破碎度、缓冲区分析、Moran's I指数这8个指标,分析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特征。其次,分析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与交通道路的空间分布关系,比较并总结3市的村镇建成区空间类型。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空间类型的产业发展因素。研究发现,东莞村镇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破碎均匀分布型,佛山呈现团状离散型,中山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度碎化分散型;3市的产业发展能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不同的建成区空间型态。未来,基于产业经济作为村镇建成区空间特征变化的主因,珠三角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村镇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尤其是“世界加工厂”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生态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弹性生产模式等冲击了珠三角传统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倒闭,影响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复杂网络视角,利用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与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库,在...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企业迁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扩散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政策等方面分析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企业在迁移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和成本因素,以平衡企业迁移的利弊.在迁移过程中,企业与政府分别主导了两种不同的迁移路径,文中最后比较了这两种路径在信息、政策、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肇庆某景区游客数据为基础资料,从“核心-边缘”视角分析了地处珠三角西北边缘的肇庆旅游客流,冀期探究边缘地旅游客流规律,助力边缘地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结果表明:肇庆与广州等其它珠三角城市仍属于“核心-边缘”区域结构,该区域结构对肇庆旅游流分布、流量、流向产生直接影响;旅游流分布集中,空间上集中于广州一地,时间上集中于春秋两季;肇庆成为珠三角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从广州等中心区指向肇庆的单向旅游流;珠三角区内旅游流量大而稳定,区外旅游流集中于春季,且流量变化大。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想加快经济发展,恢复昔日雄风,必须要注意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8对关系:产业升级与产业扩充的关系;城市整合与自由竞争的关系;外资经济与内资经济的关系;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关系;扶持大型企业与培育中小型企业的关系;保持优势与再造优势的关系;白创品牌与贴牌生产的关系;珠三角与泛珠三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多运输方式,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交通需求的差异,从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交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长三角地区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交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同尺度及不同交通方式上表现不同,国内交通差异小于国际交通,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介于国内和国际交通之间;公路交通在城市群间的差异较小,水运、铁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在城市群间的差距均较大,但引致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铁路、航空和水运发展上的差距。各交通方式发展优势均不突出,且铁路发展明显滞后是引致珠三角交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改善珠三角地区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