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息在线     
我国将建立国土资源三大监管体系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着力构筑国土资源监管三大体系。一是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保护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利用遥感辅助调查技术,对全国104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累计监测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将近国土面积五分之一,取得了土地变化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方面的重要数据,为土  相似文献   

2.
耕地占补平衡监管系统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耕地保护监督主管部门的业务流程、已有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基于BPM的山东省耕地占补平衡监管系统建设任务和总体架构,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业务审批系统,结合3S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影像判读与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动态监管网络体系,提高了山东省新增耕地备案效率和质量,为数字赋能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近两年,广西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三条主线,突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保护与管理,认真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全面加强全区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广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的成效,针对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野瞭望     
<正>钦州:坚持"八字"方针保护耕地2009年,钦州市国土资源局钦北分局坚持"宣传、责任、开发、监管"并举的耕地保护八字方针,实现了耕地"占一补一"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一是以"宣传"促保护。加强宣传,提高土地使用者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贯彻"谁占用,谁补充"的精神,总结了山西省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工作成绩,取得了一定成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是党和国家赋予国土资源部门的基本职责"一场耕地保护的"全面战争"大事记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土资源部发布《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建立占补平衡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是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创新发展的一年,在服务全省经济建设方面,国土资源保障工作成绩显著.总结了在国土资源保障,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推动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产化管理和依法行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5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严格耕地保护的一项支撑性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部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土资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有关精神,实现"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的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了长效保护机制,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连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是国土资源保护水平明显提高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升。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076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211亿亩,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三区两线"范围内露天矿山实现关闭,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到70%。优势矿产保护明显加强,地质遗迹和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更加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I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内外有关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理论,设置了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监测指标,研究了监测样点的选取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结合WebGIS技术,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WebGIS的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以期为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可视化、便捷式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智慧自然资源监管是当前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遥感卫星动态监测、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的发展为智慧监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耕地保护执法监管平台为例,探索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在自然资源监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的工作效率,为相关决策提供智能化和科学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提升耕地资源价值是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文从耕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和价值提升的工程技术途径、管理与政策途径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工程技术亟需集成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与景观修复、重建工程技术;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管理方式亟需由单一功能管理向多功能管理转变;耕地资源价值需通过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及市场化途径加以显化,为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conflicts among food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 the “sticking point” of undeveloped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inte- grated indicators influenc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grad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based on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and to promote the monitoring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this region. Taking Bi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as a study case, the integrated indicators involve the productivity, protection, ac- cept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e integrated indicators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 and human preference in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In different agricultural zones, we emphasize different indicators, such as emphasizing productivity, stabilization and acceptability in low hilly and plain agricultural integrative zone (LHP-AIZ), protection, produ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 agro-forestry ecological zone (LMH-AEZ), and acceptability in plain outskirts integrative agricultural zone (PO-IAZ), respectively. The pronounced difference of classification and grad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gardless of inter-region or intra-region, is observed, with the reducible rank from PO-IAZ, LHP-AIZ to LMH-AEZ. Research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ets management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adequately presents the principal agent of farmer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rural land market. This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o obtain data of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遥感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增长与有限的土地资源量之间的矛盾 ,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土地资源在高强度的开发中发生快速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更加尖锐 ,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 ,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大面积粮食高产、稳产区。本文在利用遥感和 GIS技术对 1985~ 2 0 0 0年间全区土地资源进行动态分析 ,特别是在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定量分析基础上 ,结合区域土地资源的结构变化特点 ,深入研究其时空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 ,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动态平衡的措施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为区域农业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借助GIS技术和地学统计方法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区的划定以及监测样点的布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叠加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经济水平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分区,在不打破原有行政村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夏津县共划分出21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监测区面积分配比例,综合考虑自然质量等控制区、利用等值区、经济等值区、土地利用分区和监测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对理论监测样点布设位置及数量进行了修整,夏津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分区范围内共布设监测样点36个。研究结果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耕地监测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为省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实现信息可视化的系统。可视化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数据库数据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的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该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视化监管系统的开发环境、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该文总结了淄川区国土资源分局以保护耕地、科学规划、合理用地为指导思想,促进城乡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加强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加大巡查执法检查力度等一系列工作。分析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支持,用足用活各项现行政策,加大对旧村土地整理的探索实践,结合村庄和集镇用地规划,抓好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积极探索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动态巡查等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县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未利用地总量大、比重高,开发利用时间短,分布不平衡。合理开发未利用地资源,对于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维护耕地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垦利县未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就如何做好未利用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同时配合栖霞市争创山东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栖霞市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积极适应新常态,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内涵挖潜式路子,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力保证了栖霞市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