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地勘行业新格局与矿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是我国地质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组成部分。从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开始,地勘队伍逐步属地化和企业化,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制运行,矿业权制度初步建立,矿业市场已具雏形,矿产勘查风险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形成了目前的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①地质勘查市场将进一步回暖。预期地勘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回升,地勘业收入、工程勘察与施工、矿业权转让收入等将保持上升势头,尤其是地勘单位预期矿业开发将迅速反转,平均增长达到32%;  相似文献   

3.
矿权的生产与经营--论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权及矿权市场的建立,为地勘行业的找矿成果进入市场搭建了平台,矿权的生产与经营是国有地勘单位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商业性地质工作是地勘单位获取利润的重点,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局为单元,以效益为目的,地勘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低迷对地勘行业在矿业市场等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但也同时存在某些积极因素。面对危机,地勘单位应在工作方向、工作手段、机制体制等方面进一步转变。把握维护矿权和低成本获得矿权,规范净化地勘市场,促进管理、储备人才、积蓄力量,拓宽地勘业领域发展延伸产业,与大的矿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利益共同体及抓住“走出去”的艮好时机。地勘单位“走出去”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要切实掌握资源情况、切实掌握投资的软环境、需要配套的适应国际环境的人才、要有好的机制和体制、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和长期打算,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构造起“政府支撑、企业动作”的“走出去”新机制、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杨文智 《河南地质》1999,17(4):241-247
21世纪初期河南地勘工作的方向与任务要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行资源,环境勘查并重,战略计划必须站在世界统一的矿业市场的高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地勘工作管理体制的变化,为河南可持续发展服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应有全新的地学理论作指导,还须配以我省地勘技术全面现代化、在地勘工作安排中,要结合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统筹安排,努力做好资源勘查、环境地质勘查、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科研  相似文献   

6.
地勘单位矿业权取得及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权是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的基础,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矿业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以来,地勘单位前期取得了一些矿业权,有的也实现了转让,但总体上矿业权取得及流转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地勘单位如何获得矿业权以及使矿业权更有效地流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矿业权的属性及矿业权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地勘单位在矿业权方面存在着获取优势不复存在、收益分配关系不明确、缺少与其相法律法规及政策、流转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实施矿业权鼓励性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立公 《江苏地质》1999,23(3):184-188
进入市场经济,地勘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地勘行业自身优势,走兴办矿业经济之路,应抓住当前的机遇,开发市场紧销矿产品,要用好矿权,采用多种模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减少投资风险,争取最高效益,同时要十分重视整理和利用积累的地质资料,为兴办矿业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艳玉 《广西地质》2010,(10):50-52
地质勘查统计工作是对地质勘查事业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监测、指导地质勘查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地勘产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勘单位已经实现了属地化,并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方向转变,地勘单位经营思想、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的商业性地勘工作主要特点,对我国今后开发商业性地勘地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就冶金地质队伍如何更好地适应今后商业性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日,河南地勘二院将40万元奖金发放到找矿有功项目负责人手中,重奖找矿有功人员。2008年,河南地勘二院共开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科技攻关、内蒙矿调、省级两权价款、商业性和白有资金地质勘查项目40余个。通过地质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公益性事业与商业性(经营性)活动分开,是国土资源行业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深化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地质勘查市场,扩大服务领域,为商业性(经营性)地质工作营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使之逐步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这是国家确定的地勘队伍企业化改革的总方针。为此,分析煤炭地质单位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使商业性地质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1关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界定商业性(或经营性)地质工作是与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应的。公益性地质工…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2010,(3):38-38
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 2010年3月12日下午,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领导小组举行第二次会议,听取基金运行3年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修改完善基金运行机制及有关问题。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领导小组组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并讲话,强调要抓住国家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有力时机,充分发挥中央地勘基金连接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桥梁纽带作用,快速推动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近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进一步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开放,民营资本甚至国外资本参与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力度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为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在勘查目的、勘查周期、勘查阶段划分以及施工安排上,与我们以往的计划性勘查项目有了明显的不同。笔者根据近年的工作实际,就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特点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同其他地质勘查工作一样,都必须按地质规律开展工作,但就具体工作而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又有…  相似文献   

15.
薛沈荣 《吉林地质》2005,24(4):135-136
地质档案资料是指地勘行业多年来的工作积累下来的大量的地质勘察和开发的档案资料.建国后,地勘单位在国家的大量投资下,在地质勘查和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地质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有着丰富的信息和重要的潜在价值.如何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地勘行业地质档案资料是发展地勘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属地化后,地勘行业地质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一定会在为我局和地方经济服务上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矿产勘查成果商品化是我国地勘工作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尚未得到成功的解决.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参照市场经济国家矿权制度,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推进地勘工作的改革.矿产勘查成果与商品化矿产勘查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产品,只有依法取得产权认证后,才能进入市场并受到法律保护.就象技术发明要取得专利权、文化创作要取得著作权一样.由于矿产勘查成果必须依附于所查明的矿产资源,所认证的知识产权要和某一矿业项目的开发经营权联系起来,否则地勘成果产权就变得毫无实际经济意义的东西.西方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地勘成果的产权和所经营的矿产资源的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受金融危机和矿业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全球矿业经济正处于“一松一紧、震荡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矿产勘查投资紧缩,社会投资矿产勘查更加谨慎,矿业形势严峻。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地勘业的改革和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如何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正是地勘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不二命题。机遇与挑战共存,一是国家政策面的支持,二是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然强劲.三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再者就是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地勘单位应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会,除了创新地质工作体系.改善外部环境,加强自身建设外,还要善于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发挥人才优势,把地质勘查主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李晓荣  肖勇 《中国地质》1998,(10):15-18
地勘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体运行。国家只保留一支精干的精兵加现代化的队伍,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综合性地质工作,基本上仍是事业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引导和培育矿业权市场,近年来山东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受理,审批11项探矿权转让项目,探矿权的依法转让不仅为地勘单位盘活了矿业权资产,营造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市场环境,而且激活了“谁投资,谁受益”的经营机制,为地勘业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勘单位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使地质勘查工作真正进入市场并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本文就地勘单位成立内部银行的必要性,它的运行机制和业务内容,阐明内部银行对发展地勘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