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由中国地震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和河南省地震局等单位其同发起召开“纪念张衡暨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7日至9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与会代表怀着敬仰的心情,缅怀和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张衡的丰功伟绩。地学界知名人士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丁国瑜、郭增建、闵子群、时振梁、李裕澈、孙国学等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2月18日至22日在武汉召开了“重力学术讨论会”。由于中国地震学会和武汉地震所的积极筹备,广大地震工作者的热情支持,会议圆满结束。来自地震战线20个单位的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文章摘要48篇,会上宣读了32篇,包括流动重力观测研究、固体潮观测研究、计算机处理、震例总结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988年6月24—28日,分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十几个学科和专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历史地震研究的有志之士100余人聚首山西繁峙砂河镇,正式宣告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成立,并举行了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是由山西、辽宁、四川、河南、上海五个省市的地震局发起、筹备的,得到全国许多地方的有关组织、人士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在研究会成立的大会上,推举了研究会的顾问(21名)、理事(除暂缺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地震观测技术学术讨论会”。专委会委员和来自全国二十几个单位的数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奕麟主持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自专委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这种较大型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和检阅近几年来在地震观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会议共收到了30余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其内容包括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重力等领域在观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16日至21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活动图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共96人.会议共收到120余篇学术论文.经会议组织委员会审定收入论文摘要汇编的有106篇.在大会上宣读71篇,其中包括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0月15—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暨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鸿基国际旅行社协办,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挂靠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给予了很大关注,对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四川省地震局王力副局长到会祝贺,监测处杜斌副处长、监测中心杨贤和副主任出席了会议;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发展处杨林章处长参加会议,和与会代表一起进行研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防灾科技…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召开《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代表90余名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70余篇论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做了书面发言。与会代表就地震成因方面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生动的报告和热烈地讨论。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学术讨论会于九月廿一日至廿七日在兰州举行。出席会议的120名代表中有多次深入震区进行现场考察的科技人员,有数年如一日坚持在平凡岗位上的台站观测人员,有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创新的仪器研制人员,有坚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地震小区划学术讨论会于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水电、铁道、交通、化工、冶金、机械、地震、高等院校等科研、工程、和教学单位的地震工程科技工作者八十余人。会议交流了论文报告五十余篇。内容涉及到地震烈度区划,烈度异常、震害予测,场地与土质条件的影响,沙土液化以及地面运动分析与实验研究等方面。并结合我国多次大地震的震害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09,(5):48-48
作为与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最密切的学科之一,经过“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地下流体台网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遇到技术上的极大挑战。为了使本学科能够全面科学地不断发展,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就当前学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为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拟召开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欢迎各界同仁积极参加,探讨学术思想,交流科研成果,共商流体学科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和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山西省地  相似文献   

12.
1990年8月29日至9月7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在长春集结,应吉林省地震局邀请,举行了历史地震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吉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继泰主持,来自云南、四川、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省地震部门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历史地震研究者共5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顾问谢毓寿先生专程到会,并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历史地震目录》编辑组的闵子群、孟宪东、吴戈、刘昌森、江在雄、朱书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暨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于9月11日至23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国瑜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地震学报》1983,5(4):498-498
全国地震活动异常与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22至24日在福州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福建省地震局联合筹备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5人.大会共宣读论文30篇,其内容涉及地震资料的分析方法、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判别以及有关基础理论和模拟实验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多年来在预报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举行首届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30—31日在日本鸟取县鸟取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2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名地震学家。这些地震学家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菲律宾,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2月23日至24日,自贡市成立地震协会,并举行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自贡市专群地震科技人员和有关单位代表65人。会议就寿保场断裂带和铁山断层的地震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和地震预报、防震抗震等进行了讨论。会议收到各种地震学术论文十多篇,其中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在苏州联合召开地震综合预报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交流学术论文,宣读了有关震例总结、专题研究、地震前兆模式、模拟实验、以及综合预报方法等方面的论文,共33篇,集中地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综合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第二阶段就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现状、思路、今后的方向、途径、方法和课题等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指出,地  相似文献   

18.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在昆明成立。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共32人,其中,闵子群任主任委员,晏凤桐、时振梁、李裕彻任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挂靠云南省地震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及代表共5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发来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地震局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贵州贵阳市联合举办了“历史地震与地震预报论坛——2013贵阳学术交流会议”。来自中国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各省、市地震局等3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