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的中生界和古新统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目的层主要为下第三系。西部坳陷带虽然第三系厚度薄,但中生界和古新统厚度大,分布广,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圈、运、保条件,可能成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邻区盆地演化特征和区域地质条件入手,以盆地西部坳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相邻地区对比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台西盆地西部坳陷构造演化和地层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部坳陷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中、新生界共发育3套烃源岩,存在4套储盖组合;构造演化主要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和储盖组合的形成;西部坳陷由2个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组成,西部缓坡带是不同类型圈闭的集中发育区,为油气运移、聚集及成藏的有利场所,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李斐  张彪 《海洋地质前沿》2020,36(12):49-55
西非海岸盆地盐下裂谷随着近年来油气新发现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区域地震资料,对盐下裂谷构造层系开展解释,并对裂谷构造特征开展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西非盐下盆地具有早期裂陷、晚期坳陷的构造特征。平面上具有内裂谷带—中央隆起带—外裂谷带东西向隆坳相间的一级构造格局,在外裂谷带又识别出了一系列凸起和凹陷二级构造单元。裂谷隆坳格局受断层控制,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平面特征。裂谷期构造特征指示出西非陆内裂谷作用发生具有北早南晚、持续时间北长南短板块构造意义。同时裂谷演化过程中衍生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资源分布及资源潜力与其深部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尤其是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类型及成盆机制等存在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及成因联系,亦是目前油气及水合物地质勘探研究调查部门和学术界重点关注领域。基于海洋地质调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油气勘探开发成果,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深部岩石圈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借鉴陆缘伸展地壳拆离薄化新模式的理念,阐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特征与深水盆地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进而揭示了深水盆地成因及其与深水油气及水合物成藏等的成因联系及资源效应;预测陆坡-洋陆过渡带深水及超深水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优于陆架浅水盆地,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与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惟一没有形成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勘探潜力最好的一个区域,该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已取得的勘探成果和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东部坳陷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白垩统生、储、盖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V.  E.  Khain  I.  D.  Polyakova  万玲 《海洋地质》2006,(4):1-12,58
考虑了世界大洋含油气盆地扩张到陆架和陆坡脚,在超深水盆地中已经发现了大量包括石油的烃类资源,这些盆地限于被动大陆边缘,具有相同的形成机制,优选出那些堆积在有利的裂谷和深水扇条件下的源岩和储层,描述了油气(这里指石油)的生成和聚集。膏盐化在圈闭形成和烃类运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全球经验表明俄罗斯北部、东部和南部陆架以及陆坡和坡脚有巨大的石油潜力。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处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较复杂。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具有下断上拗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造成了盆地凹陷构造展布格局,以及地层、层序系统与沉积体系发育,有效烃源岩类型及其分布,储、盖层发育及其展布特征,油气运移输导特征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结合该区油气勘探实践,笔者总结出环崖南凹陷有利油气聚集带、宝岛凹陷北坡有利油气聚集带、2号断裂带有利油气聚集带、南部隆起(低凸起区)有利油气聚集带四大有利油气聚集区,且根据这些有利油气勘探区带油气地质特征,重点对主要烃源岩、储盖组合类型、油气输导条件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不同油气聚集带的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及油气资源预测评价等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非陆缘盐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剖析了其形成演化机制与控制因素。西非陆缘盐上地层滑脱形成典型的薄皮构造,前缘发育挤压变形,后缘发育拉张变形,两者之间为过渡变形。拉张区发育白垩系盐筏、前盐筏、新近系盐筏等盐构造;过渡变形区以发育各种底辟构造为特征;挤压变形区主要发育侵位盐席构造。重力滑脱作用是被动陆缘盐构造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驱动机制,重力扩展作用在大陆边缘成熟阶段作用明显,在陆缘演化早期并不突出。陆缘构造活动控制盐构造的形成,差异沉积负载作用影响着盐上地层滑移特征,而盐下底形对盐岩流动、盐上地层滑移速率及相关断裂体系的产生与沉积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依据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将济阳坳陷陡坡带分为板式、铲式、断阶式、坡坪式4种类型。断阶式和坡坪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型多,成藏条件优越,各类油气藏发育完全,在纵向上组成较完整的油气藏序列。板式和铲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其次为扇三角洲,油气藏类型单一,在纵向上油气藏序列发育也不完整。此外,板式陡坡带由于断裂不发育,沉积相带窄,油气相对贫瘠。油气在断阶式中最为富集,其次为坡坪式和板式,铲式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1.
潮汕坳陷是以中生界为目标的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其地层时代、产状、岩性以及构造特征等都与珠江口盆地其他坳陷差别很大。鉴于该坳陷内尚无探井,该文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参数,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对该坳陷沉积充填史、温压场演化史和有机质演化史进行了正演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坳陷内中生界白垩系经历的二次成烃作用提供了主要烃源,而且由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形成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因此该含油气系统生储盖的时空配置有利于在晚白垩世地层中形成自生自储或下生上储的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油气藏,应作为该坳陷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2.
位于巴西东岸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桑托斯盆地是我国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通过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叠合盆地演化原理以及南大西洋演化历程,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阶段,对应克拉通、裂谷、坳陷、被动大陆边缘4类原型盆地.原型盆地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桑托斯盆地形成超大型的含油气系...  相似文献   

13.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在(1)郯庐断裂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2)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3)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大西洋的形成与演化,划分了贝宁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厘定了裂陷期盆地的边界,分析了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明确了盆地构造样式。贝宁盆地经历裂陷期、漂移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发育盐岩。受早白垩世裂陷期盆地东、西部应力差异控制,盆地形成了东部拉张构造区和西部走滑构造区,盆地裂谷分布具有“东宽西窄”的特征。东部拉张构造区发育近东西向断裂体系,主要为拉张作用形成的铲式正断层,西部走滑作用区发育NE—SW向走滑断裂体系,发育陡直的走滑断裂,主要为走滑作用形成的走滑断层。受早白垩世东、西部应力差异和晚白垩世构造反转、新生代重力滑脱作用的控制,盆地发育拉张、扭张、挤压、重力滑脱4类构造样式,丰富的构造样式为盆地构造圈闭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盆地变换构造分析及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是指裂谷盆地中为保持区域伸展应变守恒而形成的伸展变形构造的调节体系,包括调节构造与传递构造两类,它在裂谷盆地发展过程中对伸展构造的分段(如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盆地的变换构造类型以调节构造为主。传递构造不多见,简述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变换构造类型和构造样工,并分析了变换构造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及与油气的关系。对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变换构造的分析,将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表现在①郯庐断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②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渤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③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 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调研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有利勘探方向,旨在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深水盆地发育在非典型边缘海大陆边缘,其石油地质条件具有特殊性,油气分布特征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其中,南海北部深水的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以构造圈闭型油气藏为主;南海中南部深水的曾母盆地南部和文莱-沙巴盆地,主要为构造圈闭型油气藏,曾母盆地北部以岩性油气藏(生物礁滩型油气藏)为主,万安盆地主要为构造圈闭型和基岩潜山型油气藏。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和中南部深水盆地的烃源岩、储盖和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表明,南海深水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南海深水的有利勘探方向为:①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中央峡谷、陵南斜坡带,松南-宝岛凹陷的反转构造带,宝岛凹陷北坡海底扇,长昌凹陷的环A洼圈闭带(海底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主洼深水扇、主洼两翼、西南断阶带,荔湾凹陷的深水扇。②南海中南部深水盆地的文莱-沙巴、曾母和万安盆地。  相似文献   

18.
流体势是地下流体所有能的综合表现,不同的流体(如油、气、水)在各自势场的作用下,按各自的势场分布规律运动.针对钻井资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以较易获取的地震层速度建立一套计算北黄海地下流体势的数据模型,并以此对其进行实例分析,确定了地下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和盆地流体系统构成,以提高对油气运聚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为钻...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7年以来,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勘探及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连续获得重大突破。近10年来,中海油在深水油气勘探领域陆续获得重大突破和发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南部白云凹陷及周缘区和琼东南盆地西南部乐东—陵水凹陷及周缘区,已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近10亿吨油  相似文献   

20.
以多道反射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开展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地层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地层在坳陷内保存较完整,厚度较稳定,斜坡部位变形微弱,连续性好,坳陷沉积中心变形强烈,小断层发育、密集,连续性较差,各层组厚度变化不大,可在全坳陷追踪对比。泰州组为良好的烃源岩,赤山组下部和浦口组为良好的储集层,泰州组和赤山组上部构成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内部及上、下地层之间形成了多类型的油气生-储-盖组合关系。断裂构造发育的凹陷深部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采用三维地震资料进一步开展本项研究工作对南黄海前新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