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烟台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未建污水处理厂,使污水直接近海排放,芝罘湾,套子湾、已成为市区的污水集纳区;港区、海滨浴场、海水养殖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这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  相似文献   

2.
一项旨在实现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大高外经济格局,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目标的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合理利用大海洋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处置城市污水,是一种可行方法。烟台市临近大海,城市污水实行排海处置由来已久。但随着烟台市区工业蓬勃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排入芝罘湾、套子湾内,超  相似文献   

3.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4.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排污混合区范围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_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5.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烟台排污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和污染物输运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烟台市城市污水排放海域的自然环境进行的综合调查和条件分析,以及对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和输运路径研究,找出物理自净能力比较强的水交换区,选定其为最佳排污口,并对烟台市城市污水排海方案进行部分论证,认为排海方案可取、排海工程可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海岛调查的基础上,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崆峒岛群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价值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岛群距市区近而位于污染区以外,交通方便,又是一个旅游胜地,因此它应该是烟台市重点开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近岸海域面积约984万亩,海洋产业是发展烟台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排放于海域内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根据烟台海洋管区监测,烟台市北部近岸海域的有机污染呈加重趋势,其中无机磷含量已由1993年的第三位,上升为现在海域内最主要污染物,1996年无机磷在海域内的测值为0.032毫克/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海岛调查的基础上,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崆峒岛群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价值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岛群距市区近而位于污染区以外,交通方便,又是一个旅游胜地,因此它应该是烟台市重点开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金山污水排海对纳污海域水质影响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上海市金山区水域无污水排放、放流管深海正常排放、岸边紧急排放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4种不同排放方式对纳污海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山邻近海域的水动力条件下,上述4种排放方式中,岸边紧急排放对近岸海域的污染最严重。在事故排放这一最不利工况时,金山排海工程所选定的排放口,紧急排放对纳污海域环境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不会影响到小金山岛等敏感水域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海洋大省,沿海港口开发已成为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大战略,港口开发中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亦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采用MIKE21软件,在乐清湾已知测点潮流、潮位、水质化学需氧量本底浓度以及大麦屿港区规划污水排放口、化学需氧量排放源强、环境目标值等基础资料的前提下,进行潮流场模拟,采用污染物扩散水质模式预测台州港大麦屿港区规划污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对乐清湾海域环境的影响,并计算污水排放口周边混合区范围内化学需氧量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大麦屿港区规划污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对乐清湾海域影响较小,整个乐清湾内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增量在0.001~0.005mg/L之间,增量大于0.003mg/L区域仅限于排污口附近;海水中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较大,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仅占环境容量的0.083%。  相似文献   

12.
养殖污水对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限制性营养要素负荷承载能力;以及养殖污水排放、混合对海域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养殖污水排放可导致海域营养过剩,乳游生态异常和结构变化;生成的大量有机聚集体对营养要素内循环起了缓冲、调控的作用,并对初级生产力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微藻在污水中的除磷脱氮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调查了广州海珠区污水排放区污水中的组成,表明该区微藻以蓝藻门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为主,以小颤藻、两栖颤藻为优势种;测定了其在污水中的除磷脱氮能力,结果表明,两优势种处理污水氮,磷的能力随微藻的生长期和污水中氮,磷浓度的不同而有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初步调查了广州海珠区污水排放区污水中微藻的组成,表明该区微藻以蓝藻门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为主,以小颤藻Oscillatoriatenuis、两栖颤藻O.amphilia为优势种;测定了其在污水中的除磷脱氮能力,结果表明,两优势种处理污水氮、磷的能力随微藻的生长期和污水中氮、磷浓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三门湾宁海下洋涂围垦工程投入养殖后排放的养殖污水将对周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预测是该项目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海湾潮流动力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对流扩散的数学模型,用以预测养殖污水排放后的扩散范围及强度大小,为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椐。  相似文献   

16.
对大亚湾大辣甲岛(无居民海岛)的空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陆域生态环境和西南面的近岸海域水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大辣甲岛目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声环境安静;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良好;但地下水质量较差;陆域生态环境脆弱.同时也发现了该岛存在几大环境问题:环境规划无序,岛上垃圾随意堆放以及生活污水、废气随意排放等.最后针对这几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某些重金属及其他元素的分布与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是北京和天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的海区,这些废水与污水主要通过永定新河和蓟运河从北塘口入海,天津南部的污水还通过南排污河从大沽口入海。为了研究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在1978-1981年对其海水、悬浮体、生物体、沉积物以及沉积物间隙水中Hg, Cr, Zn, Cu, Pb, Cd, As, Co, U, Ni等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本文是调查研究结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海口市和南部三亚市近岸海域使用调查分析,探讨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是渔业用海(养殖用海)污水排放污染近岸海域环境,三亚市主要是旅游娱乐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和围海造地用海污染近岸海域环境。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因此,根据近岸海域使用特征,提出海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海口市和南部三亚市近岸海域使用调查分析,探讨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是渔业用海(养殖用海)污水排放污染近岸海域环境,三亚市主要是旅游娱乐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和围海造地用海污染近岸海域环境。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因此,根据近岸海域使用特征,提出海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建立洋浦近岸海域岸界自适应网格变动边界的潮流模型及物质输运模型。对开发区提出的多种污水排海方案进行污水质点拉格朗日追踪、污水排海的水质预测及工程投资分析 ,推荐了最佳排污口位置 ,最后计算了污水最大排放量及 8种污染物控制指标排放总量 ,为洋浦开发区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