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塔连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塔连体结构是我国实际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是在两塔楼顶部设置连体部分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本文针对某一连体结构,采用NosaCAD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结构分析模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结构在7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内力和破坏情况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小震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首先输入多条实际竖向地震记录,用时程分析考察了塔楼高度和连体跨度不同的多个算例。然后将其抽象成塔楼和连体桁架组成的双自由度体系,运用频域分析方法,得到竖向地震作用的变化规律:11随着桁架对塔楼频率比增加,连体地震放大作用越明显;2)当连体对塔楼质量比较小且两者频率比相近1,连体地震反应进一步加强。现行抗震规范的重力系数法提出的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的实用计算公式对于本文研究结构并不完全适用。提出考虑塔楼和桁架协同地震作用的实用算式,并对一个超高层工程实例进行竖向地震作用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的3自由度(3-DOF)力学模型,利用虚拟激励法分析了连接构件的频率比、阻尼比和质量比等参数对该复杂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得到了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支座优化设计参数变化规律和连接参数的优化组合,可用来指导此类结构的减震初步设计。最后以某实际工程为算例进行数值分析,验证了优化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结构进行分析,对此工程的结构方案进行了优化,讨论了大底盘双塔弱连体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计算了连体滑动支座的滑移控制量并根据滑移量设计了适合本工程的滑动支座。采用SATWE及ETABS软件进行计算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此工程各项指标良好,结构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找出适合于大跨高层连体建筑的连接体型式,采用静力和地震反应谱分析法对一实际工程采用普通空腹桁架,混合空腹桁架、托梁及吊梁这4种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和普通空腹桁架方案相比,混合空腹桁架方案能明显减小端部上、下弦杆的弯矩和剪力峰值及调整结构刚度。与托梁及吊梁方案比较,混合空腹桁架方案的楼层刚度、质量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延性和整体性,支撑处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建议在大跨高层连体建筑中,连接体选型采用混合空腹桁架为宜。  相似文献   

6.
安东亚 《地震学刊》2010,(Z1):82-88
非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属于一种复杂的高层结构,受力特点与单塔结构差别较大,当连体跨度较大时,两个塔楼底部地震动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不同的地震响应结果。本文通过对"东方之门"这一超高层连体结构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多点地震输入分析,研究了地震波的相位差、振动方向以及传播方向对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论表明,非对称连体结构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和两塔楼本身刚度差异大小、地震波相位差以及传播方向密切相关,通过合理调整塔楼刚度,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实际地震中的扭转效应。  相似文献   

7.
索杆张力结构是以拉索和压杆为基本单元构成的自平衡体系,并通过预应力提供结构刚度的一类新型空间结构。通过修正的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索杆张力结构的增量运动方程,且采用Ne—wmark常平均加速度法求解方程,在每个时间步内应用了修正的牛顿拉斐逊法。应用此方法对索杆张力柱面网壳的自振特性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层间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形式,不仅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还可以弥补基础隔震结构的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规则层间隔震结构.本文利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分别模拟了一幢8层带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分析并对比了三种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近场条件下三种结构顶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鞭梢效应;相比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好于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剪力较大,所以应对其裙楼顶部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9.
高耸进水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周往返地震作用下的应力释放和应力调整规律,引入动态接触单元,采用El Centro地震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接触非线性问题的高耸结构动态接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弹性连接和动态接触方法的差异性,针对进水塔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及响应影响规律进行讨论,将该模拟方法应用到5·12汶川地震作用下的紫坪铺1#泄洪塔工程。分析认为:考虑动态接触更符合地震作用下进水塔的实际受力情况;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更多地取决于地基特性,受上部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不大;该塔体的整体稳定性可以保证,与震后复核结果相符。采用动态接触研究进水塔-岩体联合动力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楼板分区刚性假定的基础上,以弹性变形梁模拟空中连廊的变形,建立了时程分析的复合刚片系振动模型,引入了砌体的滞回特性,该模型可用于复杂体型砌体结构房屋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文末对大度盘双塔楼带连廊砌体结构房屋的地震反应作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Seismic safety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s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in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As the first step for dynam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the free vibration of long large cross-section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general free transverse vibration motion equation of long large cross-section underground structure is deriv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amping,effects of shear,cross-sectional rotational inertia and axial forc...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铁路大跨连续梁桥的结构特点,结合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给出了各水准下桥梁的抗震验算指标.采用反应谱法及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法对一实桥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固定墩控制该桥的抗震设计.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固定墩处于弹性状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固定墩纵向进入塑性,但位移延性系数小于规范容许值,结构具有较高的延性储备.该桥的抗震能力满足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借助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严格按照规范Ⅶ、Ⅷ、Ⅸ度设计的5个三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开展易损性分析,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易损性曲线。从易损性的角度对不同设防标准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设防标准对RC框架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对应于设防小震、中震及大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均在18%以内,可认为结构满足三水准的性态控制目标。随着结构设防标准的提高,其易损性随之降低,相同峰值加速度对应的各个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均有所降低。此外,将框架结构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其“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会明显减小。而将框架结构的设防烈度降低1度,其“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会显著增加,最高可达4倍。  相似文献   

14.
结合防屈曲支撑拟静力实验的研究成果,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一栋建筑的地震反应。比较原设计结构与减少梁柱面积但安装有防屈曲支撑的减缩结构这2种方案下的地震响应,使两者的层间位移角相近并满足规范要求,进而做经济性对比。结果表明,防屈曲支撑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并且先于梁柱破坏,保护主体结构安全;安装防屈曲支撑的结构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还可以节省建筑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三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抗震韧性设计目标,结合提升中柱水平变形能力的地下结构抗震截断柱技术,提出了可有效避免由于柱脚应力集中产生的破坏和震后可快速更换的地下结构中柱设计思路,其中复合截断中柱与顶、底纵梁采用剪力销栓连接,柱脚部采用局部增强或增韧可更换材料进一步替代。采用数值模型分析了复合柱的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柱脚采用不同材料时对复合柱变形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与整体现浇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般截断柱的承载能力明显低于整体现浇柱,但其变形能力远远优于整体现浇柱。随着中柱变形的增加,一般截断柱中柱柱脚位置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局部增强或增韧材料的采用可有效避免复合截断柱脚部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破坏,提高了复合截断柱的水平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国内外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的概况.首先对房屋建筑易损性研究方法给予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包括:历史震害统计法、经验与理论结合法、模糊比较法、动态分析法和结构计算方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当前房屋建筑结构易损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工作开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雷江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3):432-437
传统低层建筑砌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砌体结构的完整性欠缺,导致动力特性分析的准确度较低。为提高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地震作用下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低层建筑砌体结构反应自功率谱,完成砌体结构的自振频率辨认;然后通过941B型超低频率测振仪测试自振频率,筛出振动波形中噪声干扰的区域,获取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最后依据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塑造低层建筑砌体三维精细化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子空间迭代算法获取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芯柱、圈梁等构造措施对建筑砌体结构动力特征的影响,完成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对地震作用下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