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气候的自然变化对粮食生产、能源、水资源及社会其它方面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可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注意。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决定,继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之后,制定一个世界气候计划(简称WCP),并宣布80年代为“国际气候十年”。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工作重点的一次新转变。在WMO1988-1997年的第二个长期规划中,WCP仍是一项主要的活动计划。一、WCP的目的制定世界气候计划旨在:应用气候知识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改进对气候过程的了解;决定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和发展气候预测方法;确定人类对气候影响的程度;监测气候变化或变迁(包括人为和自然因子),发展气候警报系统,以告诫政府气候如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和异常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非洲及其它大陆上的持续性干旱.中国江淮洪涝乃至新疆“96·7”大暴雨等均为其例证。对气候变化和异常的预测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研究天气变化不同,研究气候变化涉及到更长的时间尺度。在这样的时间尺度内,仅考虑大气是不够的,要考虑包括大气、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在内的气候系统。对气候系统进行定量观园和综合分析,对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是当代气候学研究的特点。而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使气候预测的可…  相似文献   

3.
由世界气象组织发起并在其它国际机构的协助下,世界气候大会——“气候与人类”专家会议于1979年2月12日至23日在日内瓦召开。与会的许多学科的专家发表了有关气候变化和变迁,及其对全球影响的观点。在他们反复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如下宣言。  相似文献   

4.
王秀华  邓振飞  周继禾 《气象》1979,5(11):38-38
由于施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已得到了重要成就,并有了12年的成功经验,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联合制定了一项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目的在于号召世界各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对气候变迁及其成因(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作进一步的研究。此  相似文献   

5.
1979年第8届世界气象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WCP).计划的轮廓,在同年2月世界气候会议上产生,并用来作为未来计划和这个主要新计划(WMO NO540)执行的基础.该计划的研究部分,称为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它参照了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协理事会(ICSO)联合承担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第二个目标有关的许多研究活动.而且,本研究计划虽然是在GARP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所以,WCRP是GARP的延续和扩展.1984年9月,由WMO-ICSU联合委员会将本计划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6.
世界气候计划(WCP)是在1979年2月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拟定,并由当年4、5月间举行的第八次气象大会所批准的。这个计划一共包括四个子计划: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候计划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全面协调,并具体负责世界气候资料计划和世界气候应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具体由联合国环  相似文献   

7.
沈金妹  钱永甫 《气象科学》1990,10(4):358-364
本文在有限区域5层模式中,引入修改后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预报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模式,同时把积分区域内的陆地分成5种不同类型的下垫面,即:粘土牧草地、热带雨林气候下的土壤、沙漠、沼泽地和雪面,用此改进的5层模式模拟了下垫面对气侯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大气对于陆地下垫面边界条件是敏感的,不同种类的下垫面,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青海气象》2009,(2):74-75
气候预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公众发布,预测结果一般只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我国处在亚洲季风区,同时受到青藏高原强大地形影响,国际上所有先进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地区的预测水平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19~21日在日本召开了日本学术会议第九十一次大会,审议了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进行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有关日本国的计划,并通过如下的向政府的建议。在会议中提出提案的有日本学术会议第四部、国际协作事业特别委员会(世  相似文献   

10.
庄莉莉  孙除荣   《气象》1985,11(4):15-15
1984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正常偏好。欧亚、北美、大洋洲等大部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为调和。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基本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多接近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印度、巴基斯坦,朝鲜,澳大利亚、阿根廷及连续数年遭受旱灾的非洲津巴布韦等国气候状况也优于1983年,粮食普遍增产。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可达178500万吨,比1983年增产8.8%。但苏联气候不如1983年;南亚的孟加拉国雨季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水;越南、柬埔寨夏秋作物收获期遭暴雨洪涝;菲律宾8—11月几次遭受强台风袭击,非洲萨赫勒地区大部依然少雨,旱灾严重,饥殍遍野,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1.
庄丽莉 《气象》1991,17(4):27-28
1990年,世界气候仍属正常年份。各大洲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普遍较好,世界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喜获丰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90年世界粮食产量达19.51亿吨,比1989年增长4.1%。基本上风调雨顺的中国、美国和苏联三国,粮食增长的幅度尤其显著。其中,中国粮食产量达4.2亿吨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美国达3.14亿吨,比1989年增长10.6%;苏联达2.3亿吨,比1989年增长14.5%。 亚洲:我国气候条件较好。全国大部地区1989年冬至1990年春普遍温和多雨雪。  相似文献   

12.
庄丽莉 《气象》1992,18(4):45-47
1991年,是世界异常气候多发的年份。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冬;南亚北部热季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欧洲、亚洲春夏发生严重洪涝,孟加拉强气旋风暴,中国江淮特大洪水和菲律宾中部台风暴雨引发的大水和山体滑坡成为震撼全球的严重自然灾害;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北  相似文献   

13.
庄丽莉 《气象》1986,12(4):23-24
1985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仍属正常偏好。全球大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部分地区持续风调雨顺。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1985年世界粮食产量可达创纪录的188400万吨,比1984年增产2%以上。连续多年遭受灾难性干旱的非洲大陆气候也有转机。萨赫勒及一些深受旱灾之苦的地区和国家年内普降喜雨,旱情得以缓和。西非、  相似文献   

14.
庄丽莉 《气象》1989,15(4):38-40
1988年,世界气候仍属气象灾害较多的年份。欧亚大陆年初出现大范围冬暖之后,夏季东欧、南欧及东亚大陆又相继出现少见的酷热干旱或“低温冷夏”天气。南亚、东南亚和非泖撒哈拉以南一些国家和地区久旱遭涝。孟加拉先后两次发生历史上少见的金国性洪水。苏丹频繁的暴雨与蝗灾并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洋洲澳大利亚大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世界气候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丽莉 《气象》1995,21(4):29-32
1994年,世界气候普遍偏暖。欧亚大陆中南部,北美大陆西部、南美阿根延中北部、非洲西北部、大洋洲澳大利亚西南部和太平洋岛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测站年平均气温大多比常年偏高0.5-1.0℃,部分地区偏高2.0℃。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位置异常偏北,高温热浪席卷了东亚,欧洲至北美大陆的大片地区。日本、韩国、中国、波兰、德国、丹麦等国若干测站盛夏高温为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一遇。年内,全  相似文献   

16.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8,14(4):45-47
1987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属异常年份。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大范围异常冷暖气候;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干旱。南亚、东南亚大部地区肆虐的旱灾使农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中南半岛多数国家粮食减产已不可避免。南半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和地区夏秋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17.
庄丽莉 《气象》1994,20(4):27-29
1993年,是世界异常气候事件突出的年份。美国东部春季的“世纪暴风雪”,中西部夏季的特大洪水,日本和中国黄淮,江淮地区罕见的“低温”凉夏,巴西东北,澳大利亚东部严重的干旱,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猛烈的飓风以及西欧秋冬的洪水……,种种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多与热带太平洋1992年夏曾宣告结束,而1993年春再度发生,并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中高纬地区年内多数朋份大气环流的经向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南极冰川大约产生在二千五百万年以前,即旧第三纪和新第三纪之间。当时由于在南极的极地条件下确立了一种封闭的环级海洋,大气流系统,在造山作用下,地形发生变化,引起浅水海侵,结果形成了冰川。南极冰川的总面积约有二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冰和大陆架冰为一千五  相似文献   

19.
侯永林 《气象》1984,10(4):21-21
1982年冬季以来,异常的天气气候连续袭击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也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83年世界谷物产量为16.06亿吨,比上一年下降了6%。1983年亚洲虽然也有灾害,但相比之下气候条件仍为最好,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北美不断遭到暴风雪、龙卷风和热浪的袭击,非洲连续两年受到干旱危害,气候条件最差,粮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北美,比1982年下降13.7%。西欧受到低温阴雨和酷热的袭击,南美遭受严重的洪水,气候条件较差,粮食也减产。大洋洲属于一般情况。 亚洲:1983年我国气候条件较好。北方的甘肃、  相似文献   

20.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7,13(4):41-42
1986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年内,各大洲部分地区虽有不同程度的早、涝、低温、热浪和气旋风暴等自然灾害,但全球无明显的大范围气候异常,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一般较好,许多地区谷物产量又有增长。世界粮农组织预测,1986年亚洲的粮食产量将达78700万吨,比1985年增产4%。非洲萨赫勒地区1986年干旱又有所缓和,农业生产也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