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贝特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诺兰达中部矿山层序旋回最下部火山建造的弗拉夫里安山岩中。该矿床由一个大型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几个透镜体组成,矿石2.7106吨,含铜为2.92%,Zn为1.98%,Ag为20.6克/吨,Au为1克/吨。矿体有一个块状磁黄铁矿-黄铜矿核心,从核心向边缘方向变为黄铁矿一闪锌矿,矿床的西南部被厚50—100米的安山岩覆盖,而南部被西北流纹岩覆盖。弗拉夫里安山岩内的熔岩和下部的西北流纹岩,K2O含量低(<0.5%),其部分是与拉斑玄武岩同源,部分是过渡性质的。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系列的Zr/Y比值为2.8到4.5,而过渡…  相似文献   

2.
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及别子型矿床。一般认为其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作用有关。但对这类矿床的认识却存在很多争议。 1.对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新认识。过去很多人都把这类矿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作者研究表明,很多这类矿床不仅有块状硫化物矿石,而且还含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以及条带状矿石。且这些矿石往往是属同一成因的,因此将这类矿床统统以块状硫化物矿床命名是不符合实际的。比如加拿大Gold-Stream地区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其中包含两种矿石,一种是产于绿色和暗色钙质千枚岩中薄层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另一种为产于绿岩带地层间隙中的块状硫化物矿石,其间含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的薄层紧密混合  相似文献   

3.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糜棱岩铜-金富集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宁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成矿后的变质作用达到高角闪岩相 ,并经历了 3个阶段的变形。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主矿体内分布有 30多条矿石糜棱岩带 ,它们大多数平行或近于平行块状硫化物矿层 ,少数产在矿体附近围岩中。带中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均遭受了强烈的剪切变形 ,其中黄铁矿以碎裂为主 ,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显示强烈的塑性。矿石糜棱岩比块状硫化物矿石明显富集铜、金、银等元素 ,其铜、金和银平均含量分别达1 1 .0 0 % ,1 .74g/t和 2 35g/t,相对于块状矿石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5 .3、5 .0和 4 .6。这些金属的高度富集主要是因为矿石糜棱岩受到了后期流体的叠加。铅同位素组成表明矿石糜棱岩中的金属一部分来自块状矿石 ,另一部分来自块状硫化物矿体之外。韧性剪切和流体叠加均发生于矿床退变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桦树沟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西段。铜矿体赋存于镜铁山BIF型铁矿床桦树沟矿区FeⅤ矿体下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岩石主要为铁碧玉岩、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和碳质千枚岩,围岩蚀变可见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文章对块状铜矿石(富铜矿体)和脉状铜矿石(千枚岩型铜矿体)进行了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学和硫同位素对比研究。富铜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块状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重晶石,黄铜矿低S、Cu,高Fe。脉状矿石主要表现为石英-碳酸盐-硫化物脉沿千枚理或裂隙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镜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绿泥石,黄铜矿低S高Fe。块状铜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变化范围为15.6‰~17.4‰,暗示硫主要来自同期海水。脉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低于块状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值,黄铜矿、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3.2‰~16.2‰和9.3‰~13.4‰,暗示硫可能主要来自受还原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以上研究表明块状铜矿石和脉状铜矿石可能为不同热事件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桦树沟铜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改造成因。绿泥石温度计指示后期热液成矿温度为222℃左右。  相似文献   

5.
坡一岩浆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第二阶段纯橄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镍矿体主要分布于超基性岩体中部、底部.矿石类型以星散浸染状为主,次为稀疏浸染状、少量稠密浸染状、海绵陨铁状,半块状-块状、脉状.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黄铜矿,次为黄铁矿、白铁矿.通过对坡一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成矿作用总结分析,初步探讨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7,(5):31-38
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近年来在北部新发现层状铜硫矿体,新增铜资源量20.6万吨,与采区内层状铜硫主矿体特征基本一致。为解决层状铜硫矿体的成矿时代问题,采集北部层状矿体的块状硫化物矿石样品,首次直接对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开展Re-Os测年,探讨成矿时代,并分析矿床成因。黄铜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43±41)Ma(MSWD=3.1),磁黄铁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410±16)Ma(MSWD=15),指示黄铜矿的形成可能晚于磁黄铁矿,加里东期是否存在成矿事件仍需进一步研究。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矿石学研究表明,黄铜矿交代磁黄铁矿,前者形成晚于后者,结合采区地质填图结果,认为大宝山矿区及外围属于一个大的岩浆成矿系统,存在多期次岩浆侵位,主体可能属于燕山期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成岩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疆坡北岩体坡七侵入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化)体的成因,采用显微镜观察、磁性胶体浸润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主要的金属矿物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开展了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浸染状、稠密浸染状矿石中,磁黄铁矿为六方(NC型)磁黄铁矿,或六方磁黄铁矿与散点状单斜(4C型)磁黄铁矿构成的不规则状交生体。六方磁黄铁矿是高温结晶后缓慢降温的产物,而不规则状交生体是流体交代六方磁黄铁矿的结果。块状矿石中的磁黄铁矿是六方与单斜变体构成叶片状/箱状交生体,其成因与快速降温和热事件干扰有关。镍黄铁矿富集Co,在各类矿石中均可分为3个世代(Pn1,Pn2,Pn3),在结晶过程中硫逸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等轴晶系辉砷钴矿、自形镍黄铁矿及高温黄铜矿的晶出暗示金属硫化物结晶温度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9.
谢坑铜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区域内主要出露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构造和岩浆活动发育.岩石学研究表明,谢坑铜金矿区内出露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它们是岗察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部位发育铜金和铁矿化并形成相关工业矿体.矿石类型主要有块状、脉状和浸染状三类.磁铁矿、磁黄铁矿表现为块状,黄铜矿为脉状和浸染状;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穿插于块状磁铁矿矿石现象十分普遍,含金碳酸盐石英脉主要沿着矿石裂隙发育.围岩蚀变呈现清晰的蚀变分带现象,自岩体向外依次表现为钾化、青磐岩化和矽卡岩化.其中矽卡岩化主要发育于辉长闪长岩与灰岩接触带部位,与成矿关系密切,磁铁矿矿化主要发育于晚期矽卡岩阶段,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以及毒砂等矿物主要形成于早期硫化物阶段,金矿化主要发育于石英硫化物阶段.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辉长闪长岩和角闪安山岩分别形成于243.8±1.0Ma和242.1±1.2Ma.该成岩、成矿时代与区城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谢坑铜金矿床为与西秦岭中三叠世孤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一直存在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和海西期火山喷流成因之争,争议的焦点在于块状、似层状硫化物矿体的成因。本文在全面开展矿区地质调查和钻探查证的基础上,对块状、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矿石中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开展EPMA和LA-ICP-MS原位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产状黄铁矿的平均分子式相似,分别为FeS_(1.98)、FeS_(1.99)和FeS_(1.98),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中磁黄铁矿的平均化学式为Fe_(0.886)S和Fe_(0.874)S,属形成温度相对较低单斜磁黄铁矿。与花岗岩岩浆热液标型黄铁矿相比,不同产状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o、Ni、Mn、Se和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它们含量较低但稳定,Cu、Pb、Zn、Ag、Bi和Tl及Ga主要以微细矿物子晶形式存在,其含量丰富,但变化明显。从块状、似层状到脉状硫化物矿体,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o、Zn和Se的含量及Co/Ni值降低,而Cu、Pb、Ag、Bi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升高。结合矿区次英安斑岩的产状和含矿性特征表明,大宝山矿床块状、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矿体都是次英安斑岩深部岩浆房产出的含矿流体在不同赋矿环境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攀西会理县白草矿区以钒钛磁铁矿而闻名,但该钒钛磁铁矿床中还发育一定规模的富钴硫化物矿石,对该类型矿石的形成机制研究还不深入.本文选择白草矿区产出的浸染状、致密块状、网脉状和斑杂状富钴硫化物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做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矿相学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磁黄铁矿的成分和晶体类型进行研究.利用磁性胶体可以鉴别磁黄铁矿晶体类型的原理,确定了研究区的磁黄铁矿具有单斜磁黄铁矿(Mpo)和六方磁黄铁矿(Hpo)两种晶体类型,厘定了细脉状、叶片状和不规则状交生体.通过研究磁黄铁矿中各主量元素特征,计算了磁黄铁矿形成温度、硫逸度和M/S值等参数.将磁黄铁矿形成划分岩浆成矿期(熔离阶段、接触交代阶段)和热液成矿期,并初步厘定了4类磁黄铁矿生成顺序:首先形成浸染状矿石磁黄铁矿与致密块状矿石磁黄铁矿,其次形成斑杂状矿石磁黄铁矿,最后形成网脉状矿石磁黄铁矿.  相似文献   

12.
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背景,是该区域规模较大金矿带.金沟矿段是黄龙金矿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矿段矿石中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发育,其中磁黄铁矿矿石是矿床中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石.磁黄铁矿存在两种产出状态,分别为早期形成的呈浸染状、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与晚期形成的脉状磁黄铁矿.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该矿床属中-低温矿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富Co贫Ni,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性方面,脉状产出的磁黄铁矿优于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且脉体越细含金性越好,因此细脉状磁黄铁矿可作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东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背景,是该区域规模较大金矿带.金沟矿段是黄龙金矿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矿段矿石中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发育,其中磁黄铁矿矿石是矿床中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石.磁黄铁矿存在两种产出状态,分别为早期形成的呈浸染状、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与晚期形成的脉状磁黄铁矿.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该矿床属中-低温矿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富Co贫Ni,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性方面,脉状产出的磁黄铁矿优于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且脉体越细含金性越好,因此细脉状磁黄铁矿可作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芮会超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07-1115
坡七侵入体位于新疆塔里木板块东北缘,是坡北岩体第三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该侵入体主要的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方辉辉石岩、橄长岩、苏长岩、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橄榄岩相和苏长岩相中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化)体,矿石构造类型有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和块状。金属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金属矿物生成顺序为:铬尖晶石-(第1世代镍黄铁矿Pn~1、第1世代黄铜矿Ccp~1)-NC型磁黄铁矿-(第2世代镍黄铁矿Pn~2、4C型磁黄铁矿、第2世代黄铜矿Ccp~2、第1世代黄铁矿Py~1)-第3世代镍黄铁矿Pn~3-(第2世代黄铁矿Py~2、第3世代黄铜矿Ccp~3)。其中,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矿物学特征表明,岩(矿)体侵位过程中,高温阶段温度下降缓慢,低温阶段温度下降较快,晚期有热液作用叠加。成矿期可以划分为岩浆成矿期(岩浆熔离阶段和单硫化物固溶体分异阶段)及热液成矿期。依据矿石结构构造、金属矿物矿物学特征综合分析,坡七侵入体深部硫化物熔离充分,成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云浮大降坪超大型黄铁矿矿床的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大降坪黄铁矿矿由含矿地层的中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上部细碎屑岩系,二者之间的热水沉积黄铁矿矿层,硅岩层和硅化岩及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构成的礁硅岩套的控制,矿体呈规模不等的透镜体与围岩整合顺层产出,透镜体边缘常分叉与围岩过渡,3号矿体矿石条带状和条纹状构造,并伴有准同生的变形构造,4号矿体几乎全由黄铁矿构成的块状横行为主,发育有内碎屑角砾状,致密条带状和条纹状等原生沉积组构及菌藻微生物组构,反映了原生热  相似文献   

16.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状矿石、海绵陨铁状矿石及块状矿石。采用矿相显微镜观察、磁性胶体浸润与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3种类型矿石中磁黄铁矿的结构状态、共生组合与成分特征作了研究,探讨了矿石成因及成矿过程。在浸染状矿石与海绵陨铁状矿石中,磁黄铁矿为单纯的六方(NC型)磁黄铁矿,或者六方与单斜(4C型)磁黄铁矿构成的不规则状交生体。这2类矿石中磁黄铁矿的成因很可能是岩(矿)浆中S含量低,且高温结晶后缓慢降温,后期又受到了富硫和/或高氧逸度流体的交代作用。在Ⅱ矿区块状矿石中,单斜与六方磁黄铁矿构成平行叶片状交生体,表明六方磁黄铁矿在高温下结晶后温度曾快速下降,这期间仅出溶了微量的黄铁矿,而当温度下降到254℃以下时,发生了六方磁黄铁矿中单斜磁黄铁矿出溶作用。磁黄铁矿的结晶类型、金属原子(Fe、Ni、Cu、Co)与硫原子比值M/S演化等佐证了块状矿石晚期贯入成因。依据Fe-S系统相图拟合曲线计算得到块状矿石中六方磁黄铁矿结晶温度为743~518℃,且在结晶过程中,硫逸度logf(S2)曾从0.427降至-3.767。  相似文献   

17.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硫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岩体内或边部,成矿后断裂明显.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其中核部黄铁矿呈立方体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先后沉淀,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负Eu异常显著,富集U、Th、Zr、Hf,亏损Rb、Sr、Ba,与矿区超基性岩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环带从内到外,∑REE(0.17371×10-6、1.22626×10-6、5.25925×10-6)和微量元素含量依次升高,Co/Ni和Se/Te比值降低,指示矿石硫化物沉淀过程中,可能伴随热液体系内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环带中硫化物矿物δ34SV-CDT=3.81‰~5.23‰,具有岩浆硫源特征,δ34SV-CDT边部带磁黄铁矿 (4.47‰)<δ34SV-CDT中间带黄铜矿(4.58‰)< δ34SV-CDT核部黄铁矿(4.65‰),三种硫化物间没有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红山铜矿石环带结构是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中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先后晶出成因,伴随硫化物环带的形成,热液系统从早到晚H2S和O2逸度降低或pH升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白银厂铜矿床石英中固体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银厂矿区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中,早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沉积岩广布于区内。矿体产于酸性石英角斑凝灰岩、石英角斑岩之中。矿石分块状和浸染状两种类型。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和黄铜矿,其次为闪锌矿、方铅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相似文献   

19.
南非开普省西北部纳马奎兰的okieP地区铜矿化与麻粒岩相变质地体中苏长质和辉石质岩石共生。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后变质的,矿化作用属岩浆型的。但是,许多矿体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是斑铜矿,而混溶的岩浆型硫化物矿石含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因此,oh沁P铜矿的矿石不是原生的岩浆型硫化物。该区的地球化学证据证明,该矿石已经受了强烈的氧化事件的影响。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已转化为黄铁矿和斑铜矿。从Cagobusbesg矿区取的某些样品中硫损失达90%。围岩样品具有Fe。0。/Tio。和Cu/S高比值,S/Se为低值。不同矿体的这些变化为这些地质作用提…  相似文献   

20.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平掌矿床由上部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和下部细脉浸染状矿体组成,双层结构清楚。块状矿体中发育典型的草莓状和鲕状硫化物。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及REE配分形式、S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与黑矿型矿床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矿床相似。矿床典型的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