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体古生物     
(一) 属种概况调查区共发现有孔虫103属,计200余种。其中浮游有孔虫均为幼体或小个体,因此将它们作为一属一种来参加统计,其余属种均为底栖有孔虫。所见到的高含量的有孔虫都是近岸浅水种及半咸水种。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微体古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海进层微体古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中期礼乐组海进层的有孔虫组合为霜粒希望虫-毕克卷转虫变种,硅藻为蛇目圆筛藻组合,反映南亚热带河口湾-海湾环境;全新世中期桂州组海进层的有孔虫组合为毕克卷转虫变种-平滑先希望虫,硅藻为细弱圆筛藻-窗纹藻组合,反映南亚热带河口湾-三角洲环境。结果肯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过两次海侵。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东北部全新世海侵地层及其微体古生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部湾东北部10个柱状样进行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揭示了全新世一个完整的海侵旋回。区内发现了Ammonia beccarii var.,Schackoinella globosa,Hanzawaia nip-ponica等三个主要微体古生物群,结合~14c测定年龄资料和岩性,推断了本区全新世海侵的时间和历史,确定本区大约距今8000a左右的大西洋期开始接受海侵,距今4000—5800a前达到最高潮。  相似文献   

6.
根据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特征,分析了朝阳港潟湖中全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在第1阶段潟湖沿岸森林植被为以栎、松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部分样品含有个体小的常绿栎属花粉;潟湖边缘是以海滨盐生的蒿属、禾本科、藜科等草本为主的沼泽湿地景观,反映气候温暖略湿.第2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草本植物花粉中喜盐碱的蒿、藜的数量增加,样品中出现较多的海生刺球藻和甲藻,并有贝类等生长,反映该段时间有较长时间的海水侵入.第3阶段针叶的松属占优势,表明气温与前阶段相比略低,高盐度有孔虫的出现可能显示潟湖出现阶段性封闭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海外沙泻湖CK10 钻孔岩芯进行硅藻、有孔虫、孢粉的综合分析, 发现全新世地层中有8 个硅藻组合带,5 个孢粉组合带和5 个有孔虫组合。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 认为该泻湖全新世地层可划分为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植被演替为混有落叶阔叶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混杂有中、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演变依次为热湿偏凉干→热湿→炎热潮湿→热湿偏凉→热湿。沉积相发展顺序为河漫滩相→河口沼泽相→河漫滩相→河口沼泽相→河口湾相→泻湖相→河口湾相→泻湖相。  相似文献   

8.
同海相微体古生物一样,湖相微体古生物(主要是介形虫)同湖水之间基本保持着化学平衡,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痕量元素组成能够用来指示水体环境的变化,进而可以揭示具有耦合关系的气候因子的变化,这方面的探讨近年来已积累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9.
同海相微体古生物一样.湖相微体古生物(主要是介形虫)同湖水之间基本保持着化学平衡,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痕量元素组成能够用来指示水休环境的变化,进而可以揭示具有耦合关系的气候因子的变化,这方面的探讨近年来已积累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0.
江苏金坛新石器时代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JS98T0820号探坑南壁剖面进行采磁,对样品帮了粒度、地球化学、孢粉、微体古生物(有孔虫和介形类)等环境替代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并据此初步研究和恢复了该区新石器时代古定变状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0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本区知全新世以来,气候有从暖湿向干冷变化的总趋势。(2)P2O5的含量在马家浜墓葬层和崧泽文化层可达生土层的5~6倍,充分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同时也  相似文献   

11.
于永芬  陈承惠 《台湾海峡》1995,14(3):241-248
本文分析测定了福建厦门大嶝海域三个沉积物柱样中的了孢粉、硅藻、有孔虫和^14C年代,对其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和地层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划分出两个孢粉带,即下部的栎属-蕨类带和上部的松属-蕨类-禾本科带,表明自下而上气候由热湿变为暖干。硅藻以柱状小环藻-具槽直链藻组合为代表,有孔虫组合则以毕克卷转虫占优势,表明为近岸浅水环境,但柱样上下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太湖冬季底泥和经过处理后的底泥中活体微囊藻 (Microcystisspp .)细胞的数量 ,并将分离出来的微囊藻经过低温 (3~ 4℃ )、高温 (>38℃ )、干燥、无光等处理 ,探讨了太湖微囊藻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为研究太湖藻类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微囊藻水华的爆发机理。结果表明 ,微囊藻能在低温、高温、干燥、低光或无光的环境中长时间生存 ,条件适宜时又能快速增殖。这些特性使得微囊藻不仅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耐受性 ,而且具备良好的传播和增殖能力。讨论了微囊藻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与其在水华中的优势地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海外沙Xi湖CK10钻孔岩芯进行硅藻、有孔虫,孢粉的综合分析,发现全新世地层中有8个硅藻组合带,5个孢粉组合带和5个有孔虫组合,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认为该Xi湖全新世地层可划分为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植被演替为混有落叶阔叶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混杂有中,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的年龄主要自于浮游有独虫生物事件的测年资料,根据珠江口盆地实际情况和参照历年来各家常用的化石带年龄,初步建立了适合本区新生代晚期海侵层序分析的微体生物事件和化石带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在德国基尔举行的第四届古海洋学大会上,在许多相异的课题组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十数篇以微古化石含量推算古温度的报告,有的在原有方法基础上进行加工,实验与发展,有的提出崭新方法,更有的针对数据资料及各类方法的统计性质深入分析、比较。这个现象一方面标志着学者对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应用的转换函数(trans—fcrfunction)的检讨和精致化,另一方面表现了新方法的开拓及实践。会议工作组原本没预期到有这样丰富多姿的报告共同指向这一问题,否则可以组成一个面面俱到,引人深思的专题组,不但微古生物学者能集思广益,更多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气候模型学者更能警觉到古温度转换方法中的假设、缺陷及可能的解决之道。我谨就观察所及,把这些报告抓梳出来,放在方法论的架构上,报道目前古温度转换方法的发展概况。 古温转换方法分成五大类,各类之下或有细分、变化或延展。第一类是Berger在60年代提出的[物种最适度方法](species preference temperature aquation),基本上是将各化石种的最适生存温度加权平均。第二类是Imbrie和Kipp在1971年提出  相似文献   

16.
太湖五里湖沉降通量及其有机质分解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进一步探索重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形成机理,1996年7月19日-9月2日,在太湖北端湖湾重富营养化水体--五里湖中层水体进行了试验。通过对微分方程的积分与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该湖区该时段平均沉降通量为405gd^-1m^-2,其中有机质沉降通量是无机沉降通量的3倍,有机质初始分解率为0.01251h^-1,长期分解率为0.00662h^-1,1个月的时间就有80%的有机质分解掉。这种作用造成许多重  相似文献   

17.
东太湖的贝类及其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东太湖的贝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其分布;结合水文物理,水化学及水生生物等生态因子的观测,探讨了贝类和这些因子间的关系;分析了贝类资源的变化,并估算了其渔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论“榆社组”地层的时代归属及其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社组”这一地层组的名称是三十年代由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和杨钟键教授通过对山西省榆社新生代盆地的研究之后提出的,并将该组地层的地质时代归属于上新世至更新世早期.随后,又有巴尔博(G.Barbour)教授、桑志华(E.Lin-cent)教授等人先后数次对榆社、武乡、太谷等地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进行过调查和研究.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理系、山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也相继在这一地区作了程度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提出研究报告和地质报告,对“榆社组”地层的地质时代归属提出了各自的认识和看法.笔者对他们报告中提出的看法,大体上有两点是基本一致的:第一,“榆社组”的上段应归属于早更新世;其中段和下段应划为上新世时期;第二,这套地层是连续沉积的河湖相地层,沉积厚度较大,出露比较完整,是华北新生代地层颇具代表性地点之一.近年来,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若干方面的实验测试研究认为,“榆社组”地层的时代应重新加以厘定,并对这一时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其环境变迁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但是,限于笔者的水平,不足和错误之处难免,望有关专家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9.
蔚县水西堡钻孔发现的微体古生物群与泥河湾组剖面相符,从古地磁测试泥河湾组顶部已属中更新世.从钻孔确定介形虫组合序列,Ⅴ—Ⅷ单元为泥河湾组下部,Ⅰ—Ⅳ单元为上部.发现二个有孔虫层位,从而确定华北上新世-更新世界限提供依据,这对该区新构造运动、古地理、古环境等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太湖秋季水体体散射和散射相函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ournier and Forand(FF)体散射函数近似计算方法模拟太湖水体的体散射函数以及散射相函数,进而分析太湖水体体散射函数和散射相函数的特性,以及与波段、深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表明,太湖水体体散射函数表现为具有极强前向散射特性的大颗粒物散射特征,体散射函数随波段变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后向方向上,散射相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体散射函数较为相似;而随着深度的变化体散射函数几乎没有变化,但散射相函数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层状特征;体散射函数和散射相函数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随着散射角的增大而不断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