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波  陈发虎 《中国沙漠》2010,30(2):350-356
干旱区石羊河流域不同植被带55个表土样的花粉分析结果显示,本流域表土花粉组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荒漠草原带以上的山地植被花粉组合,其特征是云杉花粉占绝对优势,除森林带以外,基本不反映当地植被;第二部分是荒漠带以下的表土花粉组合,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基本能反映当地的植被状况。影响石羊河流域表土花粉组合的主要因素是风力。主要科属花粉的浓度与植被状况对应良好,峰值区基本都位于其母体植物占优势的植被带中,但花粉百分含量受研究区气候、植被分布等因素影响,与现代植被的对应关系稍差。大部分灌木和草本花粉的含量变化基本能反映植被,但乔木花粉含量不能正确反映森林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5000-3000a BP期间,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3000-2000a BP期间,植被略有恢复。2000a BP以后,人为影响加剧,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3.
天山南北麓新生代地理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明了晚第三纪以来天山的大幅度隆起及南北麓沉积过程,着重从古植被变化论述了区内新生代的环境演变,并对天山南北麓的沉积环境异同作了对比。文章中首次提出天山地区第三纪以来可分为两个湿润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和三个干旱期(渐新世早中期、上新世、第四纪)。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干旱已久,其西部深厚的湖相地层记录着环境演变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大浪滩ZK06钻孔沉积物孢粉分析,结合铀系测年数据,根据孢粉沉积运移总浓度变化、区域代表性针叶乔木植物与草本植物彼此消长的变化、蕨类植物孢子峰值出现等特征,探讨了本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特征时期的植被演替及环境演变,并对MIS5~MIS2各阶段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气候及环境变化进行了区域对比。初步得出柴达木盆地西部末次间冰期以来伴随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效应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下,虽然区域总体植被类型更替不太明显,但在湖水咸化的成盐期孢粉浓度很低,反映出干旱的成盐期环境下植被稀少,在湖水淡化的碎屑沉积期孢粉总浓度较高,表明气候转为湿润,盆地周边山地森林面积增加和盆地草原扩张。MIS5阶段以来总体趋势为盐层厚度逐渐增加、碎屑淤泥层厚度逐渐减少、孢粉总浓度逐渐降低、草本植物花粉百分比逐渐减少、乔木植物花粉百分比逐渐增加。由于本区受冰川融水引起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对湖水供给影响较大,导致该区湖水水质咸化与淡化以及水位升降的变化因素较为复杂。进入MIS1阶段盆地西部大浪滩盐湖完全干涸,中全新世大暖期并未出现湖泊水位上升和湖水淡化现象,可能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控制。  相似文献   

5.
新疆库塘型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稳定绿洲和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玛纳斯湿地是新疆库塘湿地的典型代表,通过遥感技术对玛纳斯湿地多期土地覆被及水文变化进行了解译。结果表明:湿地水文变化主要受人为调控影响,水文变化周期不利于自然植被生长,湿地植被逐年衰退,区域土壤存在盐碱化风险。规划提出了适宜湿地植被生长的水位调控方案和土壤盐碱化的生态防治策略;基于湿地出现频率的叠加分析,划定了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区划和外围管控分区,为同类湿地的规划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取南洛河上游洛南盆地10 种植被类型下40 处样点表土苔藓开展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土中孢粉组成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类型.森林表土中乔木植物花粉含量平均值大于40%,且有较高含量的中华卷柏孢子;疏林草原、灌丛群落中乔木植物花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3.2%和16.6%,灌木植物花粉相对草丛群落含量较高;草丛群落和农田中乔木花粉平均含量均<10%,草本植物花粉>80%,灌木植物花粉<1%.洛南盆地表土孢粉总浓度平均为1.42×105粒/g,与植被覆盖度关系较弱,而与植被类型有一定联系,能辅助植被类型的辨识.聚类分析和PCA分析都能较好区分森林和非森林植被,前者能较好地区分松林和混交林,后者能较好地区分农田和灌、草丛植被,且比聚类分析更加稳定.松属、栎属等乔木花粉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能指示区域植被,松属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超代表性,栎属具有低代表性;蒿属花粉与植被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较差,具有明显的超代表性,其大量出现与人类的干扰有一定的联系,禾本科花粉具有很好的植被指示性和低代表性,藜科花粉的高含量主要指示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中华卷柏孢子在地层中的大量出现具有指示森林或松林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昆明松华盆地褐煤沉积含孢粉十分丰富,对云南中部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的植物群及其发展有代表意义。通过对孢粉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植物群组成与当地现代的植被很相似,而与我国北方同时期的孢粉组合不同。因此,本区植被自晚第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2000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向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段应急输水,历时60天,输水2亿m^3,其后对进水河段分5个断面考察了沿岸植被的生长发育、恢复状况、草本植物地表生物量,根系的分布与数量、植被的分布特点、土壤状况及地下水分布等,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断流河道应急输水对沿岸植被恢复作用显著,其中草本植物效果明显,灌木次之,乔木较差;2、非风积土壤效果更佳;3、应急输水加人工保护与更新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昆明松华盆地褐煤沉积含孢粉十分丰富,对云南中部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的植物群及其发展有代表意义。通过对孢粉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植物群组成与当地现代的植被很相似,而与我国北方同时期的孢粉组合不同。因此,本区植被自晚第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北坡花粉通量与表土花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白山北坡各森林植被带乔木花粉百分比多高于45%,与植被组成类似。高山草甸带捕捉器样品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15%,与植被组成一致,但表土花粉组合中乔木花粉百分比高于50%,外来花粉数量较多,进行高山带古环境研究应予注意。太白红杉林花粉通量最低,高山灌丛草甸最高。落叶栎林带表土花粉浓度最低,红桦林带最高。表土中松、冷杉属花粉百分比远高于花粉捕捉器,表明其在表土中有较好的保存能力。落叶松属和杜鹃花科花粉在表土及捕捉器中百分比均较低,表明对植被指示性良好。栎属与桦属花粉通量类似,但桦属花粉浓度大于栎属,表明栎属较桦属易于保存。  相似文献   

11.
对尼洋河流域5个不同植被带下1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植被带下表土花粉组合差异显著,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带在空间分布、建群种和优势种属方面基本一致,两者对应结果分别为:高山草甸为莎草科组合带;亚高山灌丛为沙棘属-蒿属组合带;高山栎林为栎属-蔷薇科-蒿属组合带;高山松林为松属组合带;针阔混交林为松属-冷杉属-蒿属组合带。年均降水量(MAP)是影响尼洋河流域表土孢粉组合的重要因素。草本、乔木花粉百分含量与研究区MAP值呈显著相关,草本花粉的百分含量与MAP值呈明显负相关,而乔木花粉则相反。研究区孢子和花粉浓度不一定随MAP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疏林草原榆树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林草原是由稀疏乔木以及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独特性。目前榆树疏林草原面积减少,榆树种群更新不良可能是重要原因。从种群特征、草树关系、微生境、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对榆树种群更新进行总结。主要结论是:随年龄增长,榆树种群表现为由集聚到随机的分布趋势;榆树与草本植物通过占据不同生态位实现共生;植被盖度与微生境、人类活动、围封对榆树更新影响很大。还未见报道的问题有:个体成对现象;种子入侵草地空斑;风蚀和沙埋过程对榆树更新的影响;榆树更新的最佳围封年限。最后,指出榆树疏林研究的未来两大方向是榆树疏林与全球环境变化,榆树疏林与沙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清光绪十二年(1884)新疆正式建省。大约隔了20年,以当时的藩台王树楠为首,编出了一部《新疆图志》,内容都是建省以后的事,这部书于宣统三年(1911)刊印。书中有一段自迪化(乌鲁木齐)至精河三台沿途的天然植被(以乔灌木为主)景观,颇为详尽,可以窥测当时天然植被与农、牧业和居民点之间的交错关系。百年后的今天,这一带面貌大变:人口  相似文献   

14.
在北天山山前冲积扇扇缘和潜水溢出带以北,分布着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冲积平原,这里地形平坦,微微向北倾斜,地形坡度为0.003-0.0001。发源于天山的乌鲁木齐、玛纳斯、奎屯等大河流,在冲积平原上蜿蜒向北流去,蛇曲发育,保存着宽阔的阶地。本区年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地下水愈往北愈深,地表非常干旱,植被凋零,呈现一片荒漠景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顶和山坡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1.山顶和山坡针叶乔木花粉(主要为马尾松)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9.29%~16.15%,山坡为25.37%~56.30%;2.阔叶乔木花粉在山顶含量较高(25.44% ~39.28%),山坡含量较低(6.17%~17.25%);3.灌木花粉除JFS-1的含量较高(29.77%)外,其他样点含量均较低,山顶为6.24% ~29.77%,山坡为6.08%~9.50%;4.陆生草本植物花粉除JFS-4含量较高(18.24%)外,其他样点含量均较低,山顶为6.43%~ 18.24%,山坡为5.58%~9.52%;沼生草本花粉只是在JFS-5少量发现(0.14%);5.山顶和山坡蕨类植物孢子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19.73%~46.77%,山坡为22.60%~43.42%.研究区山顶和山坡的表土孢粉组合较好的反映了现代植被的组成情况,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为喀斯特山地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以及今后在该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格尔木河流域进行了植被样方调查及表土、河流冲积物表层花粉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表土花粉能较好地反映样方植被群落特征,河流冲积物样点中,上游段花粉组合以藜科、麻黄科、蒿属为主,反映了该段植被带的整体面貌;中下游段样点花粉组合中禾本科、莎草科占绝对优势,反映河道周围湿生草地植被带特征。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前两个因子轴能很好地区分高寒灌丛草甸带、矮半灌木荒漠带和湿生草地样点。  相似文献   

17.
周廷儒  孔繁德 《地理研究》1986,5(2):105-106
早第三纪古新世本区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潮湿,地表风化剥蚀形成准平原化夷平面,其表面发育了红色风化壳,矿物颗粒没有经过搬运与分选,属原生残积风化壳类型.特征与目前南亚热带类似,生长热带、亚热带常绿林. 始新世初EW向断裂活跃,北部上升为丘陵山地,中部稳定,南部下沉为渤海盆地.中新世渤海盆地尚有火山喷发.达时北部某些河段下切与地壳抬升速度大致平衡,开始形成嵌入曲流,气候由始新世 的南亚热带演化至中、上新世为北亚热带.早更新世初NE向断裂活动,东西分异,柳江盆地形成.石河水系沿断裂袭夺扬河上游.山间河谷有棕灰色泥砾堆积.古生物资源反映当时已演化为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8.
评价了新疆湿地资源现状和河流及库塘型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玛纳斯湿地风景区为例,提出新疆河流及库塘型湿地风景区生态规划,倡导湿地在改善环境、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海州湾近岸海区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 ,总结该研究区的孢粉分布规律及成因。笔者认为该区的松花粉主要来自西北部胶东半岛 ;落叶阔叶乔木花粉来源于连云港市云台山 ;草本植物花粉与陆缘植被相应 ,以盐生的蒿、藜科花粉占优势 ,表明花粉沉积与当地及周边地区植被密切相关。蕨类孢子是从陆地由水流携带搬运而来 ,百分含量的高低可能是受补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沙质草地植被覆盖变化模拟: Ⅱ. 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植被覆盖变化模型,模拟了新疆玛纳斯河下游沙质草地土壤水分补给量变化和植被变化。发现该区域平均植被盖度在10%~35%之间,最低值出现在4月初,整个地区植被盖度大多在10%以下,最高值出现在7月,植被盖度平均值在30%以上。植被覆盖度高的地方多分布在南部、东部以及下游的绿洲及地势低洼的沙漠边缘地带。从植被盖度的频率分布来看,区域植被盖度以10%~30%为主,最高月份(2000年4月)达到63.73%,其他植被盖度频率分别占10%左右。与遥感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能较真实地反映该地区植被盖度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