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8.0级地震前定点形变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汶川8.0级地震震中周围800 km范围内近50个定点形变台站资料作小波变换处理,发现从震前3个月开始,30个台站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有异常出现.距震中200 km以内的台站,其异常信息主要集中在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第6层;距震中200-550 km范围内的台站,其异常主要集中在第7层或第8层;距震中550-650 km范围内的台站,其异常主要集中在第8层或第9层.表明异常信息的频率随着各台站距离震中的远近呈现由低到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明  李志海  孙甲宁  高歌 《地震》2016,36(1):38-48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 选取db4小波基、 细节6阶为各台站地倾斜整点值数据的研究对象, 建立了小波分析异常提取方法。 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11年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2次6级地震前地倾斜形变异常。 结果表明, 在MS≥6.0地震前, 震中附近(<300 km)不同台站记录到了相同频段、 周期的异常信号; 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150~300 km范围内, 震中附近观测资料异常并不明显; 不同方位台站对地震异常信号的接收时间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之前震中周边前兆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5项定点前兆测项震前呈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300 km的范围内,其中形变类异常最先出现,之后以流体类异常为主,临震阶段以电磁类异常为主。震前前兆异常的演化在时空上具有阶段性和迁移性,震前异常出现时间随震中距的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α阶段为远源场前兆异常从震中向外围扩散的过程,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390—630天;β阶段为前兆异常大范围分布,主要出现在震前100—200天;γ阶段主要为近源场异常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4.
运用时间序列方法ARIMA对九寨沟县7.0级地震的震前15天距震中500 km范围内已布设的14个AETA系统台站的低频电磁均值数据进行地震前兆异常检测。结果表明:在震前的15天范围内,距震中500 km内9个AETA台站出现异常;从综合14个台站数据异常情况热力图可以看出,有4个台站的异常现象持续时间达9天以上,尤其松潘地震台在震前3~5天出现明显异常;从异常台站地理分布看出,14个台站中出现明显异常的9个台站位于中国大陆一级板块边界附近。  相似文献   

5.
玛多7.4级地震前临震微波动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临震微波动是强震临震阶段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 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的临震异常脉动记录。利用"兰州临震微波动实时监控与跟踪系统"的数据资料,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震中200 km半径的范围内台站的临震微波动事件进行分析。认为震前距离震中67 km的巴颜喀拉台EW通道存在显著异常,达到杨立明提出的异常跟踪指标;10个测震台站中的8个在本次地震前记录到了临震微波动事件,震中南侧台站记录到的事件多于北侧。  相似文献   

6.
黄继攀  王新安  雍珊珊  王墨  刘众 《地震》2019,39(3):84-94
地震前的电磁扰动现象曾被多次观测到, 但需进一步研究。 在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 可以监测电磁扰动数据的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AETA在中国境内已经布设了200余套。 2017年8月8日, 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 震中周边500 km范围内当时已经布设22套AETA设备。 基于滑动四分位距法(时间窗为27 d)分析了这些台站震前30 d的数据。 11个台站出现了异常, 其中震中周边200 km内的6个台站有4个发生异常。 同时, 正异常明显多于负异常。 另外, 大部分异常发生在夜间(20时~6时)。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观测资料,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中距200km以内的19个台站自2021年记录到的临震微波动事件进行分析,发现震中距103km的祁连台在震前3个月存在显著异常,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活动度(N值)高达20;震中距158km的拉脊山台同样出现活动度高值异常,达到异常指标;震中124km的湟源台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但在震前3~4个月表现为明显高于背景值的高值异常。其他台站虽然未达到异常指标,但震前3个多月活跃天数显著增加。异常显著的台站与震中位置呈线性分布,震中NW—SE方向的台站记录的事件更显著;本次地震前的微波动现象与2021年玛多7.4级地震前的微波动现象存在共同特征,可能与两次地震相似的震源机制解有关。  相似文献   

8.
汶川MS8.0级地震前后ULF电磁辐射频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电磁波频谱理论研究方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前后金河、剑阁及郑州二砂三个电磁波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FFT和小波变换分析,研究了电磁辐射数据快速傅里叶频谱变化特征和在不同尺度下小波变化的分解,发现在汶川地震前确实有异常信息存在.结果表明:(1) FFT动态谱图像说明,地震前电磁波频谱变化特征较明显,在时间、频段上均显示了阶段性进程特征,且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辐射能量越小,异常出现的时间越晚;(2) 小波分解显示了地震前电磁波异常信号低频部分出现的时间较早;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异常信息在高频部分相对明显;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异常信息在低频部分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肃前兆台网观测资料进行时空扫描,发现地下流体参量、地倾斜等在甘肃酒泉金塔5.4级地震前10天内出现了一系列异常变化,鼎新—德令哈基线在两年半的时间内缩短5 mm;短临异常主要出现在距震中200km范围的台站,时间是3月中旬和4月下旬;临震异常集中出现的时间是4月28日至5月1日。距离震中较近的高台倾斜完整记录下酒泉金塔MS5.4地震发生过程中岩土石受力变化的全部过程,提供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完整演化资料,对完善地震理论模型和地震预测有积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发现这次8.0级地震前,距震中310km范围内有5个台站,其中有4个台站出现2年以上异常,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36km)的NE向,自2006年6月下降,至2008年1月下降幅度达到7.2%,1月底转折回升,至地震发生异常时间为2年半左右,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变化形态为趋势下降和年变形态消失.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沙湾5.2级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列举了1996年1月9日新疆沙湾5.2级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的最新资料,总结了地震孕育由稳态进入非稳态过程中流体异常的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前兆异常以中短期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距震中200km范围内,异常形态和幅度复杂多样,并对这次地震的跟踪预测、前兆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汶川8.0级地震以及其它大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武军  关华平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4):349-354,384
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周边远近台站的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离震中400 km内的郫县、甘孜、冕宁、武都四个台站基本都存在1年以上的中期异常;距震中较远的兰州台和天水台则出现了短临异常变化.总结了我国9次7级以上大震前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认为电阻率异常形态以负异常为主,在极值附近或转折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震中附近台站多数有异常,大部分为一年以上中期的变化,年变形态消失;震前能观测到短临变化;一般在极值点附近发震.较远台站部分存在异常;短期和临震异常变化相对增多;在回升过程中或异常恢复后发震.  相似文献   

13.
大姚地震前连续形变短期前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牛安福  汤曙恩  王永安 《地震》2005,25(2):75-82
总结了2003年大姚6.2级地震云南模拟与数字化形变变化的短期异常特征。由模拟形变观测资料显示倾斜单分向加速变化显著,震前均出现转折变化;地应力阶变及大幅度波动为震前异常形态,而重力没有异常出现。异常展布距震中97~346km,异常台站比(距震中400km范围)为35.7%。数字化形变的9个测项中,楚雄倾斜和应变最为显著,尽管与降雨影响有关,但仍认为具有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造地震与塌陷地震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怀存  王保平 《地震学报》1990,12(4):448-455
本工作利用鲁中南台网的记录资料。台站分布在北纬34.5°—37°,东经115°—119°5。该台网所使用的仪器均为64型、65型和DD-1型短周期地震仪。仪器放大倍数在3万—16万倍,仅有个别台站的仪器放大倍数较低(4千倍)。该台网有20个台站组成,平均台距约55km。在资料选取方面,考虑到尽可能减小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介质影响。本文选用了7个构造地震(表1中1—7号)和4个塌陷地震(8—11号),其震级在ML=2.6—3.4之间,震中位置大部分分布在北纬34.5°—35°,东经117°—117°40′范围内。仅有一个地震的震中位置较分散(表1中的编号3)。震中位置采用和达、高桥、石川  相似文献   

15.
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震中附近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及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震前预测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表明:门源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存在9项异常,其中8项为中短期异常,均出现在震前6个月;异常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震中南部200 km范围内;本次门源地震与2016年门源MS6.4地震和2021年玛多MS7.4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同性及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学、地下流体、定点形变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本次地震前多学科异常呈现以下特征: ① MS 5.5地震发生在宁蒗地区MS ≥ 5.0地震平静近10年背景下,震中附近ML ≥ 3.0地震于震前1年形成空区,主震发生在空区边缘,空区长轴180 km,按照川滇地区统计公式计算,未来发生地震的震级为5.8±0.5,与宁蒗MS 5.5地震大小相当; 2015年以来,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ML ≥ 3.0地震呈平静—活跃—平静—发震的特征; 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均于震前7个月内出现,集中分布在滇西北地区距震中300 km范围内,且水温和水位测项异常出现较早; ③定点形变采用NS向与EW向幅值相加来描述同一观测资料的变化,数据曲线幅值增大可作为临震异常3个月短期指标,距震中越近,观测台项异常比例越高;④大部分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宏观异常增多可作为时间预测判据。综合上述多学科异常,认为地震学异常出现最早,可用于判定发震区域,用流体和定点形变观测异常追踪时间,宏观异常更多作为短期判定指标,可为宁蒗地区MS ≥ 5.0地震资料积累提供跟踪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安维光 《内陆地震》1992,6(4):394-400
1987年1月至1991年6月期间,先后在大同——阳高发生了6.1级和5.8级地震,距震中330km内15个地电阻率台站中,有7个台站出现有不同性质的ρ_x异常,占总台数的47%。这表明地电阻率前兆是预报地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台站空隙角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芦山余震资料,选取20个M≥2.5地震,以Loc3D(川滇)定位方法定位结果为标准。采用MSDP中常用定位方法(HypoSAT、HYP2000、LocSAT、单纯型),在人为增减台站情况下,使得台站空隙角在25°—320°范围内任意变化,采用相同震相和相同台站对选定的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并对定位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震中位置在台站空隙角25°—130°任意变化时,4种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差别不大;在空隙角达到130°时,震中位移具有随着空隙角增大而逐步变大趋势;在空隙角达到190°时,单纯型法震中位移明显加大,出现随机突跳现象。总体而言,LocSAT法定位效果较好,平均震中位移2.6 km,HYP2000法平均震中位移2.8 km,HypoSAT平均震中位移4.1 km,单纯型定位效果较差,平均震中位移10.3 km。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天津遥测地震台网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联网后的监控能力的计算和对1992年1—10月地震观测报告的分析处理,得到了一些主要结果。首先,台网的控制能力为:以天津市为中心,半经30km范围内,震级下限为M_L2.0,天津地区及邻区20km内震级下限为M_L2.5。其次,台网的定位精度百分比为:震中误差小于15km的占88%,震中误差15—30km的占8%,震中误差30km的占4%,若以全国地震月报目录定的震中位置为准,天津定的震中位置与其误差小于15km的占81.4%。同时我们还对不同震级,不同震中距(以天津市为中心)的地震的定位精度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为距天津200km范围内的地震,震中误差在15km以内的占91.4%,而距离天津300km以上的地震,震中误差大于30km的占70%。这表明天津台网对远距离地震定位精度较差,这是因为对远距离的地震,天津台网的子台全集中在震中的一侧所致。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小波分析独特的时—频分析特性,对轮台5,1级地震前近场多台地倾斜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倾斜台站几乎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异常信号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震前3-4个月:震前异常具有从外围向震中发展且幅度明显增强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认为:这些异常可能与1999年轮台5,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