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和珠海市科委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地质与区域稳定性分析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23日在珠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和广西、湖北地区的生产、科研及高校等22个单位38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51篇,会上宣读论文21篇。会议除进行学术交流外,还组织了野外考察。 会议由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致开幕词,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陈君拔高工代表地质学会致贺词,省地质学会与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黄玉崑教授致闭幕  相似文献   

2.
《华南大陆边缘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及环境地质》学术讨论会在肇庆市召开由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广东省海洋学会海洋地质专委、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和第四纪与环境地质专委、广东省石油学会南海所分会联合发起的(华南大陆边缘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地质学会、省海洋湖沼学会、省地震学会和省地理学会的有关学科专委会联合在三水县召开“三水盆地中更新统现场考察”会议。参加这次学术活动的有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省地震局等共52人。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黄玉昆教授、省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省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原章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委员会与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广东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构造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25至30日在深圳市召开。由构造专委主任、广东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刘以宣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和来宾有来自我省及京、津地区的生产、科研及教学等20个单位37个代表与来宾,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7篇,在会上宣读22篇。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两天半,野外考察和参观两天。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号召,切实加强和提高对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及科学研究与普及工作,努力开创华南沿海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研究与对策的新局面,为保障华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和海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省地震学会、地质学会、海洋湖泊学会联合举办的“华南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学术研讨会”于 1 2月 3~ 7日在广东肇庆市召开。这次学术会议得到了三个学会会员的热情响应 ,来自三个学会的 5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 55篇 ,涵盖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观测、工程地质等领域。中国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应邀出席会议 ,并作了题为“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的报告。肇庆市常委莫友莲、广东省科协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有 1 8位专家在交流了学术报告。达到了交流学科信息、研讨学术、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地洼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以宣研究员,最近被评入选美国出版的《国际杰出领先者名人录》(第4版)和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名人传记》(第10版);同时,他的事迹还被列入《国际500名人录》(新版)、《国际名人辞典》(第22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地震形势分析与防震减灾对策研讨暨1996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召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华南特别是广东省地震形势的认识,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8951办公室、广东省地震学会于1995年11月23—24日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广东省地震形势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加强青少年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的防灾意识;为增进港、澳和内地中学生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广东省八九五一工程办公室、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科协、广东省地震学会、阳江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新华社香港分社等单位于1990年8月7日至12日联合举办了“国际减灾十年”省、港、澳地震夏令营。营员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广东地区12个市,均为在校高中学生。参加夏令营的营员、老师及有关人员共120人。这次夏令营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地震专业机构以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 夏令营开营式在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仇作华、广东省地震局局长丁原章、副局长沈泽忠、省科协副主席倪光耀等出席了开营仪式。阳江市副市长黄开成、肇庆市副市长叶叶分别出席了认识交流晚会和闭营仪式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凉山州地质学会,于198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西昌联合召开了“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学术讨论会”。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摘编于后,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地球重力场及固体潮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11日在武昌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测绘、地震、石油、地质、海洋、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66个单位,100名代表。我国地球物理学界老前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方俊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地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由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凉山州地质学会共同组织、联合召开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凉山州西昌市举行。应邀来自省内外地质、地震、冶金、部队、院校和水电等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的33个单位56名教授、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讨论。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同志到会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1986,8(3):32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地震观测技术学术讨论会”。专委会委员和来自全国二十几个单位的数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奕麟主持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自专委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这种较大型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和检阅近几年来在地震观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会议共收到了30余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其内容包括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重力等领域在观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质》1986,8(1):68
在著名的<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地震、有色金属、建材、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六十余个部门的180余人,云集南京,参加了于1985年10月18—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为检阅广东省地震学界近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交流经验,广东省地震学会于1988年10月24—26日在广东省番禺县举行学术年会。会议收到论文(或摘要)89篇,其中,地震地质34篇,地震学15篇,地震前兆11篇,工程地震与抗震14篇,地震观测技术与仪器10篇,其他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协组织,中国气象学会牵头,会同中国地球物理、水利、地震、地质、地理、天文、环境科学、海洋、水土保持、农、林、土地、作物、城市科学和自然资源等16个全国性学会、研究会共同发起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4~26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8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民政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炉霍7.9级地震发生11周年之际,由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研究所、队、各省地震局及有关大专院校共50个单位的160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国家地震局、省科协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大多数委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的"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报道了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9月5日至21日在成都市联合召开的“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情况。全国各地50个科研单位的16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第一阶段围绕鲜水河地震带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形变测量,地震预报与预防等方面,对70余篇论文分四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古地震、地震大形势、活断层与遥感遥测等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与讨论;会议第二阶段组织60名代表沿康定一炉霍路线进行了为期9天的野外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