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森林  彭王星  张楠 《江苏地质》2013,37(1):155-158
通过对贵州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中使用的GIS空间分析法成图技术方法,以2010年为例进行了预测分析与效果检验,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中尺度预警参考。就下一步以敏感性因子参数下的趋势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趋势预测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序列。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东部地区的地质灾害以地面沉降为主,全国共有上海、天津等46座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华北、华南地区地面塌陷十分严重,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  相似文献   

4.
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在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定义中,笔者将预测时段仅限于工程年代之内,且前提是保持现有斜坡结构和环境条件,以及可预料的人类活动影响;预测程序是先进行斜坡稳定性预测,然后再对稳定性差或较差的坡段进行灾害危险性(度)预测。关于斜坡破坏型式的划分,一是从它的影响范围和量与质的关系看都需重视其单次规模;二是要与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相结合,才能对现场地质调查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展示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对稳定性的控制意义,本文提供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总结出来的碎屑岩和副变质岩斜坡的新类型系统,并对三类土质斜坡的典型结构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简要比较。关于环境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量化研究,笔者更看重多个非自体(非本坡段)天然模型观测和滑坡反算的成果。同时建议在全面准确的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确定性地质模型并应用基础学科的相关原理进行单要素的量化分析和单元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斜坡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广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地质灾害成因类型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点。北部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2%。北部花岗岩分布区,由于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占该灾害总数75%。外部诱发因素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率和密度。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和强降雨又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0.5%,人为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79.5%。因此,控制人类工程不合理活动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减灾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区域地质灾害三个层次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即基于自然属性的地质灾害研究、基于风险分析的地质灾害研究和基于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地质灾害研究。作者认为, 运用GIS技术, 将这三层次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是进行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的有效途径。本文最后介绍了1∶600万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编制的思路与成果。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地貌类型复杂,各类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众多,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地质灾害专项调查结果,分析了金华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基本规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陵矿区地质灾害的现状与评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黄陵矿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现状与特点,采用模糊判别等数学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并据此确定了黄陵矿区有4个地质灾害区段,即黄陵城区灾害段、黄陵店头镇灾害段、苍村井田灾害段和车村井田灾害段。   相似文献   

9.
曾凯 《地下水》2019,(3):107-108,120
工程地质勘测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滨海新区B1线新北路站为例,分析项目区的地层分布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工作方法和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测试步骤,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场地潜水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较浅,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地震、特殊岩土工程影响着地质结构与环境变化,在进行地下工程勘测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性,避免整个工程在地质勘测中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付明  王博  谢超 《安徽地质》2016,26(2):143-145
基于2015年安徽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数量、规模等进行了汇总与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向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预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现场观测数据,找出相应的路基沉降规律有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在分析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将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引入到双曲线模型,建立了基于双曲线模型的三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实测沉降曲线上选取3个适当的点作为预测样本,代入双曲线模型进行预测。为了检验新方法,运用常用的双曲线方法、三点法、Asaoka法、星野法、泊松曲线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新方法的取点控制条件。研究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的三点法的预测误差小、相关系数高、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的沉降预测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西客运专线路堤工后容许沉降量为15 mm,湿陷性黄土区路堤地基处理的沉降控制是关键性技术难题,为此,选择湿陷性黄土代表性地段进行了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路堤工程沉降观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堤本体的压缩沉降量只有3 mm,并在路堤竣工后的15 d内趋于稳定,路堤沉降主要由地基沉降控制,而地基沉降则决定于3种不同地基处理措施层以下土层的沉降量大小。在沉降量大小、地基处理和浸水效果方面,22 m深湿陷性土层全部处理的柱锤冲扩桩区段最好,15 m深湿陷性土层的挤密桩区段较好,6 m深湿陷性土层的强夯区段最差,而且采取合理的防排水措施防止坡脚附近积水浸泡非常必要。采用双曲线法、三点法和Asaoka法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路堤的最终沉降量,柱锤冲扩桩区段、挤密桩区段的路堤分别需要恒载预压5个月、8个月便可卸除荷载铺设无碴轨道,强夯区段路堤的预压荷载可能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沈丹客运专线本溪段下伏采空区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沈丹铁路客运专线本溪段的路基稳定性,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提供依据,利用概率积分法进行了预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采空区残余变形对客运专线的影响,并对采空区注浆后的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注浆前、后沿路基方向下沉、沿路基方向水平移动、垂直路基方向水平移动的数值。研究表明,采空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表移动和变形是均匀渐变的,不会出现突然塌陷,但采空区上方出现了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地表移动仍会对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营造成影响,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残采和复采以及铁路行车荷载的作用,也可能会出现老采空区活化,宜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后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值较小,达到了铁路客运专线的要求,采空区注浆能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和变形。  相似文献   

14.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面沉降特征与工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基面沉降是铁路客运专线变形观测和沉降评估的基本内容,但由于对路基面沉降的物理含义及其工程意义认识不足,其观测成果的运用存在一些谬误之处。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大量实测数据,简要地分析了路基面沉降特征及表征意义,探讨观测成果的合理应用方法。分析表明:路基面沉降观测数据可用于考察路基沉降的稳定性、后期发展趋势和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是否满足要求,但无法直接用之进行工后沉降检算。建议了联合路基面沉降观测数据和地基沉降观测数据推算工后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荣  杨宗喜  郑人瑞  李鹏远  周平  金玺 《地质通报》2016,35(11):1926-1935
军事地质伴随着军事活动而生,并伴随军事活动和地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对国外军事地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国外军事地质分为早期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介绍了国外在军事工程地质、军事水文地质、军事矿产地质、军事海洋地质、军事地球物理和军事遥感地质六大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的3个特点,分别为军民共同推进军事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与国防建设统筹部署,及军民联合攻关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应用。提出了未来军事地质的三大趋势,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军事地质工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军事地质将由资源保障走向空间拓展、现代军事地质的保障工作由国内(局部)扩展到全球(全时域),为中国国内军事地质工作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钱丽萍 《吉林地质》2014,(1):131-133
桦甸市是吉林省重要的矿业、水利、交通发达地区与枢纽之一,长期的人类活动,诱发了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本文在调查编制《桦甸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针对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浙江省是我国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使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已经在两年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气象数据信息处理及发布工作流程,能完整的解决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在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桦甸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论述桦甸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断裂、褶皱等构造运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现状及危害。桦甸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诱发、恶化了某些地质灾害,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自然及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区内各类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诱发、恶化地质灾害的自然、人为双重因素,提出防灾、减灾对策:①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树立和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④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灾;⑤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设备防治地质灾害;⑥建立群专相结合的防治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⑦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行政措施并举,综合治理。对各类地质灾害应实行开发式治理,这一对策不仅可以防灾、减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致富。  相似文献   

19.
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已使安帮河的水质恶化.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安帮河水为严得污染水,并已危害地下水水源地,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此文中指出,治理安帮河污染已是刻不容缓,否则双鸭山市将成为缺水城市.  相似文献   

20.
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位于皖南山区腹地、地形地貌复杂,构造发育,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利用航卫片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在高速公路预选线共圈定出大小滑坡和崩塌252处,这些滑坡与崩塌多分布在新安江及其支流凹岸一侧或河流岸坡与沟谷切割且临空条件较好的斜坡地带,以及徽-杭老公路切坡地段。根据本次遥感调查提出①大阜南侧滑坡;①霞井西北段;③荷花形292高地滑坡群的预选线路应作调整;④榧树NFDA2滑坡体上的公路预选线应改线另选新线。同时对雄村、尼姑庵、朱村、竹岭脚等处的滑坡需要进行勘察后,再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