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气象观测规范107页和新规范111页规定无自记仪器的项目,三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应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利用规范规定计算出的02时地面温度低于当日夜间地面最低温度,有些还低的很多,通过对乌伊岭气象站和铁力气象站历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组织出版这本专刊是为了隆重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大气物理研究所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研究机构。80年来,大气物理研究所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和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及其多尺度时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及其突变现象.结果表明:浦东地区6月1日-7月10日期间的降水序列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该地区春末夏初这一特殊的"梅雨期"降水量的实际状况;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存在准2a和10~20a的主要振荡周期;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的不同振荡周期的时间序列能更好地反映原序列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趋势信息.  相似文献   

4.
日辐射能的测量最普通的有两种:其一是对正的,就是受热仪器正对日光时单位黑体面积所受到的能量;其二是水平单位黑体地面所受到的全热量,就是包括正射日光的垂直部分及四面投入的为空气中各种质点格散及反射的日射。水平面全热量(即後一种),对於气象学本身是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分析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它们的环流形势存在历史相似;高低空急流的强弱、冷空气的路径对地面气旋的移动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暴雨的产生与特定大尺度背景下中尺度系统的出现有关;抬升作用、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是生成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Ⅰ作者在本论文的第一报里(气象杂志第十三卷第709页),曾经以天气的晴雨为例,提出一个检视交替事象持续性有无的方法,并就南京自1928年至1936年的天气晴雨纪录,应用上述的理论,得到了天气晴雨有连续至十日左右的持续性的结论。那时是这样规定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天气预告的物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10):545-559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重阳无雨一冬晴。”这两句天气俚谚,很明显的告诉我们,长期天气预告并不是十分时髦的问题。千年前的农民和诗人对於这个问题早就有了深切的注意和相当的认识了。他们凭著经验的提示,诗兴的焕发,作了许多关於这类的俚谚,为的是要诱掖後人们注意天气的前後相互关系。这些天气俚谚是否能够兑现呢?这个问题恐怕是许多人要问的。严格的讲,这类的俚谚大都没有兑现的可能,他们的普遍流行,只不过是表示一个农业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1引言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进行计算,确定合理的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可以达到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目的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对黑河电力通讯大楼(十九层)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的计算,将一种比较容易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在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的风险评估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主要表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视角从自然生态脆弱性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及人类的响应能力;阐明了气候风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了适应在气候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及增加气候恢复能力的有效适应原则;提出了适应极限的概念,指出这一概念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含义;提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强调要注重适应与减缓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应,指出转型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必要选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及社会经济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需要纳入统一的系统框架下予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V3,模拟分析了2005年11月19-21日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是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的辐射雾.模拟的天气形势与实况基本一致,模拟雾在范围、强度、生消时间等方面基本反映了实际大雾的生消变化规律.近地层逆温的维持和充沛的水汽条件对雾层长时间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诊断分析表明,大雾维持期间,雾区近地面层处在弱的水汽辐合区;900 hPa以上为辐散区和负涡度区,整层大气中下沉运动占主导,大规模的下沉辐散运动有利于中低层大气增温,与近地层的辐射降温相配合,有助于边界层内形成逆温;冷暖平流的作用也有助于逆温形成;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冷却,是最主要的降温因子;太阳短波辐射是导致大雾减轻及日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技术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艳  王振会  陈红兵  徐文 《气象科学》2012,32(2):177-181
使用安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场的法国电场仪AMEO340于2009年观测试验期间的观测资料,将大气电场仪采样序列数据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序列的功率谱。对晴天和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了小波函数为sym5的7层分解,大大降低了地面大气电场数据波形的重叠度。通过对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小波7层分解,地面大气电场信号的低频部分不仅突出显示了地面大气电场值的主要变化趋势,而且能清晰的分辨出闪电过程中较强的正负地闪次数。为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值的变化特征进行闪电预警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降水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对柳州市气象局国家基本观测站自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的日降水量和接地电阻值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少雨季节,降水量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表现为负相关性,在多雨季节降水量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比较复杂,有负相关也有正相关,降水对接地电阻恢复到降水前值的恢复时间主要取决于降水时间和降水量,但由于受到温度、日照等其它气象因素的影响,同样的降水对接地电阻恢复到降水前值的恢复时间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6年黑龙江省ADTD闪电定位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地闪密度、地闪强度、绕击率和反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的直击雷防护效率。结果表明: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绕击率和地闪密度呈正相关,与地闪强度呈低度负相关;反击率地闪密度呈低度负相关,与地闪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保护范围内的绕击率分别为0.04%、0.71%和4.59%,即第一、二、三类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效率分别为99.96%、99.29%和95.4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时,将会分别存在3.16%、4.64%和7.32%左右发生反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The correlation of mechanical transfer current from the atmosphere to the ground with the process of space charge formation as a result of conductivity current divergence near ground is under discussion in this research. Experimental data of conductivity current and mechanical transfer current acquired at three observation points for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In particular, the peculiarities of mechanical charge transfer to ground under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s of the surface layer are unde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5.
雨后两次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12月在南京市郊进行雾的外场综合试验,观测得到20—21日雨后两次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边界层廓线、雾滴谱等,分析此次典型雾过程的天气背景和边界层结构特征,探讨雾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雨后地表及近地层高湿环境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南京冬季冷高压控制下稳定的天气层结,以及夜间的辐射冷却作用,极有利于辐射雾的产生。而雾的爆发性增强,主要和降温与增湿有关。晴天夜间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增强引起的强降温,日出后地面的强蒸发作用使得近地表水汽增多,都可直接引起雾的爆发性变浓。强的贴地逆温层的形成是雾爆发性增强的关键,易于近地面水汽的积累。而超低空急流的产生,有利于加速逆温层的贴地增强。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0cm地温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建军  余锦华  达琼 《气象》2006,32(2):64-69
选取青藏高原40个测站1970~2002年各月平均0cm地温资料,通过EOF、二阶多项式函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年平均0cm地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0cm地温EOF展开的第一特征向量反映了高原地温分布的一致性,而第二、三特征向量分别揭示了高原地温分布受到各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海拔高度制约的事实。高原地温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气候区,即东北部、南部、主体和西部。高原地温各分区代表站的二阶多项式反映出近30年高原东北部地温呈降温趋势;南部呈增温趋势;高原主体和西部具有高一低一高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高原地温各分区皆有3a和准7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地温变化规律,并提供更好的大田地温预报服务,降低播种风险,提高粮食生产安全,利用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点1981-2015年地温和气温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5 a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春播期(4月和5月)地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1-2010年,年代际温度呈上升趋势,气温的变化导致地温的变化也更加明显,气温和各层地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26-0.549℃/10 a,4-10月0-5 cm、5-10 cm、10-20 cm每一层的地温差为1.5℃、0.5℃和0.5℃;0-20 cm地温以及气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春播期西部地区0 cm、5 cm、10 cm的地温和气温差值4-5月由较低转为较高;地温预报模型t检验的P值在P=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可以用于沈阳春播期(4月和5月)地温预测。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的估算模式AERSCREEN在气象和地形资料的处理以及建筑物下洗等多个方面做了改进。利用估算模式AERSCREEN,针对30 m左右高度的点源,进行了不同排放参数、不同气象条件下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烟气出口流速的增大,地面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随着波文比的变化,地面浓度最大值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地面粗糙度的增大,地面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随着烟气出口温度的增高,地面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当烟气温度为75℃,粗糙度达到1.3 m时,地面浓度达到最小;随着反照率的增大,地面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随着烟囱高度的增大,地面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在各种烟囱高度条件下,随着最高环境温度的增高,地面浓度最大值逐渐增大;而在各种环境温度条件下,随着烟囱高度的增高,地面浓度最大值在逐渐减小;模式中,随着最低环境温度的增高,地面浓度最大值没有变化;但随着最小风速的增大,模拟得到的地面浓度最大值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烟囱污染物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C3模型模拟了某电厂不同高度烟囱在不同风速、不同稳定度情况下SO2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落地距离。结果表明:在烟囱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稳定度不变,如果风速逐渐加大,则SO2最大落地浓度变小,且最大落地距离亦变小;烟囱高度不变且风速不变情况下,稳定度由稳定趋向于不稳定,则SO2最大浓度变小且最大落地距离变小;在风速和稳定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烟囱高度的减小,SO2最大浓度变大且最大落地距离不变;在建烟囱最高高度不宜超过300 m。  相似文献   

20.
对L波段探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近地层斜距因受地物回波影响而失真的情况,探讨软件所提供代替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