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特征在油气运移研究和油气储层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的不同,反映了油气的不同演化程度和不同运移期次。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储怡有各种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论述了不同世代胶结物中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和成分特征,及它们的划分标志。依据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数据,常规的包裹体“甲烷基本浓度”,以及本次提出了的甲烷/总有机发含量幽会和烷烃/总有机组合 分含量比值,并由此分析油气运移特征和进行储层评价。分析认为,在同一块岩样中,若存在两种以  相似文献   

2.
包裹体成分特征反映了油气的演化程度和运移期次。本文对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4组地层砂岩中的包裹体开展研究,发现研究区包裹体多≤5μm,呈串珠状分布于石英颗粒裂隙中,以气液两相的状态存在。根据包裹体中甲烷等有机组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对研究区油气运移过程展开研究,认为二叠系至少经历过较高温较高盐度、较低温低盐度等两期油气运移;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可分别对应二叠纪中期-二叠纪末和白垩纪早-晚期两期油气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碳酸盐岩中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研究,提出有机包裹体多分布于储层孔洞缝中所充填的三期矿物中,研究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溶蚀孔洞和裂缝。并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及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热演化程度、油气运移期次、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次主要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其各自演化的程度及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皆不同。  相似文献   

4.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的不同反映了油气的不同演化程度和不同的运移期次。根据包裹体的组成和荧光性可将包裹体组合划分为 3种类型 :发荧光的沥青包裹体和盐水气液包裹体组合类型、不发荧光的沥青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组合类型、纯盐水溶液及盐水气液包裹体组合类型 ,它们是不同演化阶段油气运移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湖北当阳区当深 3井二叠纪—三叠纪海相地层的包裹体组合的研究表明 ,该区存在 3期不同演化阶段的油气运移 ,即中侏罗世早期至晚期的液态烃运移期、早白垩世早期—中期的裂解烃运移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中白垩世中期的剩余气运移期。这为中扬子地区的海相地层的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有机包裹体在生油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郑有业  马丽娟 《地学前缘》1998,5(2):325-331
在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体会,较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盆地构造演化史、储层成岩史、有机质演化史以及盆地古地温和生油热历史的恢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盆地断裂构造、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等方面和在油气演化程度、运移期次、运移通道、油气源性质的确定以及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区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根据有机包裹体的丰度特征进行储层评价、根据有机包裹体的类型特征评价油气藏、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确定油气勘探深度、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预测勘探远景区以及根据包裹体的流体势图确定油气圈闭部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同时对某些应用方面的可靠性、局限性、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油气藏中流体包裹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及其在石油、天然气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烃源岩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在确定源岩演化、沉积环境、有机母质类型、成熟度、油气运移充填期次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目前流体包裹体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前沿方向:①在流体包裹体分析实验技术中,单个包裹体分析技术在油气地质定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通过有机包裹体自然剖面与模拟实验对比研究烃类流体运移分馏,为建立油气成藏过程地球化学示踪指标提供基础参数;③通过储层中不同期次有机包裹体的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圈闭中已经聚集成藏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圈闭中油气的成因、来源和充填过程;④有机包裹体成烃作用研究为碳酸盐岩生烃和深层油气成因理论提供依据;这些方向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油气理论、提高勘探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油包裹体与石油成熟度及油气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岩和成油各阶段形成的包裹体在成分、温度上的差异反映了油气演化程度,使人们可对油气演化规律获得更清楚的认识,因而可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石油包裹体,多数是在油、气、水不混溶条件下被捕获形成的,它除了可以作为找油的直接标志外,其单个包裹体气相成分以及同期形成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可作为油气成熟度划分的可靠依据,并可以排除油气二次运移时混入的他源气体。探讨了渤海湾济阳坳陷已知不同成熟度油田的原油与其所获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和气相成分等的关系,并以其规律为依据,以中外三个不同地区油田的包裹体为实例,从其类型、均一温度和气相成分上反推了这些油气田的石油成熟度及其油气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渤中坳陷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包裹体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具有示踪作用。应用油气包裹体统计分析表明渤中坳陷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层位为浅部第三系。其中下第三系砂岩中普遍含有两类油气包裹体,即原生油气包裹体和次生油气包裹体,它们分别记录了研究区两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次生油气包裹体个体大、分布广、含量明显高于原生油气包裹体,其主要充填分布在次生溶蚀孔隙和裂隙中。均一温度测量、包裹体成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综合表明,次生油气包裹体记录的第二次油气运移是本区最主要的一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其油气来源于下第三系湖相泥质烃源岩。结合地质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渤中坳陷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是浅部下第三系地层,而不是深部其它地层。早第三纪晚期构造运动、沉积间断和次生溶蚀孔隙特征研究,以及与之相关储层预测是本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成、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演化、运移及油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储层中,皆存在有三期以上的油气运移。不同储层中,相应各期的油气运聚特点及演化程度略有不同,灯影组中各期有机质的成熟度及油气演化程度均略高于二叠系;同储层中,各期油气运聚的特点及演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石油成熟阶段、高成熟凝析油一湿气阶段、过成熟干气阶段。研究区灯影组储层的天然气成因为油型气,二叠系的为多成因;各储层中的CO2主要为有机成因气,少量为无机成因气。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西南部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中次生成因的孔隙、溶洞、裂缝较发育,经历了多期白云石和石英充填;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或脉体中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和组合类型,以及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将烃类在储层中的油气演化和运移聚集期次划分为:①印支期石油大量形成阶段的油气运移和聚集;②燕山期凝析油—湿气演化阶段的油气运移和聚集;③燕山期—喜山期干气演化阶段的天然气大规模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11.
川西南震旦系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因、运移和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川西南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中次生成因孔洞缝发育, 经历了多期白云石和硅质充填.对不同期次充填矿物中的有机包裹体特征及荧光进行了观察, 测定了各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 其主峰分布在120~150℃、160~190℃和200~210℃; 并采用真空破碎法对各期有机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及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其化学成分以CH4和CO2为主, 各期中的w(CH4)含量分别为10.09%~22.08%、27.06%~40.40%和55.33%~74.01%, 相应的w(CO2)/w(CH4)值为3.37~5.87, 1.20~2.20和0.26~0.63.CH4和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为(-50.7~-28.4)×10-3和(-18.3~-3.6)×10-3.据此追述了研究区油气的成因性质、油气的演化和运移.结果表明, 研究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天然气为油型气; CO2主要为有机成因, 有少量为无机成因; 研究区存在有3期以上的油气运移, 且各期油气演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流体地质学方法研究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质谱的测试分析,取得了古地温、盐度、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群体包裹体的有机组份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数据.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期次、通道、相态、油气运移的温度、深度、有机组份、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水介质条件以及油气运聚丰度.  相似文献   

13.
张鼐  郭宏莉 《岩石学报》2000,16(4):665-669
储层液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时间和期次和问题的一种非效的方法,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及其丰度统计分析表明,烃类包裹体丰度与储层含油气必一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根据包裹体产状,均一温度和包裹体成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发现,油气在成岩早期就开始注入,并一直保存在储层中,直到后期才裂解成干气,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表现为一个主峰,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有三个区间(峰值),其中第一个峰值与有机包裹体一  相似文献   

14.
FI技术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FI)为研究油气地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丰度、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和成分,可以了解油气热演化程度,为油气生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的来源等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温度与成分等特征发生相应的交化,通过对不同阶段所捕获的FI的研究,可以确定油气的运移时间和深度,探明油气运移的通道和方向,评价油气资源潜力以及预测油气的勘探远景区。此外,作还用流体包裹体势图和流体包裹体地层学方法,从宏观上描述了油气的运聚方向和通道,指出了其会聚的最有利区段,为直接指导油气的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苏里格气田西部盒8段储层砂岩油气包裹体为例,应用激光拉曼探针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对其赋存于石英颗粒表面愈合裂隙、次生加大边的2期含烃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及其相对摩尔百分含量进行测定:早期包裹体主要为含气态烃和含盐水气态烃的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晚期包裹体为含气态烃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其气相成分以CO_2、CH_4和N_2等气体为主,溶解有CO、H_2S、H_2、C_2H_2、C_2H_4、C_2H_6、C_4H_6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此外还含有极少量的阴离子SO_4~(2-)和CO_3~(2-)离子(小于0.03 mol/L)。研究表明:早期有机包裹体含有大量CO_2无机气体、H_2O和少量低碳烷烃,说明早期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虽有天然气生成,但运移规模有限,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反映了天然气进入储层后置换地层水的过程;晚期有机包裹体与之相反,烃类和N2含量均较高,而CO_2无机气体和H_2O含量均较低,可见晚期有机包裹体代表了油气形成高峰和大规模进入储层成藏期间的流体特征,为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油气生成、运移,划分油气成藏期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宏莉  朱如凯 《岩石学报》2005,21(5):1467-1472
本文主要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的依奇克里克构造、克拉苏及吐格尔明三个构造带砂岩储层中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的显微镜荧光特征、气相色谱、激光拉曼的成分分析,重点讨论了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成藏条件。通过对研究区储层中包裹体研究结合油气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在库车坳陷东部储层物性不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封存条件才是控制该区油气能否成藏的决定因素。断层断在地层内部,对成藏有利,而地层产状较直立,断层直通到近地表,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逃逸,包裹体是最好的证据。由储层包裹体温度、荧光特征和成分上的差异显示出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至少有二次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质低成熟时有过少量的油气运移,大量的油气运移是第二期。爆裂法进行群体包裹体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出两个高峰区域,两个高峰区分别反应了轻烃与重烃“C”数上的差异,利用了514nm 和785nm两个激光波长,进行了激光拉曼分析,其测试结果显示出,断层开启的样品包裹体中 H_2O 都很高,CO_2含量很低,断层封闭的样品 H_2O 部很低,CO_2含量高,以次来判别储层的封闭条件。  相似文献   

19.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生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 ,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 ,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 ,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 ,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 ,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 ,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20.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系统总结了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运移时间、通道、方向、期次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包裹体成分在确定油气来源、运移期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