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会刊》代表着美国地理学的最高水平,其载文及其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其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考察美国地理学的总体地位和不同领域相对地位的变化,梳理美国地理学百年发展脉络,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以来美国地理学经历了战前初步发展、战后快速发展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持续发展三大阶段,美国地理学的第二个春天正在到来;逐步形成了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模式和地理信息科学,自然与社会,人口、地方、区域,综合地理五大领域框架;长期关注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人文地理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非常注重实践,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研究领域相对稳定,但不同方向的相对地位却此消彼长。依据载文数量的相对比例,可以概括出美国地理学发展脉络:自然(1911—1915)→经济(1916—1920)→自然(1921—1925)→地图学(1926—1930)→地方(1931—1935)→自然(1936—1940)→地理教育(1941—1945)→生态环境(1946—1950)→地方(1951—1955)→经济(1956—1975)→自然(1977—1990)→经济(1990—2005)。上述研究领域、方向及其变化,也基本上代表了世界地理学的整体发展规律。   相似文献   

2.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过去的 15年中 ,把握科学目标与国家目标双重定位的前提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学科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领域 ,取得了一批瞩目的研究成果 ,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稳定了研究队伍 ,形成了学科发展特色。1 地理学学科发展状况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管理的角度地理学学科 (包括土壤学和遥感 )分为以下 5个方向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环境地理。地理学目前主要发展趋势是研究陆地表层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 ,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 ,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1 2002年项目受理与资助介绍1.1 基本概况地球科学部一处由原地理学科经过2001年12月内部学科方向调整而产生。原地理学科按学科方向和受理申请数量大体划分5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土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环境地理。5个部分包括了25个学科代码,其中区域可持续发展(学科代码110)被划分在人文地理学方向内。调整后,将原有学科方向划分为4个项目单元: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即由原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组成地理学项目单元;将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调出与环境地理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1901年张相文编纂我国近代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出版以来,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已走过了百年岁月。以《地理学报》为研究对象,对其自创刊以来所有载文进行检索和分类统计。从中发现,中国地理学近百年来在曲折中前进,日益走向繁荣;领域构成从单调到丰富,专业体系日趋完善,地理学的人文化、技术化趋势非常明显;从引进、学习到与世界同步,中国地理学正在完成质的飞跃。地理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地理学的高度责任感和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地理学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交通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全球—区域—地方发展中不断促进各类生产生活要素与人口流动,交通—区域发展交互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高速交通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出行理念下,国内交通地理学在以任务带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大数据挖掘与技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瞄准学科难点和研究瓶颈,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围绕交通—区域发展交互领域进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交通地理研究团队为代表,阐明近10年来在交通地理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主要贡献在于:(1)高速化、网络化和复杂化视角下的交通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2)交通系统与区域—地方互动机制;(3)交通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空间组织机理。基于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区域发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冠疫情防控与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应用,为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地理学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十几年来,地球表层过程研究在地球系统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强调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对环境变化对科学提出的挑战。而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恰恰是地理过程的具体表现。从与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相关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研究主题看,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的研究重点和核心已经从自然向自然与人文结合方向发展,从无机向无机与有机结合方向发展,从单要素、单个过程的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与综合研究方向发展,从宏观向宏观与微观结合方向发展。未来若干年,我国的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应紧密围绕格局与过程、过程与效应、综合与集成组织科学问题。提高我国地理过程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地理学基础研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现代地理学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其发展趋势是: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加强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地理过程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结合实践拓宽应用研究领域,实验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地理学应在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与调控、地理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等前沿领域开拓创新,为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是报导中国地理学文献的检索性期刊(季刊),经过两年试办积累经验,并报中宣部批准,于1987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出版《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国外报道我国的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扩大我国地理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该刊的选题范围包括整个地理学体系及相关学科的重要文献。其文献类型包括研究报  相似文献   

10.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2007,9(6):669-674
自然地理学方向的古地理学开创了时间维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古地理学向环境演变研究拓展的过程。以现代自然环境的历史建构为主体的古地理学,以时间坐标系下自然地理过程研究为主的环境演变研究,以从时间的维度探索人地关系为主的人地系统演变研究,分别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和人地关系传统,构成了自然地理学时间维研究的3个基本方面。广义地理解自然地理学方向的古地理学、环境演变以及人地系统演变,它们可以看作是相通的,人地系统演变可以理解为包括了人类作为驱动力和承受者的环境演变,用人地关系来定义自然学地理方向的古地理学,则可以将其定义为关于人地(人类-环境)系统历史演变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但面临着一系列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支撑的突出问题。主要从地理学视角综述了经济增长及其支撑系统(资源、环境)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经济增长支撑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国内发表人文地理学论文的专业核心期刊为检索源,考察了15年来“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的相关成果。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思维等的差异划分了问题研究阶段、专题研究阶段、时代性课题研究阶段和主题研究阶段4个发展时期。依据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归纳了新的空间形态及新的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差异、信息技术作用下的城市、旅游在线服务5个热点研究领域。最后结合国际地理联合会“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委员会”提供的行动方案,对今后国内“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发展予以展望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对象,阐述了地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了现代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分析了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问题与差距,并对其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具体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主要在于深入且系统地理解地球环境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以人地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在“双碳”研究及成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学科分支—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成果贡献”的思路,对2000年以来中国主流地理学期刊及学者发表的“双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后发现:(1)不同地理分支学科下“双碳”研究主题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自然地理学侧重研究人为及自然碳源碳汇变化,人文地理学侧重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及形成机理,信息地理学侧重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碳数据集及开发空间分析工具;(2)碳核算方法包括排放系数法、实际测量法和遥感估算法等,其数据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卫星监测数据以及新型地理感知数据等,地学分析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碳源碳汇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空间过程及结果;(3)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对象分为空间对象和活动对象,前者关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碳源碳汇的空间特征及规律,后者关注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等活动产生的碳源碳汇的地理分布;(4)地理学对“双碳”的成果贡献出口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分异规律的空间差异化低碳治理、“经济...  相似文献   

15.
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港口地理研究的时代背景变迁,分析了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重点从港口地理的基本研究范畴、港口理论、港口体系、枢纽港、港口与腹地关系、航运网络、航运企业和码头企业等角度深入解析其重点历程与主要论点,对中国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国际学者的相关论点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研究重点和研究地区等角度,总结和评价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特征,梳理其发展规律与研究轨迹。同时基于以上研究,从研究范式、研究重点、研究单位等角度,对港口地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向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该研究,系统总结了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理计算——数量地理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是推动地理科学发展的动力。90年代以来,作为地理科学方法论之一的数量地理学迅速向全新的地理计算学发展。凭借高性能计算软、硬件设备的支撑,一些以“整体性”、“大容量”资料所表征的地理学时、空演变问题的模拟、预测,逐渐得以实现。以国内外文献资料为基础,追溯了国外地理计算学的发展,讨论了地理计算的内涵和构成,分析了作为地理计算基础的高性能计算的基本特征,介绍了在几个地理学固有命题(空间互作用、人口、城市演变动力学)研究中凭借高性能计算所进行的成功探索,旨在为启动我国的地理计算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И.П.格拉西莫夫(1905—1985年),是苏联杰出的地理学家、土壤学家,也是国际地理学界的知名学者。20年代初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1930年毕业于С.С.涅乌斯特鲁耶夫指导的研究班。1936起先后主持土壤研究所地理部、地貌部的工作。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1年被选为院士。从1951年起,连任地理研究所所长,并从1953年起一直连任苏联地理学者国家委员会主席。曾任地质——地理科学委员会委员,全苏地理学会和土壤学会的理事长。还担任过国际地理协会名誉会长、国际环境研究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针对2000-2019年钻井液领域文献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钻井液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热点和研究机构等信息。结果表明:从年发文量来看,2012年之前全球钻井液发文量增长较慢,而2012年之后钻井液发文量出现猛增。美国发文数量最多,达到1803篇,篇均被引频次达到22.06次。中国发文量为1586篇,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只有8.55,论文质量与美国差距巨大。从研究方向来看,能源燃料是钻井液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从关键词共现来看,流变性能、纳米材料、天然气水合物等是钻井液研究的相关热点。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钻井液领域的刊文量最大,达到426篇,是钻井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  相似文献   

19.
乡村地理学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乡村地域综合体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乡村是指城市以外并与之相对应的地域,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阶段性空间关系。 乡村地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局限于研究乡村聚落和农业,重点放在研究乡村聚落的起源、成长和发展,与城市地理和人口地理关系十分密切。当时的代表人物有法国  相似文献   

20.
古生物迁移理论的历史、现状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生物迁移与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它既是古地理环境变迁的结果,又是古地理环境变迁的标志。古生物迁移研究是当今古生物地理学与进化论结合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此项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尚未见他人从事此项工作。系统阐述迁移概念的第一个人是Darwin(1859)。他认为,每个物种都仅有各自的一个起源中心,他称为“创造的单一中心”。只要环境允许,它会从这个中心尽可能地向外迁移。此后,迁移研究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之路,也显示出这一命题的生命力。迁移可分为3类:扩散、转移和隔离。迁移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最低层位的地理追索方法,演化程序的地理追索方法和相应环境的追索方法。70年代问世的离散学说向传统的迁移理论提出了挑战。古生物迁移理论可能将发展成为古生物地理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