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兰州新生代断陷盆地是在中生代盆地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盆地包括兰州、永登、榆中3个坳陷。通过对兰州坳陷重力、大地电场岩性测深勘查,揭示了该坳陷基底构造形态、断裂分布;利用二氧化硅水文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井中测温预测地热异常分布范围;通过兰石厂深孔测井资料分析,指出热储存在部位;并预测兰州地区地热资源前景和勘查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地热资源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陶乐—横山堡冲断带)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为准确描述该地区热储构造模式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地区的热储构造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认为:银川盆地是受东西两条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综合分析区域内重力异常和电磁数据,并结合钻孔资料和测温信息,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陶乐—横山堡冲断带)古近系、石炭系—二叠系组合构成了研究区内良好的盖层,热储层为奥陶系的灰岩和白云岩,黄河断层为主要的地热运移通道。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结合地层分布、构造展布特征,圈定地热远景区5处,面积约为1 154 km2。提出区域热储为“隆中凹”的模式,为对流型地热类型,受深大断层构造影响。  相似文献   

3.
热源、热储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地温场等是影响地热资源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渭河盆地西安凹陷-西安市延长石油西化小区为例,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层测温、测井、岩芯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及地热资源量,运用多种参数对热储层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属地热异常区,地温梯度为3.5℃/100 m;研究区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砂泥岩互层发育,砂厚分布在40~140 m之间,平均孔隙度分布在15.68%~30.3%之间,蓝田灞河组砂层厚度、地层热量、含水量和总热量均高于三门组和张家坡组地层,地热开发条件最好;综合考虑砂体厚度、地层含水量、地温梯度、地温、热储层物性因素,认为西安凹陷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地热开发应选择蓝田灞河组为主要目的层段,最优的地热开发方式应采用采灌平衡法进行地热开采,综合考虑研究区更宜选择中深层地埋管井下换热方式进行地热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模式。张掖盆地地热田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为呈层状分布的新近系白杨河组砂岩、砂砾岩,选择钾镁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为47~82°C,盖层为新近系上新统疏勒河组泥岩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地热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祁连山区大气降水;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和盆地内NNW向基底断裂是地热流体深循环良好的导水通道,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导水断裂带或岩层孔隙裂隙运移,在深部热传导的增温作用下,赋存于碎屑岩类孔隙之中形成了本区的地热资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热水属于溶滤型的陆相沉积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F-、SiO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区内地热水3H值普遍小于2.0 TU,说明形成年代较早;14C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区域地...  相似文献   

5.
太原盆地断裂构造发育,地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中低温地热田,故太原盆地地热资源的整体评价对其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太原盆地构造演化分析、地震和电法等剖面解释、最新钻井测井解释成果为研究基础,以盆地二级构造单元为划分依据,采用"热储体积法"将太原盆地划分为8个地热田并作为评价单元。针对8个评价单元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热储进行了精细评价。综合评价得出太原盆地碳酸盐岩岩溶热储具有热储盖层稳定、埋深浅、储集层段多、储量大等特点。表现为岩溶热储上覆盖层厚度400~2 000 m,储集层从老至新依次发育了奥陶系峰峰组、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和寒武系凤山组、长山组6套主力含水层段。地温梯度一般为3~4℃/100 m之间,热储温度为30~80℃。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热田热储面积和厚度、热储温度、孔隙度、比热容和密度等参数,计算西温庄地热田地热资源量,得出太原盆地可采资源量13.84×108 GJ,折合标煤4 721.9×104 t,初步摸清了太原盆地的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  相似文献   

6.
渭河断陷赋存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本文叙述了该区地热分布特征,阐明了区内地质构造、深部地质条件对地下热水赋存和水温、水量变化的控制作用,兼论了西安城郊区及地热赋存的地质构造背景.对指导当前和今后这一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阜新盆地东梁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东梁区DR-1与DR-2地热井及以往地质资料,对控制本区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热储层、控热构造及盖层)作了研究后认为,该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受控于热储构造、热储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和盖层条件,而热储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及与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又决定了本区地下热水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8.
9.
区域重力在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与热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区域重力调查,揭示了兰州第三系断陷盆地兰州坳陷的基底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利用二氧化硅水文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井中测温预测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进一步分析兰石厂深孔测井资料,提出热储部位;指出兰州坳陷地热资源的前景和勘查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张百禄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42-43,54
随着地质调查的逐渐深入,发现在旱平川断陷盆地东南部有地热异常显示,经进一步勘探,在孔深1200m时,井温已达40℃以上,盆地南,北两条断层(F1,F2)为该区地热田的控热构造,第三系杨梢组为旱平川断陷盆地的地下热水储层,其补给条件好,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12.
谢娜  喻生波  丁宏伟  张明泉 《中国地质》2020,47(6):1804-1812
甘肃省地热资源丰富,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概况,结合地区构造、地热水化学特征、地热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甘肃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两种类型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分布于河西、陇西及陇东盆地等,热储类型为裂隙型和孔隙型,热储层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发育,岩性以砂岩为主;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和西秦岭造山带,热储类型为断裂破碎带,岩性以花岗岩为主;通过潜力计算得知,全省热量开采系数≥0.4的仅占29.17%,表明目前甘肃地热资源开采程度较低,开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渭河盆地地热水溶气资源丰富,但成分、成因、分布特征复杂。通过选择位于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完井深度的地热水井进行地热水及天然气样品的采集并送样分析,研究地热水特征,天然气的组分、成因及水气关系,结合天然气聚集成藏因素分析,对气体赋存的有利区域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渭河盆地地热水化学类型相对复杂,地层温度及压力对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盆地中最具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组分为壳源氦气及生物成因可燃气;根据气体源岩的分布,储盖组合特征,结合影响水溶气富集的因素,对氦气富集有利区和可燃气有利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楠  朱亮 《地下水》2010,32(6):170-172
对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现状耗水量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较大且流域现状水平年全面缺水,但缺水程度有所差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结论,并计算出境内近年水资源的实际消耗量。指出目前存在水资源供求矛盾、河流径流锐减、地下水超采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中盆地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大以及可就近利用等诸多优势的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建筑节能的洁净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关中盆地主要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分别建立了每个城市地下水热泵和地埋管热泵系统的适宜分区评价体系,并进行了适宜性综合分区。基于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对主要城市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包括热容量计算、换热功率计算和热能潜力计算,旨在有效地丰富浅层地温能勘察评价与开发利用的理论、奠定浅层地温能广泛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薇  王贵玲  刘峰  邢林啸  李曼 《中国地质》2019,46(2):255-26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点,对主要热储层分布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热储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是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约占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的89%,具有储集空间广、厚度大,地热资源热储类型多、储量大,赋存中低温地热水,资源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沉积盆地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一般由补给区HCO_3-Na型、HCO_3·Cl-Na型等低矿化水,逐渐过渡为Cl·HCO_3-Na型,最终到排泄区或封闭状态下变为Cl-Na型等高矿化水。沉积盆地中热盆地热资源储存量较大,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储存量的54%,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可开采量的59%,温盆地热资源储存量占到42%,可开采量占到40%,冷盆地热资源储存量仅占到4%,可开采量占到1%。应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回灌,保证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建立地热资源监测网。  相似文献   

17.
贵德盆地高氟、高砷地下热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德县是青海省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调查,表明:赋存于贵德群中的承压自流热水是当地饮水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的致病水体;深度多小于400m,分布明显受控于NNW向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并形成了两个异常中心。异常区围绕NEE向张扭性断裂带呈椭圆形展布,南北宽约5km,东西长约10km;其氟离子含量0.32~4.57mg/L,砷元素含量0.112~0.318mg/L,随深度和温度呈增高趋势;水温在16.0~45.9℃,pH较高,一般大于8.0,多属TDS0.2~0.5g/L的HCO3.SO4.C1—Na型淡水。为该地区防病改水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莹  任战利  邢光远  祁凯  夏岩 《地质通报》2023,42(11):1993-2005
渭河盆地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有助于调整能源结构、降低雾霾及改善环境。在对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勘探、地热井钻井等资料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镜下鉴定、储层物性等分析方法,对渭河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物性特征、热储层评价等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具有较好的深部构造热背景;新近系张家坡组和蓝田-灞河组、高陵群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高陵群砂岩孔隙不发育;渭河盆地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3.35%~31.2%,平均值为13.3%;渗透率为0.47×10-3~235×10-3μm2,平均值为29.2×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Ⅳ类储集层;中新统蓝田-灞河组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5.2%~31.2%,平均值为17%;渗透率为0.05×10-3~5684×10-3μm2,平均值为326×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Ⅲ类储集层;中新统高陵群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2.5%~13.9%,平均值为5.8%;渗透率为0.01×10-3~11.04×10-3μm2,平均值为0.75×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Ⅵ类储集层。砂泥岩压实曲线显示张家坡组成岩强度弱,埋藏较浅—中等,岩石呈正常—弱压实,沉积物为弱固结—半固结,处于早成岩B期,地热井容易出砂。而蓝田-灞河组下段、高陵群的声波时差值大多偏离,随深度的增加声波时差值变化不明显,反映为中等压实-强压实特征,由于蓝田-灞河组和高陵群埋藏较深,沉积物为半固结—固结砂岩,蓝田-灞河组、高陵群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地热井不易出砂。新近系热储层的研究表明,渭河盆地蓝田-灞河组埋藏较深,热储层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地热开发层段,加大渭河盆地地热开发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