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荣  段有  高全 《吉林气象》2005,(2):23-23,30
温度是农业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物为了完成其发育阶段或整个生育期要求一定的积温。目前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但这种积温与作物生育的关系上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我国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织提出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由于作物发育速度与积温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特别高温与低温都抑制作物发育,从而导致积温的不稳定。在日本学者和内岛工作的基础上沈国权提出了当量积温的概念,他认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发育速度正常。所需的积温为最小值,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发育速度减慢,所需积温增加,而使用活动积温订正后所得到的当量积温,则表现出比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当量积温的计算和应用在我国至今尚未广泛开展,为此,本文用春小麦分期播种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计算,对当量积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伊春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伊春地区积温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积温增加了71.0℃;40 a积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每10 a的变化规律为增加-下降-增加;积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了2 d,终日推后了3.3 d,初终间日数增加,积温也就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玉米积温模型的改进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积温是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指标之一,但由于受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作物生育期间的积温在年际间和地区间均表现出不稳定性。因此,如何对已有积温模型进行修正,使农作物生育期间积温计算值趋于稳定并反映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和气象服务均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东北春玉米四单19为例,应用沈国权提出的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拟合,分析了参数选择对积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使用平均温度的二次函数对线性积温模型(简称LM)进行修正(修正后模型称TRM)并进行效果分析,与NL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LM拟合时参数P越小,模拟有效积温越稳定;NLM积温在年际间、地区间均存在差异,造成积温不稳定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强度,与其他因子相关性较差;有效积温与生育期平均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对LM的温度二次方修正结果与NLM结果比较发现,二次方修正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张运福  金巍  曲岩 《气象》2009,35(12):109-117
对1951-2007年辽宁省稳定通过0℃、10℃积温和持续日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7年来辽宁省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和持续日数呈递增趋势,其中稳定通过10℃积温和持续日数递增趋势更明显;(2)各标准气候期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变化趋势不同,第1个和第2个30年标准气候期呈现递增趋势较弱,最近30年标准气候期呈显著递增趋势;各标准气候期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均为递增趋势,而且后期递增较前期更为显著;(3)中部和沿海城市稳定通过0℃、10℃积温和持续日数递增趋势强于北部和西部;(4)城市化引起的热岛效应是观测到的稳定通过0℃、10℃积温和持续日数递增的重要原因,而区域气候变暖则进一步加强了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10℃积温增加97.5-107.4℃,为发展冷凉型农业带来了机遇,当前除重点种植马铃薯外,发展极早熟大豆是又一个战略选择。利用从终霜到稳定通过10℃终日的积温庆与大豆品种生育期积温一致。品种生育期积温是从出苗算起的,终霜保证率应为80%,终霜到稳定通过10℃终日的积温保证率也应为80%,这样就可以把因障碍性冷害和延迟性冷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另外,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还必须在大的问题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8.
论湿积温     
作者在积温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湿积温的新概念,并指出:积温、当量积温只是湿积温的一种特例,从而把积温、当量积温有机地统一于湿积温概念之下。本文论证了湿积温的如下优越性: 1.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从积温概念下的线性关系变为湿积温概念下的非线性关系; 2.植物生长发育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湿度有关; 3.对同一地区、同一植物而言,湿积温是个相对稳定的常量; 4.T>Tc时,湿积温便得到有效抑制。 因而,它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850农场水稻气候灾害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新峰 《黑龙江气象》2009,26(2):28-28,30
1 引言 850农场无霜期为140 d,可以满足水稻种植的要求.早熟品种从移栽到成熟≥10℃的活动积温要求在2070~2150℃;中熟水稻品种要求2180~2200℃:晚熟品种要求2250~2300℃.850农场历年≥10℃的活动积温平均为2522.8℃.稳定通过10℃的初日平均在5月10日,稳定通过10℃的终日平均在9月29日.由≥10℃的活动积温保证率曲线图查得:80%保证率的积温值为2383℃.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积温模型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5—2015年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宽甸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与气温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对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国际通用的SW(Spring Warming)物候模型原理建立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模拟丹东地区的桃树盛花期,采用0.1℃温度间隔普查和数学偏差方法确定每种积温模型最具代表性的界限温度及桃树花期前积温阈值,并检验评估3种积温模型的适用性。滑动积温模型对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的预测适用性最好,内部检验的准确率为90.91%;其次为活动积温模型(81.82%),有效积温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差(63.64%)。通过统计2005—2015年5 d滑动积温稳定通过区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作为判断桃树盛花期的生长指标,使滑动积温模型达到最佳预测效果。因此,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预测采取滑动积温模型方法较适用。  相似文献   

11.
三明市水稻气候条件分析与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水稻生长对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的要求及其主要的不利气候因素———早春低温阴雨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和秋季寒害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 ,确定三明市水稻生长的气候指标为春季稳定通过 10℃初日至秋季稳定通过 2 0℃终日的积温。根据三明市各地活动积温的分布情况和不同品种搭配的早稻播种至晚稻安全齐穗所需的总积温 ,划定了三明市水稻合理布局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活动积温的 80 %保证率建立的区划模型和区划指标将三明市分为 7个水稻种植气候区 ,并提出了水稻生产趋利避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5年东北地区10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4℃/10 a,较我国其他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普遍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也普遍显著增加;稳定通过10℃,0℃积温和持续天数的等值线在东北平原和相对平坦的内蒙古高原向北大幅度推进,而在山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抬升的趋势;稳定通过10℃,0℃积温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到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而且起始日期提前比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更明显。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有利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察右中旗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作物及粮食作物 ,占全旗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45 % ,居首位。现就马铃薯栽培的气候条件做如下分析。1 热量条件1.1 积温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对≥ 0℃积温是有一定要求的。据研究 ,早熟品种为 15 0 0℃左右 ,中熟品种为 170 0℃左右 ,晚熟品种为 190 0℃以上。察右中旗马铃薯的平均生育期为 5月6日播种到 9月 7日收获 ,期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的积温为 1815 .4℃ ,稳定通过 5℃的积温为 180 5 .2℃ ,可满足早熟和中熟品种的需求。1.2 各生育期对气温的要求马铃薯块茎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与气…  相似文献   

14.
对4年20m^2蒸发池无积雪覆盖条件下的冰期试验资料分析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8℃是冰期稳定冻结的开始,冰期冻结厚度与-2.8℃的积温有密切的关系。冰体年最大冻结厚度与积温、冻结历时天数呈线性关系;冻结厚度与负积温有相关性很好的“s”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0 ℃、≥5 ℃、≥10 ℃界限温度资料,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积温及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均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积温和初终间日数增加的趋势,地区和年代际不同各界限温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商洛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商洛1961—2020年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分布特征,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变化特征,综合采用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分析和检验,采用R/S相关性分析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商洛市1961—2020年≥10 ℃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等值线呈纬向分布;商洛市≥10 ℃平均初日呈提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3 d/10 a,通过0005显著性检验),平均终日呈推迟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 d/10 a,推迟趋势不明显),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为33 d/10 a,通过0001显著性检验),活动积温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688 ℃d /10 a,通过0001显著性检验);终日和积温突变不明显,初日在1972年前后发生突变,持续日数1972年和2002年前后发生突变;初日将继续呈提前趋势,持续日数呈增长趋势,持续性不明显;终日推迟趋势和积温增大趋势不显著,有较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7.
尚建设 《山东气象》2015,35(2):40-43
使用商河县197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稳定通过0℃,10℃积温资料,进而利用小波分析近40a商河县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商河县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到0.17℃/10a,稳定通过0℃,10℃积温与气温变化显著相关也呈增加趋势,且逐年变化有多尺度震荡周期特征。稳定通过0℃,10℃积温持续天数也显著增加。通过分析研究商河县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商河县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组合成100项热量特征指标,利用统计方法系统性分析该区域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并采用贡献率探讨了最高、最低气温在年平均气温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不同气温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不同,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空间分布形态一致,均呈西低东高分布;稳定通过0℃、5℃、10℃、15℃、20℃的初、终日期在区域内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存在升温的不均匀性,气候变暖以最低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最高气温在春季起到升温加速作用,导致洞庭湖区春季气温上升速率较其他季节大。气候变暖带动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升温的不均匀性直接关联到稳定通过一定界限日平均温度初、终日期的变化及积温突变时间的变化,5℃、15℃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0℃、≥5℃、≥1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低气温相近,≥15℃、≥2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高气温相近。  相似文献   

19.
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桂芹  齐作辉 《气象科技》2007,35(3):404-406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对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空间分布为北多、南次之、中部最少。②冬季负积温的年际变化呈现3个时段,20世纪60年中期到70年代初为冷冬时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冷冬与暖冬交替出现的过渡时段,90年代后至今为暖冬时段。③冬季变暖趋势北部最明显,南部次之,中部最不明显。针对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提出了对冬小麦生长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城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界限温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和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活动积温在各温度界限的分配特征以及历史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水城县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19℃;水城县年度活动积温呈升高趋势,其中夏秋冬三季和2、6、8、9、11月升高明显,作物生长期内积温也呈升高趋势。积温总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温度范围内积温增减趋势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