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广州市建设国际大都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汉豪 《热带地理》1994,14(3):193-198
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有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广州市与国际大都市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影响广州市大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广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设广州国际大都市的市区街道绿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郑芷青 《热带地理》1995,15(1):62-69
本文运用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广州市行道林生物群落、生态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广州国际大都市街道绿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在规划建设与管理现代化城市中,城市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地位的确立、城市规模结构及发展方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及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广州市工业郊区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华 《热带地理》1996,16(4):345-349
本文在介绍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广州市市目前的工业活动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延伸,且趋势越来越明显,称之为工业郊区化现象。作者认为工业发展与内部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改造旧城区,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建设广州市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郊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1,10(1):95-102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大都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经济发展、城市远景目标和普通市民切身利益之间的矛盾,通过对纽约大都市区规划及管制程式ULURP运作案例的客观介绍,分析探讨了纽约大都市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作法。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都市批发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对大都市批发市场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大都市批发市场的集聚分布是一种常见现象;广州市批发市场的空间分布类型可大致分为老城区传统型、交通枢纽导向型、城市内部交通主干道沿线型和城市外围快速干线沿线及交叉口型4种;批发市场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区位、交通、集聚度、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批发市场的功能、分布与其所面向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体育产业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大都市经济复苏的新亮点。基于国内大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热潮及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据国际著名机构对最佳体育城市的评比结果,选择芝加哥、伦敦、墨尔本和新加坡四个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国际大都市,对其体育产业的链条组织方式、产业经营方式、组织模式创新和产业互动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国内大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应学习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建议应完善大都市体育产业链,注重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培育体育消费需求,健全体育产业市场经营体制;借力体育节事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与城市形象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9.
浅论广州城市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文翎 《热带地理》1999,19(1):76-82
分析广州市的城市景观存在城市建筑群急剧膨胀、城市道路增长迅速,而耕地、水面与绿化面积出现不断减少的劣势,指出这种景观退化带来的城市气候劣变、城市大气恶化以及城市洪水灾害的加剧等的环境变化是广州市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保持广州城市环境景观持续发展的政策策略和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廷根 《热带地理》1997,17(4):341-346
本文以广东市为例,对在规划建设与管理现代化城市中,城市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地位的确立、城市规划经济及发展方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及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州环境综合整治及其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媚珍 《热带地理》1996,16(1):34-39
本文简单介绍有关持续发展的战略理论,分析了广州环境的两头提出了需要综合整治广州环境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广州环境综合整治及其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州山水格局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广州“山水”的概念,不应仅仅理解为“云山珠水”。从越秀山、白云山起,向东北绵延200km的山脉,以及相辅的山丘台地,构成广州山的格局;广州的水,除了珠江以外,还应包括众多的河涌、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这些山地和湿地,对于广州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广州优越的山水条件,是建设现代化山水城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及其控制:以越秀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汉豪 《热带地理》1995,15(2):103-108
随着广州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越秀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还有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越秀区环境噪声现状和发展,对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的控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依据 ,通过对比分析广州市 1998年万户居民出行调查和 198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总结归纳出广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并针对其特点 ,提出广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轻轨已经是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许多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拥挤和居民出行不便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昆明拥有几段即将废弃的城中铁路,大部分位于一环路外围,改造城中铁路为城市轨道交通,将有利于昆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昆明市城中铁路现状的分析,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实践经验,权衡昆明市米轨铁路改造成轻轨的利弊,进而提出几种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的城市扩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开 《热带地理》1996,16(1):56-63
本文分析了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地区城市扩展的自然经济等条件,提出了在福州盆地中以神州城市改造为主,在长乐东部地区以新工业卫星城镇建设为主的福州城市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陈文娟  蔡人群 《热带地理》1996,16(2):122-129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的初步征兆,开展了郊区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意义。广州是我国少数几个已开始进入城市郊区化阶段的大城市之一。本文分析该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动力机制,并提出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素红  刘玉兰 《地理学报》2010,65(2):191-201
近年来,中国城市交通拥挤现象日渐突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单一交通供给已经很难满足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交通需求管理成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又一出路。因居民居住与就业地空间分离而产生的日常通勤是构成高峰小时交通需求的主要原因。以广州市为例,采用追溯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1996-2007年居民居住与就业地区位选择与变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机制。研究发现,体制转型对居民居住与就业地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街区,居民的居住地与就业地相对稳定;市场化改革后新建或改建的街区,居民搬家和换工作的频度较高。在1996-2007年期间,居民居住地与就业地距离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以商品房小区最为明显,价格、环境与岗位属性是影响居民搬家和变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与短距离通勤无法兼得的情况下,很多居民选择以长距离通勤为代价换取更好的居住与就业条件。其次,保障性住房政策下形成的典型街区内部居民分化明显,形成原住户、转售后的商品房住户、转租房住户等三类为主导的住户结构,前两者存在较明显的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现象。此外,区位和个人属性也影响着居民居住与就业地的选择两者的空间距离。在区位方面,城市中心区的就业吸引力仍较突出,靠近中心区的住户居住与就业距离较短,且呈近距离重新择居或择业;由于居住外迁和产业外迁而分别引发的长距离向心型和外向型通勤共同存在,尤其是前者;在个人属性方面,中等收入水平的阶层是搬家和变换工作相对频繁的阶层。宏观层面上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的不匹配、城市空间拓展、单一功能外迁下的用地结构、社会经济转型与政策性福利以及阶层分化背景下引发的个性化选择等是影响居民居住地与就业地空间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