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华  彭华  吴立瀚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79-83,57
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正从单一的疗养功能发展演化成集度假、观光、康体、休闲、娱乐、健身、商务、会议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造高质量的度假环境,提供多样化、高档次的康体旅游产品,具备舒适周到的旅游服务,以及塑造鲜明的文化特色将成为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各种类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律,指出旅游度假区是由单一疗养功能逐渐转变成集康体、休闲、娱乐、健身、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海滨旅游度假区和环城游憩带是当今最主要的度假旅游产品,温泉旅游度假区在一些国家处于衰落,高尔夫、足球、滑雪等专项旅游度假区发展迅速;全年经营运转的四季型旅游度假区应成为现代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典范。首次提出一些古代园林具有度假区的性质,并从旅游度假区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剖。文章最后总结了现代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走势以及开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温泉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的实地调查和对比研究表明,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经历了温泉疗养院、温泉旅馆集合体和露天温泉旅游度假区阶段,现阶段根据温泉地区位、旅游功能和露天温泉风格的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清新温矿泉模式和珠海御温泉模式是目前具代表性的两类温泉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新滨 《中国地名》2010,(12):29-32
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度假、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已成为市场热点,温泉经济更被称之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目前,拥有丰富温泉资源的辽宁正在倾力打造“全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而久负盛名的大连成园温泉山庄则以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成为辽宁温泉产业发展的样板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以体验农民生活、享受农业风光、欣赏农村风情为主要特点的农业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扩散开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这些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对环境生态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作为度假地。  相似文献   

6.
文化场所以及营业性娱乐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行为的主要场所。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使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也成为衡量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角度,概括国内外学者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区位的规律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巴南区地热资源丰富,热储总存量为3.105×1015KJ,热流体储存总量为6.855×108m3。经30多年的开发利用,已初步形成了以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温泉为核心的温泉旅游开发格局,主要用于温泉房地产开发、风景区、温泉旅游、康乐疗养休闲、商务会展等。为提升开发利用水平,巴南区地热水资源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强化特色、完善配套,建设特色温泉产业。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杰  宋立中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399-1406
城市内河由于具有文化遗产承载、生态环境调节和城市形象构建等多元功能, 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 发现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河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影响、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主要趋向于城市内河沿岸景观布局、内河水体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内河旅游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 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希望对国内城市内河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莹莹 《中国地名》2010,(11):28-30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生态屏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社会服务功能,是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本文在对湿地休闲旅游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以银川太阳岛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尝试用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确认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上属于原生状态,沼泽、河流小溪、荒漠等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观赏性。因此,本文意在为试验区设计符合生态安全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原生、绿色、环保和寓教于乐为核心的旅游项目,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统一,实现资源保护和开发其赢。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洱源县温泉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加之人们对健康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温泉旅游开发迅速升温。洱源县是云南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其温泉资源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组合状况良好。这决定了洱源县温泉旅游的开发方向应该是打造"温泉产业聚集区"。洱源县要按照温泉产业综合体、斑廊基缘生态空间和大区小镇的三大开发模式,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错位开发与多元投资并举、创新发展与品牌建设同步、文旅融合与惠民强镇同行,努力实现洱源温泉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区域旅游正向休闲度假转型,旅游度假区(城、村)建设正从城郊向山区与滨海延伸,呈现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与区域特色,如:"环城市(群)休闲度假带"的空间布局模式,"度假 观光 娱乐 专项 特种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民营企业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多业共生"的产业组织模式,主题体验型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主题休闲型的度假旅游地发展模式等;立体地构造了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区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文中以滨海"休闲城市"珠海市与中国"旅游强县"粤北山区清新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已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城市健身休闲空间建设日益增多,健身休闲体验研究受到学者普遍关注。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以城市居民满意度体验为视角,试图构建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3个城市(南京、福州、厦门)2 901份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调查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服务质量""身心健康""教育认知""人际交往""环境审美""个人价值")和40个二级指标组成;(2)从3个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总体评价值来看,福州市满意度评价值为3.974,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水平之间;厦门市满意度评价值为3.991,接近比较满意水平;南京市满意度评价值为4.032,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之上,是3个城市中满意度评价值最高的。具体从一级指标来看,3个城市在"服务质量""环境审美""教育认知"3个指标差异较大,满意度评价值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水平之间,按照评价值得高低依次为南京、厦门、福州。"服务质量""环境审美""教育认知"对3个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值的高低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为世界敞开了大门,世界各国到我国旅游观光的人日愈增多。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余的休闲旅游、娱乐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这种大气候下,三明市旅游业要跟上时代步伐,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三明市自然资源特点,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三明市旅游资源特点三明市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武夷山与戴云山脉之间,全市范围介于东经116o22’一118”39’,北纬25”53’一27”07’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千米,总人口258.3万人,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4.
温泉旅游地特性及空间竞争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温泉是一种异类资源替代性弱而同类资源替代性强的旅游资源,因而温泉旅游地开发的模式易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旅游地空间竞争异常剧烈。文章主要从温泉旅游地的特性研究出发,通过对邻近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的特征分析,探讨温泉旅游地在不同层面资源竞争的一般规律,以促进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在借鉴温泉旅游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并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案例。研究表明:(1)山东温泉成因属隆起断裂型,分布既广泛而又集中,以中高温和中温温泉为主,多数温泉化学成分丰富,所处环境地貌类型多样;(2)山东温泉旅游发展迅速,按开发区位可分为都市近郊及小城镇周边两种类型,按温泉功能可分为休疗保健式、观光娱乐式和综合式3种开发模式,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法律规范不健全,环境与资源管理有待加强。基于温泉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构建"二心五区十二景"山东温泉旅游开发布局地域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与基于商务旅游与观光旅游需求的商务型旅游地、观光型旅游地的成长模式不同,粤北清新县不仅经济发展得益于除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外的"第三条道路"--旅游产业化发展,而且旅游发展也走出了除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以外的"第三条道路"--休闲娱乐产业化发展.清新县充分利用其位于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的优越区位条件,以及庞大的城市休闲旅游市场,在定位于广州"休闲卫星城"、大珠三角"后花园"基础上,通过休闲娱乐的产业化发展,有效地将"娱憩旅游资源环境"转换为"娱乐旅游吸引物",完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从而形成旅游休闲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现了经济与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属于典型的休闲娱乐型旅游地成长模式.案例为经济发达地区周边县市经济与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对农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保护遗产的使命之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文章认为:青田农业遗产旅游是一种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而且以社区旅游的模式来组织旅游活动较合理。最后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和建议:通过典型生态旅游社区的构建,展示一个世外山村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游客在村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充分接触中感受生活,营造现代人精神回归的心灵家园。在人与自然和谐系统之下,梳理出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研修教育、山村风情体验、乡土娱乐、山水休闲和文艺部落休闲等5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王立华 《福建地理》2003,18(3):40-42,28
休闲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本文通过对福州休闲旅游的客源状况、经济收入、旅游资源及省会城市迅速发展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评价,指出发展福州休闲旅游的现实意义,并对福州休闲旅游的策划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的游憩功能愈来愈重要。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作为一种新的功能区,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进行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建立了城市RBD的识别模型,据此界定芜湖市RBD的范围,分析了该RBD形成过程及空间结构,并探讨了其形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