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工业化对经济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经济转型期对农村工业化的要求和其推进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制约 ,提出了农村工业化跨世纪推进的多元化战略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晋城市农村工业发展在中西部资源开发型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此为例,探讨该类型区域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的基本思路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历了数十年去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开始推进再工业化,寻求实体经济的回归。文章总结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中重新确立实体经济地位、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教育投资和积极解决环境问题的四个特征,并分析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产业调整、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四个方面的影响。最后,文章为中国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拓展海外投资,着眼核心技术并购;完善产业集群创新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四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简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以农业产业化在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重要作用为依据,提出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今后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群发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强调国家应采取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联动”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陈波翀  郝寿义  杨兴宪 《地理学报》2004,59(6):1068-1075
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96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是其基本特征。集聚和扩散是流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形态。作者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解释了政府主导条件下、改革开放以来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的差异,认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推动的观点。根据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差额,粗略估计了封闭条件下中国的工业产值,并计算了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助于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东北区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一一伊春市地域经济系统形成演化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伊春市地域经济系统形成演化的机理,以求丰富对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尤其是东北区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期能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东北区诸多资源型地域经济系统的调控与转型提供些许理论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重新认识现阶段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政策意义,深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及其对发展重点小城镇战略的支持和贡献能力的认识,文章结合洞庭地区移民建镇工程实施的具体经验,基于对当地乡镇企业和移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案例地区农村工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前景,从企业联系和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和区位选择角度,论述了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动态特征,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空间集聚潜力,并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与河西走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雪雁  张志良 《中国沙漠》2002,22(2):192-196
通过对河西绿洲农业与农村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制约河西走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主要有;①然环境障碍;②人力资源素质障碍;③技术障碍;④观念障碍;⑤组织制度障碍;⑤市场障碍。指出要实现河西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河西走廊创新体系:①技术创新,建立节水型、日光型农业体系;③经营管理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洲特色农业;③组织制度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④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农村乡镇化建设,开拓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55  
樊杰陶普.  W 《地理学报》1996,51(5):398-407
本文以7个建制镇的农村工业发展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比研究我国乡镇工业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共性规律,比较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以镇区农村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农村工业发展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地域差异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省级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量的农村经济信息筛选,分析,最后制订出方案,实现辅助 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目的。即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宏观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为农户的微观农业生产,家庭经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2.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21,76(3):764-764
国际著名乡村地理学家Michael Woods教授认为,乡村重构是由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引发的农业农村经济、人口及其他社会发展要素重组所导致的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新塑造。龙花楼和屠爽爽结合中国国情对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拓展,即与乡村内部发展要素和外部影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通过对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进而实现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的结构协调和功能互补。乡村重构也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中国乡村地理学界对乡村重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省级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大量的农村经济信息筛选、分析,最后制订出方案,实现辅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目标。即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宏观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为农户的微观农业生产、家庭经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实现宏观计划控制与微观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使分散无序的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有序的商品经济轨道,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对新疆农村经济的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指标的选取主要反映区域经济的规模、结构层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非农份额等,把全疆划分为三种农村经济类型,即发达、较发达和不发达等。分析了其中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横向比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峡库区主体地处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村耕地资源有限 ,人口密度很大 ,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致使库区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对三峡工程构成极大威胁。在库区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本文在对库区 1 9个区县农村工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 ,运用一般类型分析的方法将库区农村工业分为城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离中心城市的平原型农村工业区 ,山区型农村工业区四种类型 ,并针对每种类型区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这不但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对我国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增加河南农民收入的途径及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河南省农民收入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通过农民增收因素潜力分析,认为稳定增收主渠道,优化农村经济组织结构,积极发展非农经济,大力发展小城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依靠科技进步等是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晋城市农村工业发展在中西部资源开发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此为例,探讨该类型区域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阶段,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起到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但知识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为了我国城市在未来更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作者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更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以ArcView GIS3.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和90年代豫西北、豫中地区经济相继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而其它地区相对落后,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2)1980年以来,工业化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变化是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3)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工业化程度空间差异与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与河南省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刘彦随  吴传钧  鲁奇 《地理科学》2002,22(4):385-38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占城镇居民点建成面积的86.1%,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2%,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与问题的初步分析,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应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将重点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