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大陆强震成组活动的事实出发 ,通过数值模拟和岩石破裂实验方法 ,对成组孕震过程中多震源体的地震活动所表现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增减震机制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结果对中国 2个典型地震活动地区 ,即华北地震区和川滇地震区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解释 ,同时对地震前兆复杂性的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地震活动具有空间不均匀性和时间非平稳性之特点。前者表现为地震在空间上往往成带、成区分布 ,后者则表现为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具有活跃和平静 (高潮和低潮 )相交替的丛集特性。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2.
3.
地电阻率变化与孕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电阻率异常量△ρ/ρ0与应变的关系,给出了地电阻率异常量△ρs/ρ0对应变ε的转换关系式;分析和研究地电阻率异常发展,演变特征与地震孕震,发生过程的联系及其前兆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城MS7.3地震震源机制、余震分布和MS5.6地震震源位置变化的分析认为,海城MS7.3地震震后产生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可能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力源,并结合震区地壳的地球物理性质和这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和邻近地区的地震形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现有孕震模式的研究及其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外现行的主要孕震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说细阐述了孕震过程的模式。该模式由(Ⅰ)弹性变形、(Ⅱ)扩容、(Ⅲ)前兆蠕动、(Ⅳ)地震、(Ⅴ)震后调整等阶段组成,主要强调液体存在;发生大小地震的断层均由积累单元和调整单元组成,余震是大震后构造剪切应力重新调整以及主断层未破裂区和位于它两侧尺度小、长度短的断层未破裂区共同破裂的结果。最后,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该模式的孕震过程进行了比较圆满的解 相似文献
6.
断层地震孕震的椭圆形区域及其前兆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首先运用岩石介质的损伤本构关系式和断层地震的简单力学模型,讨论了断层和围岩介质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失稳过程,通过差分计算,得到了与地震变形和声发射等有关的前兆序列曲线,然后根据实际断层带滑移与错动的分布规律,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断层地震的椭圆形孕震区并此解释了P波初动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华北强震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特征与孕震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华北地区强震地形变及重务前兆特征,发现震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与构造密切相关的动力不过程;在震中区介质状态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组合-硬化模式:调整单元的运动,牵动较大范围构造运动的加及断层两侧深层介质密度变化;应力集中单元由于能量的不断积累,介质出现硬化过程。上述机理形成了前兆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0 前言30多年来,虽然中国学者已成功地或较为成功地预报了多次中强地震,但是,地震预报并没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因此,目前对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仍然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孕育发生地震的块体与非孕震块体的区别,如果能找到二者的区别,那么就可以认识孕育发生地震的充分而必要的前兆,这样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可以通过监测相应的前兆而进行预报了.科学的发展史证实,当对某个问题的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难的时候,如果换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往往能取得进展,有时甚至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可以说,在科学与… 相似文献
9.
10.
1989年大同地震的前兆特征及孕震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1976年和林格尔6.3级地震之后,晋冀蒙交界地区M_L≥4地震有一个由西向东总体迁移的过程,小震活动自1985年以后形成空区,1987年以后形成条带。最早的前兆异常开始于1985年前后,并分布在空区内。以一批断层位移异常为标志的中期异常开始于1987年5、6月份,还有少数地下水位及地电阻率异常,全部分布在空区外围。短期异常开始于1989年3月,以地下水动态、水化、地磁异常为最多,兼有测震、地形变异常,其中地磁异常主要分布在空区的内部及其边缘地区,其它异常沿山西构造带和燕山构造带延伸较远。本文根据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带演化的阶段性推测了大同地震的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岩石破裂声发射m值和岩石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实验测定了多种岩石在破裂应力的50%时杨氏模量E和声发射的m值。结果表明:m值和E有很好的线性关系m=1.39+1.44E×10~(-11)P_a~(-1)。同时观测数种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的E和m值。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E和m值都较低。随着压力增加,E和m值也增加。在破裂应力的35%至75%时,E和m值大致平稳。破裂前,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E和声发射的m值均明显下降。但E值下降滞后于m值。建议利用m值评定场地岩石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14.
山区道路沿线的人工边坡很多。强震时,这些边坡经常会出现严重的破坏,除直接造成的损失而外,还会断绝交通给防震、抗震救灾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云南通海、昭通、辽宁海城等地震区、公路和铁路的人工岩质路堑边坡的宏观震害资料,试图对此类边坡的抗地震稳定性及其受震破坏的规律性进行分析以探求震区岩质边坡稳定条件,为设计此类的边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主要以岩石试件切口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扩张来模拟大陆内部断层端部扩张型地震的孕育过程。在实验中观测了试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张裂纹和剪切破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顺序,以及由此引起的声发射和纵波走时变化特征。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由断层端部扩展引起地震的前兆——如断层蠕滑、前震迁移路径、地下水和地形变等各类地震前兆上显示的差异性,对于观测前兆和前震区与主震区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完成的岩石力学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的破坏既能由最大主应力的增加引起,又能由中等主应力的变化(增加或减小)或最小主应力的减小引起,因此联系到地震的发生也是如此。地震前必须有一个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但地震不一定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中,地震也可以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减小过程中。文章还讨论了能够引起地壳中应力减小的作用,並从地震活动性方面探索应力减小引起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研究了岩石介质细观非均匀性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和微震序列特征. 通过对不同均质度系数m=1.1,1.5,2,3,5的5个样本进行破裂过程的模拟,发现均质度不同会产生不同地震序列类型,主要有:前震-主震-余震型、主震型和震群型. 此外,对5种不同均质度系数的岩石样本破裂过程的模拟表明,岩石介质的非均匀性不仅对岩样宏观强度和宏观变形非线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也显著地影响试样破裂模式. 随着均质度系数的提高,主破裂呈现脆断模式. 同时介质的细观结构随机性,也对试样宏观破裂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ADAM LAJCZAK 《地球表面变化过程与地形》1996,21(12):1091-1107
An analysis of hydrologic and geodetic data from numerous reservoirs lying in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has allowed the two main phases in filling the reservoir during its life to be distinguished, firstly silting of an originally deep reservoir, and secondly silting of a reservoir which has become shallow or initially was not deep. During the first phase, the reservoir plays a role as an accumulator of sediment, so that its trap efficiency for total mineral material is much reduced, and its trap efficiency for suspended load decreases to zero. This phase ends when the mean depth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 which is specific for each reservoir. During the second phase, shallowing of the reservoir is much slower, and over short time periods it can play a role as a net exporter of sediment. A general model of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is proposed and is tested by data on the long-term and seasonal courses of siltation in selected reservoirs in the Vistula drainage basin, Poland. The rate of sedimentation is analysed for both phases of siltation, and the useful lifetime of a reservoi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phase of siltation, has been computed according to a methodology propo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