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根  陈火根 《中国地质》2001,28(9):25-31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剪切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在总结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苏北变质岩区成矿地质条件与金的矿化信息,认为苏北地区可能存在破碎带型和含金剪切带型两类金矿,并提出寻找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贾根  陈火根 《中国地质》2001,28(9):25-31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剪切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在总结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苏北变质岩区成矿地质条件与金的矿化信息,认为苏北地区河能存在破碎带型和含金剪切带型两类金矿,并提出寻找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矿石样品化学分析测试结果,经多次内检发现部分样品Au的分析结果误差较大,推测样品中可能有较大颗粒明金存在。为此,采用简易人工重砂方法对矿区两种类型金矿石进行了矿物分离,再分别进行含金性研究,找出样品分析化验结果跳跃误差的原因,探求更为适宜的分析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金窝子金矿区,与金矿生成和赋存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破碎带构造、石英大脉等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获得一些基本数据。花岗闪长岩的密度磁性、电阻率均高于围岩;含金石英脉及含金破碎带中金属硫化矿物发育时,具有微弱磁性和稍高于围岩的极化率;岩体和脉体埋藏浅时,γ能谱具有中酸性岩体的典型特征;矿化和蚀变地段钾化明显。为圈定找矿靶区、追索含金破碎带、研究隐伏构造等方面,应用地球物理探矿方法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涂怀奎 《西北地质》1992,13(4):30-32
当前找金工作广泛开展,从区调到普查都发现了大量金晕圈、金异常。找金的主要问题是找到了金晕与金异常,特别是含金偏低的有利地质体,但没有很好结合地质观察进行地表槽、并揭露。这样很容易丢矿。有时虽作了少量揭露,但区调时单一按网格采样,没有结合有利地质体合理取样。找矿与取样的矛盾也很突出,在二沟地区普查时,由于在构造角砾岩中合理取了几个样发现了881、882号金矿化。分析与找金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没有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单一找金,缺乏利用其他副样分析金的手段,这也是当前找金的重要问题。现就找金时揭露、取样与分析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银岩—东田金银多金属矿远景区土壤金元素异常明显,矿点普遍。通过对典型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床金银矿床(点)受岩性及构造控制,NW北向含金脆-韧剪切带是主要的控矿和贮矿构造,并且延深大的特点可指导其他矿点找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找矿远景较大,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类型。提出有望预测区。  相似文献   

7.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青海北祁连山基性、超基性岩含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内岩体及围岩662个微金样品分析结果,笔者对基性、超基性岩的含金性及其中金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金背景含量普遍偏高,而且明显高于围岩。同时指出,三条蛇绿岩带金元素丰度呈现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递增的趋势。经对金富集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受控于与超基性岩带分布近于一致的两条韧性剪切带,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强蚀变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热液蚀变带、金属硫化物产出部位及砂金(铂)异常与Au、As、Sb、Cu异常重叠部位是找金的有利地段。在上述地段发现了川剌沟、撒拉河金矿点两处和含金超基性岩体20处。提出四个预测区和七个找金部位。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包裹体等资料及金矿(化)体的赋存部位,首次提出该区金矿总体可称为蛇绿岩型金矿。成因类型主要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9.
依据区内岩体及围岩662个微金样品分析结果,笔者对基性、超基性岩的含金性及其中金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金背景含量普遍偏高,而且明显高于围岩。同时指出,三条蛇绿岩带金元素丰度呈现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递增的趋势。经对金富集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受控于与超基性岩带分布近于一致的两条韧性剪切带,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强蚀变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热液蚀变带、金属硫化物产出部位及砂金(铂)异常与Au、As、Sb、Cu异常重叠部位是找金的有利地段。在上述地段发现了川刺沟、撒拉河金矿点两处和含金超基性岩体20处。提出四个预测区和七个找金部位。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包裹体等资料及金矿(化)体的赋存部位,首次提出该区金矿总体可称为蛇绿岩型金矿。成因类型主要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山南缘两类构造成矿类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阿尔泰山南缘的金矿床可归为“构造破碎带型”和“构造接触带型”两大类。分别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地层和岩体的含金性、稳定同位素(Ph、H、O)和气-液包体等方面综合分析金的成矿作用过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溴加氯化钠溶解含金矿样中的金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金的最佳溶剂。该溶剂对金的溶解速度272mg/cm3·d。利用聚胺酯泡沫塑料(以下简称泡塑)富集含金矿液中的金,在该体系中如何选择泡塑吸附的最佳条件,是本文的关键。含金泡塑采用无臭灰化技术,以达到方便测试的目的。通过大量样品、标样测试,与经典方法对比,与省局测试中心外检结果对比,证明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2.
碲的泡塑预分离M17树脂富集原子荧光测定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理勤 《黄金地质》1997,3(1):67-71
采用王水溶样,泡沫塑料预分离金等干扰组分,以M17树脂富集Te并使之与大部分共存的干扰元素分离,建立了原子荧光含金地质样品中碲的方法,用地矿部标准参考样品和含金地质试样分析考察,结果满意。方法检测下限为0.009×10^-6。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金矿床的黄铁矿晶体形态研究表明,产于不同地质体的黄铁矿晶体表面微形貌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黄铁矿结晶时的环境特点。不同时期形成的黄铁矿在晶体形态和粒度上是有差异的,并且含金性亦不同,晶形好粒度大的黄铁矿含金性差,细粒它形的黄铁矿则含金性好  相似文献   

14.
铁帽型金矿床是由含金硫化物矿床经风化淋滤而成的。埋藏浅,易于露采,一般说金、银品位较原生矿床高,具重要的工业价值。 1.矿床地质特征铁帽型金矿床实际上是含金硫化物矿床的风化带,矿床产于层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如新桥铁帽型金矿床是沿泥盆系和石炭系之间的层间断裂发育。代家冲金矿产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金矿床黄铁矿晶体形态学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顶山金矿床的黄铁矿晶体形态研究表明,产于不同地质体的黄铁矿晶体表面微形貌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黄铁矿结晶时的环境特点,不同时期形成的黄铁矿在晶体形态和粒度上是有差异的,并且含金性亦不同,晶形好粒度大的黄铁矿含金性差,细粒它形的黄铁矿则含金性好。  相似文献   

16.
海南抱伦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抑伦金矿产于志留系陀烈组千枚岩中,受豪岗岭北斜转折端N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次为含金蚀变岩型。自然金、黑铋金矿、硫金饿矿为主要含金矿物,矿石矿物中产出较多的含饿硫盐矿物,矿体规模大、品位高,成矿作用经历了变形变质、岩浆侵入、构造逆冲等三个阶段,主成矿时代为205-216Ma,抑伦金矿床属于花岗质岩浆水和变质水混合的中温偏高热液矿床。其深部及外围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当使用某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地质实体进行分类时,常有一些接近临界值的样品难以处理。这表明某些地质实体之间并无清晰的界限,而仅仅在样品空间中的一定区域里,存在着样品密度较大的一个个疑团,模糊集合正是描述这类现象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10-7%。不同岩性的样品含金不一,有的甚至低于1×10-7%。地质试样中多以自然金存在,粒度不等,形态不一,通过200目筛的分析样品的均匀性不够理想。取样少代表性不足,取样多金的提取分离又不易完全。因而地质试样中微量金的测定一直是无机分析中较难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金标样定值中全金量的湿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含金试样经王水溶解,溶液经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溶液中的金;残渣经氢氟酸和王水再溶解,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残渣中的金;两项结果相加作为样品中金的总量。方法用于金的地质标样定值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吻合(E<3s)。  相似文献   

20.
赋存于花岗岩中的金矿体,在勘探中的钻探结果被证实对矿体的控制偏差很大,这种"测不准"现象是由于花岗(斑)岩角砾硬度较大,含矿岩石破碎,含金硫化物在钻探过程中因硬度较小常被磨碎,并被泥浆带出钻孔,导致矿化段样品被严重贫化,从而失去探矿价值.应注意施工方法及管理,尽可能地以坑道作为这类矿体的首选勘探手段,慎用"以钻代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