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2.
鱼卡金矿成矿流体的包裹体以富液相的气液两相(不同的CO2和H2O比)包裹体为主,属于中深层成矿环境的中低温造山型金矿。在综合分析鱼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流体包裹体的运移角度出发,通过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参数变化以及流体包裹体面分析认为矿体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流体输导系统的控制;鱼卡金矿成矿流体总体从南东向北西运移,局部发生侧向运移,流体中心具有高温多期的特征;钻探施工证实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的情况,成矿流体中心位于矿区南东部,即表明基于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指导金矿床的勘探工作有效。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0,他引:7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受EW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旱阶段石英-黄铁矿,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变形、破碎;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充填胶结旱阶段变形、破碎的石英角砾和黄铁矿裂隙;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细脉,穿切早中阶段脉体和矿物组合。冷热台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旱阶段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48℃~380℃,盐度为4.34%~6.59%,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60℃.盐度为3,23%~4.18%NaCleqv;中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5℃~241℃,盐度为2.90%~4.18%NaCleqv,与旱阶段次生流体包裹体一致;晚阶段石英细脉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7℃~181℃,盐度为0.50%~2.00%NaCl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O2、CH4和N2。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流体,当这种流体到达剪切带时,由于压力骤然降低发生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过饱和,成矿物质快速沉淀下来形成矿床。白乃庙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确证了造山型铜矿的存在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4.
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同一石英样品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存在三个明显不同的温度区间,即90.8~169.7,276.8~298.8,335.2~376.4°C,各温度区间对应流体的平均盐度w(NaCl)分别为4.39%,7.13%,12.83%,流体包裹体温度和盐度的特点反映在石英生长过程中捕获了不同来源的流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前、后两种流体分别代表了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特点,中间为两者的混合体,说明万庄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水和岩浆水两种流体的参与;利用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成矿压力,由压力值估算成矿深度为2.00~2.42 km,从而确定该矿床属造山型金矿床中的浅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江南造山带上产出有大量金矿,但其成因存在争议,为厘清其成因,对该造山带上的正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正冲金矿的流体包裹体有含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其中富CO2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但盐度不同,说明流体不混溶可能导致了...  相似文献   

6.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三级控矿构造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等级体制的构造分别控制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区域、矿化集中区以及矿床和矿体的分布和产出。在一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或成矿带内,造山型金矿大多产于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旁侧(即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一级控制构造)。发育在上述深断裂旁侧的大型剪切带,控制了矿化集中区或矿田范围内金化探异常和造山型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二级控制构造。上述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床的第三级控矿构造,它们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产出,滩间山、大场金矿床是褶皱控矿的良好例证,而五龙沟金矿床则是与剪切带伴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控矿的典型实例。相比之下,受控于褶皱的金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空间上变化较小。上述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和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主要是区域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大致相同或互相联系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后者通常是前者的派生、低序次构造。因此,这3个不同级别的构造,构成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7.
丁清峰  王冠  孙丰月  张本龙  金圣凯 《岩石学报》2010,26(12):3709-3719
通过详尽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本文简要总结了大场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认为大场金矿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辉锑矿阶段、含明金石英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共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分别形成贫矿化石英脉(成矿温度350℃左右,均一温度为280~360℃)、金-石英-硫化物碎裂岩型矿石(成矿温度301℃左右,均一温度为220~280℃)、金-石英-辉锑矿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和明金-石英脉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最晚的石英方解石阶段则使先前形成的四类岩/矿石发生轻微硅化和方解石化蚀变(均一温度小于160℃)。结合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认为大场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早阶段静岩压力系统(成矿压力为215MPa,成矿深度8.1km)下的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中阶段静岩向静水压力过度系统(成矿压力为49~108MPa,成矿深度5.5~8.6km)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以及晚阶段静水压力系统(估计成矿压力小于40MPa)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最后认为,大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滩间山金矿产于柴北缘成矿带中,是一个由岩性控制产出层位、构造控制产出形态的金矿床。矿区内产出有炭质糜棱片岩型矿石和岩脉型矿石2种矿石类型,并且这2种矿石类型是在2个不同的成矿期内形成的。通过对矿区内的主要构造分析研究认为,华力西期形成的近南北向褶皱控制了主要矿体的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9.
山东玲珑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CO2型(LCO2+VCO2〉90%)和富CO2型(10%≤LCO2+VCO2≤90%),中阶段为纯CO2型、富CO2型、富H2O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X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CO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10.
甘肃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16,自引:19,他引:16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EW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戍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CO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eqv;主阶段发育纯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wt,%NaCleqv和3~5wt,%NaCleqv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wt.%NaCl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蜂房沟金矿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经矿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物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含有少量的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270℃、成矿流体盐度为1.74~6.30 wt%NaCI、密度0.68~0.92 g/cm3、成矿压力为16~22 MPa、估算成矿深度为1.6~2.2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02和H2O,含少量CH4,总体属于CO2-H2O-NaCI体系;②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流体在不混溶过程中造成的相分离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③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对比,该矿床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2.
湖南漠滨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清峰  王冠 《世界地质》2009,28(4):467-475
对漠滨金矿流体包裹体的最新研究, 获得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 平均均一温度为199.14℃, 平均盐度为6.01wt% (NaCl) , 平均密度为0.92 g/ cm3。据此估算, 漠滨金矿的平均成矿压力为 16.36 Mpa, 平均成矿深度为1.64 km。结合地质特征分析和前人的研究结果, 认为漠滨金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床的浅成类型, 并推断漠滨金矿深部找矿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布东拉金矿床位于中拉萨地块西段,矿体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产出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化蚀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石英-自然金-黄铁矿阶段(S1)、石英-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测、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群包裹体成分分析和群包裹体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S1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30~350℃,盐度w(NaCleq)为9.0%~11.0%,密度0.82~0.86 g/cm3,压力为(100~140)×105 Pa,深度为1.0~1.4 km;S2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09℃,盐度w(NaCleq)为7.0%~9.0%,密度为0.80~0.85 g/cm3,压力为(70~120)×105 Pa,深度为0.7~1.2 km;S3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210~230℃,盐度w(NaCleq)集中为2.0%~3.0%,密度为0.84~0.90 g/cm3,压力为(50~80)×105 Pa,深度为0.5~0.8 km.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布东拉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2、SO2、N2和CH4;液相中阴阳离子主要为Ca2+、Na+、C1-和SO2-4.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值为-101.3‰~-90.7‰,δ18OH2O值为-0.75‰~5.0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及少量岩浆水.研究表明,含金成矿流体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时,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导致金属物质的沉淀,形成各种类型的矿脉及矿化.布东拉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含少量CO2、SO2、N2、CH4的NaCl-CaSO4-H2O体系的浅成地下热水,表明其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冈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中西段。金矿体产于万洞沟群碳质千岩-片岩地层中,受同碰撞造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酸性-偏碱性岩脉中Au与As同步富集。矿床中成矿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表明,Au主要来自岩浆热液。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床中的硫、碳、铅以及流体中的水主要来自岩浆。矿床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晚华力西期。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疆西北部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是产于海西期岛弧型钙碱性火山岩中的火山晚期热液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阶段(Ⅰ)包裹体为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8~396℃,盐度为5.86~8.41wt%NaCl;主成矿阶段(Ⅱ、Ⅲ)为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9~276℃(Ⅱ)、119~198℃(Ⅲ),盐度分别为5.11~7.86wt%NaCl(Ⅱ)、2.74~6.17wt%NaCl(Ⅲ)。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测定采用分阶段法,有效地排除了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成分的影响,准确地测出了成矿阶段(Ⅰ)和主成矿阶段(Ⅱ、Ⅲ)包裹体的成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具Na^ -H^--Cl^--H2O型中低温、低盐特征,金主要以金硫络合物的形式迁移,金矿化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组成为-83.97~-89.07‰,氧同位素组成为1.8~3.2‰,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古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流体混合及水-岩反应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青龙沟金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南祁连造山带中,主矿体赋存于青龙沟背斜褶皱北东翼部NW走向的层间滑脱断裂,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依据矿石矿物组合和矿物穿切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Ⅰ.无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对不同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以气液两相为主,在石英碳酸盐阶段出现纯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00℃~240℃,170℃~210℃和130℃~160℃。不同阶段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4.39 MPa,17.30 MPa和11.84 MPa,对应成矿深度分别为2.4 km,1.7 km和1.2 km。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流体特征显示青龙沟金矿应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后金矿床的矿物组合和矿物生成顺序,将成矿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钾化)阶段、石英—黄铁矿(绢英岩化)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区内主成矿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有含CO2三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三种类型,矿石中的包裹体普遍富含CO2。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H2O—Na Cl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4.0~9.0 wt%Na Cl.eqv)和低密度(0.70~0.89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为260℃~300℃,成矿压力为83~100 MPa,对应成矿深度为7.45~8.25 km。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介于地幔初生水和岩浆水之间,部分向大气降水线方向漂移,表明山后金矿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并有大气降水和其他流体的加入,初步确定山后金矿床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的矿床学数据缺乏,制约了天山造山带境内外成矿对比。布丘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中部。金矿体为石英复脉,呈带状发育于NWW向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倾向SSW,倾角60°~70°,赋矿围岩主要为侵入于早古生代变质碎屑杂岩中的正长斑岩。布丘克金矿床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观察、石英H-O同位素、硫化物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布丘克金矿床石英脉中包裹体大小集中在2~10μm之间,类型以H2O-CO2型、富CO2型、水溶液型包裹体为主,成分以富CO2、含CH4为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00~320℃)、低盐度(3%~7%NaCleqv)特征;石英δDV-SMOW值介于-108.1‰~-90.2‰之间,δ18O流体值介于4.86‰~9.26‰之间;黄铁矿δ34S分布在0‰左右(-0.9‰~1.6‰)。综合本文数据、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布丘...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