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应用传统的磁组构方法进行岩石构造变形分析时,发现这些方法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变形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和应变椭球是否可以对应及对应条件,初始磁组构是否会影响变形碉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与应变椭球的对应关系,岩石脆性破裂前的塑性变形是否影响磁组构,韧性变形如何影响磁组构,能否用磁组构来推断主应力方向,Ratore(1980)最小磁化率指向对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和方式的分析在多期变形区是否适用等,并据此提出解  相似文献   

2.
迁安铁矿是我国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之一,该矿区含矿变质岩系为前寒武纪老变质岩石,时代老,变质程度深,现存岩石的内部矿物发生过多次变形、变质和重结晶等变化,宏观上表现为该区岩石矿物组构的复杂性。为了更深入、清晰地了解该区变形岩石的组构,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该区岩石样品做了分析,通过EBSD系统的配套软件(HKL公司开发的Channel 5),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成相应磁铁矿和石英的极图,经分析后重点总结出变形岩石内部石英的组构特点,由此进一步反映出本区构造变形时主要为中温-中高温的变形温度环境,少量组构图反映叠加了中低温变形。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传统的磁组构方法进行岩石构造变形分析时,发现这些方法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变形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和应变椭球是否可以对应及对应条件,初始磁组构是否会影响变形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与应变椭球的对应关系,岩石脆性破裂前的塑性变形是否影响磁组构,韧性变形如何影响磁组构,能否用磁组构来推断主应力方向,Rathore(1980)最小磁化率指向对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和方式的分析在多期变形区是否适用等,并据此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肃北山地区变形岩石X光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变形岩石的X光岩组分析,得知该区岩石变形比较强烈。石英变形机制是以中低温底面型或近底面型滑移为主,部分为中高温柱面Ⅰ型和柱面Ⅱ型滑移系。从岩石组构特点结合宏观构造分析,可以推测榴辉岩是在其形成之后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结晶恢复后才被抬升出露地表的。该区属于中浅-中等层次(10~20km,T=300~450℃,p=0.25~0.50GPa)的韧脆性-韧性变形。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是伴有右行剪切的压扁变形。最大主压应力(σ1)为南北向,这与该区处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聚合边界的构造部住和构造变形带的演化历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变形岩石EBSD组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柏林  崔玲玲  陈正乐 《地质学报》2014,88(8):1475-1484
岩石组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在岩石中分布的各向异性,EBSD(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岩组分析就是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岩石结构要素——岩石中矿物分布的规律性。本文作者运用EBSD技术方法,对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变形岩石的组构分析显示,花岗质糜棱岩和蚀变变形花岗岩中,石英变形机制是以中温I级柱面(10-10)0001和中高温II级柱面(10-10)0001滑移为主,少量为中低温底面(0001)11-20滑移;而在变形火山岩中,石英变形机制是以中低温底面(0001)11-20滑移系为主。在区域南北向剖面分布上,接近阿尔金北缘断裂和白尖山断裂的中北部变形温度较高,向南变形温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岩石组构特点结合宏观构造分析,可以认为本区北段属于中—中深层次(15~25km,t=350~550℃,P=0.40~0.60GPa)的韧性变形,而中南段为中浅层次(10~15km,t=250~350℃,P=0.25~0.40GPa)的韧脆性变形。结合不同变形特点花岗岩的年代学资料,确定构造变形的时代为早古生代。上述特征与区域上发育板块碰撞带,且北部发育高压榴辉岩和蓝片岩的构造部位以及该构造变形带的演化历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大别地区花岗岩体石英c轴组构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 区5个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石英c轴组构分析后得出、石英c轴组构能反映造山带演化过程的某些重要动力学信息,如不同构造阶段的变形强度、区域作用力方向变形时的温度范围及岩石变形机制等信息,因此,石英c轴组构在分析造山花岗岩体变形学过程与造山构造有有关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岩石组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在岩石中分布的各向异性,X光岩组分析就是运用X光衍射技术测定岩石结构要素-岩石中矿物分布的规律性。通过对北京崎峰茶金矿区含矿韧性-韧脆性变形岩石为X光岩组分析,认为该区岩石变形比较明显,石英变形机制是以中低温底面或近底面滑移为特征,而作为斜长角闪质岩石和长英质岩石的退变质矿物绿泥石和绢云母等片状矿物则平行变形面理定向排列。从岩石组构特点结合宏观构造分析可以推断,该区属于中  相似文献   

9.
石英C轴组构常常记录递进变形过程中晚期增量变形的构造特征,因而可以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内岩石中石英C轴组构的分析来确定造山带构造变形历史中的晚期变形事件的运动学特征。本次工作在大别造山带各单元中采集了一系列样品,对其进行石英C轴组构分析。石英C轴组构结果表明,北淮阳带就位于同造山折返第一阶段,其运动型式为上盘向NW的剪切变形;南大别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带与宿松杂岩带就位于同造山折返第二阶段,运动型式表现为上盘向SE的剪切变形;北大别带就位于早白垩世穹状隆升过程中。北大别带在穹状隆升过程中表现为上盘向NW的运动型式,在深部可能存在向NW方向的下地壳物质的塑性流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柯石英的形成条件,利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地区太古代阜平群中的黑云母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实验。实验的温度为800 ℃,围压为0.2 GPa,应变量为10%,应变速率为10-5/s。实验结果表明,变形后样品中不同部位石英颗粒的激光拉曼光谱与标准的石英光谱相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挤压带中,石英颗粒的光谱出现了9个峰,而标准石英光谱为6个峰;在剪切带中,石英颗粒的谱线只有一个清晰的峰,在拉伸带中,石英颗粒的谱线无论峰的数目还是出现的位置都与标准石英光谱有着显著的区别,说明导致岩石变形的差应力对石英晶格结构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石英组构特征及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中的石英C轴组构、黑云母(001)解理极点和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分别进行系统测量。结果显示,双河岩体在侵位和后期演化过程中以挤压变形为特点,岩体经过NW-SE向和NE-SW向两次挤压,NW-SE向挤压强度较大,奠定了岩体基本的构造形态。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得出,双河岩体在早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应力方位为NW-SE向挤压,中侏罗世及后期为NE-SW向挤压,应力场发生顺时针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东大别罗田片麻岩区广泛发育了轴面倾向SE的纵弯式褶皱,这些褶皱近平行于片麻理。整个罗田地区的片麻理显示它在区域上是一个SE-NW方向上的倒转背斜。三维有限应变分析发现,罗田片麻岩区在核部、翼部的不同位置既有挤压、也有拉伸变形,显示为纵弯式褶皱的成因机制。石英C轴组构显示,罗田片麻岩区主要遭受SE-NW方向上的挤压作用,并在中等温度的中上地壳环境下形成了纵弯褶皱。由片麻理显示的轴面SE倾向的褶皱形成于罗田穹隆形成之后,表明自罗田穹隆开始形成后,罗田地区乃至整个东大别又发生了一次较深层次的挤压作用。这次挤压作用促进了穹隆在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13.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以寒冷气候位特征的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共同经历了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因此认为这些浅变质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的构造残片,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加积杂岩,并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俯冲和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佐证。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形成及其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产于大剐山双河地区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矿物石英中纳米级至亚微米级的流体包裹体超微观结构特征发现:大多数包裹体呈圆形或负晶形(粒径大多为10nm~350nm),构成宽的密集的包裹体串。TEM揭示了柯石英和寄主矿物石英之间为共晶格取向连生关系,并寻找到在峰期变质条件下高盐流体存在的有力证据。流体包裹体经常伴随着许多相互连接的位错,并且与位错和位错壁等交生在一起,形成网络分布,这是在光学显微镜尺度下所不能探测到的。非爆裂的流体渗漏可能通过H2O或CO2分子沿位错的管道扩散,从包裹体进入寄主矿物石英,因而导致原来包裹体密度和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弗氏台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手段,对阿拉善地区金川、野芨里、下盐路塘和小松山等超基性岩岩体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的组构及超微构造进行了研究,两种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它们的位错组态均以位错列及多层结构为主,布氏矢量(?)以c[001]为主,滑移系为(010)[001]。这些特点与橄榄石晶体均以[001]取向,并形成高极密及(010)[001]组构类型相对应。根据有关橄榄石变形实验研究,它们都属于低温(<800℃)、高应变速率的滑移系。由此说明,是下地壳环境的产物。但岩体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其活动性而论,金川岩体成岩演化过程表现相对稳定,其余岩体则处于较为活跃的构造环境中,前者所受的构造应力较弱,而后者较强。这可能就是该区成矿情况有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至少经过5期变形。第1期产生于榴辉岩相变质前;第2期大致与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同步.岩石产生紧密同斜褶皱及榴辉岩相糜棱岩;第3期产生于超高压变质岩向中地壳折返的过程中,以榴辉岩的布丁化及基质的透入性剪切为特征;第4期主要形成剪切条带及伸展沿劈理.是大别山碰撞后差异隆升,岩层向南滑脱的结果;最后一期为脆性变形,岩层沿北东向断层产生左行平移。通过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分析,可以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构造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海南戈枕剪切带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戈枕剪切带南部二甲-不磨地区糜棱岩类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在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从南西段到北东段,石英组构的剪切角由大变小,由单极密环带组构向多极密环带组构变化。用位错密度法和重结晶石英粒度法估算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值,以剪切带北东段中心(245.6MPa,3.34×10 ̄(-13)/s)最大,向边部(162.9MPa,5.83×10 ̄(-16)/s)和南西段(149.1MPa,4.63×10 ̄(-16)/s)变小,表明剪切带北东段中心处于韧性域,边部和南西段处于韧脆性域。用这些资料较好地解释了该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含金地质体及工业矿体(富矿包)的产状等。  相似文献   

18.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的年代学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中广泛分布经历不同程度变质的变质岩,这些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变质年龄的研究对反演大别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大别造山带中不同构造带中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给出初步的变质岩的年代学格局。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沉积岩磁组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沉积岩磁组构特征表明,沉积岩原生磁组构受后期构造活动改变。磁组构测试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岩生较明显变形,岩石磁化率椭球体指示磁面理较发育,反映岩石受压扁型变形为主。磁化率椭球体最小轴方向为NW,指示该区最大主压应力为NW,与区域构造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