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桦树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03-107
桦树沟铜矿是镜铁山矿区与铁矿共生的铁铜矿床,其产出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陆地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来自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矿床成因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2.
徐卫东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17-119
文章概述了桦树沟铁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信息资料,根据矿床勘探资料结合同行研究成果,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的多期、多阶段、多成因特征明显,区域地质找矿工作不能受"上铜下铁"模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甘肃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属一种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但在矿田和矿区范围,矿体明显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作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源层及成矿年龄的分析认为: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作用,表现为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加里东造山期,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铜活化迁移到构造破碎蚀变带进一步富集,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83-1391
甘肃北祁连西段桦树沟铁铜矿床是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铁铜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的研究,将会对研究该成矿带铁铜矿床的成矿模式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大量的工作,认为桦树沟铁铜矿床为产于长城系上岩组的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沉积建造的同生海底喷流沉积矿床。铁矿体控矿构造主要是区域褶皱带,主要赋存于长城系上岩组的含铁细碎屑—粘土岩建造中,具体岩性为千枚岩。铜矿体的产出明显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两种。  相似文献   

5.
王兴保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18-121
桦树沟铁铜矿床铜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赋存于铁矿体下部,构成上铁下铜格局。铜矿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既有正常沉积岩的特征又有火山源的特征,并经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使其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6.
桦树沟铜矿床铜矿石中高含量稀土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万春 《矿物学报》1998,18(4):462-465
桦树为铜矿床是在河西走廊南山下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硅铁建造中新发现的一类富铜矿床。对该矿床铜矿石进行的REE分析表明,一些铜矿石中稀土总量(包括Y)为1011.16×10-6~3555.08×106-,且Y含量超过工业品位,有可能形成化矿物或富含化的矿物。对稀土元素在矿石中赋存状态的研究,将对了解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兴保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18-121
桦树沟铁铜矿床铜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赋存于铁矿体下部,构成上铁下铜格局.铜矿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既有正常沉积岩的特征又有火山源的特征,并经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使其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8.
兰坪金满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甫为民  李峰 《云南地质》1992,11(1):63-68
根据金满铜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源层、包裹体及硫、氢、氧同位素特征,本文分析论证了该矿床的成因,属改造型;区内具有铜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岳书仓  周涛发 《矿床地质》1998,17(Z4):799-802
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桦树沟(铁)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火山一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一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含矿层,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物和富集。矿床成因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云南砂岩铜矿主要集中分布于滇中、滇西地区的中生代红层中,储量居国内同类矿床之首。金都铜矿地处滇西地区宁蒗县与攀西地区盐源县交界部位,矿区大面积出露峨眉山玄武岩,为砂岩铜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后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低洼盆地(向斜)等有利地势。表生作用下,含铜物质挟带泥沙被搬运至内陆盆地汇聚,形成铜矿床或含矿层位。形成隔绝氧气和阻断水力联系的泥质盖层后,含铜溶液在孔隙度大且水力联系好的砂岩中持续迁移,铜离子叠加富集,形成砂岩型工业铜矿体。本文在野外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金都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该区铜矿勘查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108沟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有色、责金属成矿带中段乡城茶拥当卓-稻城铅锌银铜区成矿带北部。铜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马熊沟一次林措复式花岗岩带旁侧的三叠系上统拉纳山组变质砂板岩中,受断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控制。矿化以热液充填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次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富集程度与硅化成正比。矿床成因属与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12.
以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体地质特征为基础讨论了元沟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床与热液多次活动有关,属中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13.
刘俊涛  杜欣  刘伟 《新疆地质》2005,23(4):369-372
松树沟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纪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明显受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均显示出斑岩型铜矿床特点.在综合分析松树沟铜矿矿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矿床成因,提出松树沟铜矿的下步找矿方向,并为西天山地区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区域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和矿体地质特征为基础讨论了水银沟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为海相同生火山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西天山喇嘛萨依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古陆边缘弧-槽-盆体系的发生与发展,元古代基底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海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桦树沟矿床含铜建造,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桦树沟矿床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总结了土湖沟铁铜矿床地质特征、磁场特征和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确定了该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镜铁山桦树沟铜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镜铁山式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理论推导。认为该矿床为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改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9.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铜峪沟铜矿床地质概况,重点论述了“矿源层”的存在及其特征,认为区域变质作用促使了“矿源层”中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在变质水、变质热液的携带过程中以及有利的地层岩性和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本文运用地球化学成果、稳定同位素、包体成分和测温等资料论证了本区成矿物质和成矿溶液的来源,变质改造成矿期各阶段物理化学环境,讨论了变质热液的发生、发展、演化特征和改造成矿的机理,提出该矿床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层控型铜矿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矿床成因观点,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布敦花铜矿床产于布敦花杂岩体北侧外接触带的近SN向断裂中.根据矿体特征、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及成因分析,认为属中浅成高温热液型矿床,并指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